讀古今文學網 > 虛擬現實:萬象的新開端 > 規模 >

規模

計算機科學的根本推動力就是「擴大」,這意味著計算機科學家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不斷擴大,直到無限大和無限複雜。

如何讓顯性結構變得越來越大?顯性編輯器將計算機的比特映射到用戶界面,方便人們更改比特,但編輯器可以編輯其他編輯器嗎?有沒有可以編輯編輯器的編輯器塔、編輯器網,會不會出現類似真菌的大規模增長?

當然可以,這個想法棒極了。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要遵循每個編輯器都要遵循的抽像原則,方便其他編輯器進行編輯?這是不是背離了避免遵循任何特定抽像規定的目標?答案令人難以置信,不用!顯性編輯器不用遵循任何特定的抽像原則就可以被其他編輯器編輯。

原因在於每個編輯器都是可用的用戶界面。因此,編輯器通過模擬人類就可以操作其他編輯器。編輯器可以解讀用戶界面,並根據這一界面的規定進行使用。

例如,用於底層訪問數學庫的編輯器看起來可能像是個計算器,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另一個編輯器可以通過模擬用戶交互來進行使用。

需要調用算法來計算未來赴約日期的日曆程序,將通過模擬行為按下模擬計算器的按鈕。

不需要通用的抽像原則去規定程序如何調用其他程序。每個編輯器負責瞭解如何使用其他編輯器上為人類設計的用戶界面。[8]

這聽起來像是實現程序中的一部分與其他部分交互的不確定和低效的方式,事實也是如此!它只適用於比較小的程序。

顯性假設認為,如果用巨大的程序處理非常大的系統,顯性原則會比傳統方式更為有效,因為傳統方式要求必須執行抽像原則。

你可以將顯性系統看成一群編輯器,每個編輯器後面都有模擬的角色在操作。在我們原來的設計中,你可以將整個大程序側過來,看到側立的基本編輯器排成隊浮在空間中,就像是太空戰爭中的盾牌。

每個編輯器後面都有個側面看來類似卡通人物的角色,它看起來像是在操作其他編輯器,其他編輯器後面也有這樣的角色。當時完全是通過唯一可用的方式——八位遊戲圖形完成的。我們沒有完全實現整個願景,但我們已經很接近了。我希望能有圖片可以向你展示,可惜一個都沒有保存下來。

當然,側面視圖只是另一個編輯器,沒什麼特別的。

(如果你已經讀過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設想一下,AI中模擬的人物是面對著你,而在顯性系統中,這些角色都背對著你,受你的控制,面對著其他編輯器。顯然這些角色都是工具,不會等同於你。它們採用了與AI相同的算法,但屬於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