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虛擬現實:萬象的新開端 > 外部的末端 >

外部的末端

圖中顯示的大多數光學策略都位於眼睛外部,並且根據要使用的那隻眼睛的距離遠近進行組織。設備根據這個距離來呈現特徵形式。在最左邊,也就是距離眼睛最遠的地方,VR顯示器變成了一個裝有驚人儀器的特殊房間。VR房間的典型例子就是完全由3D顯示牆製成的「洞穴」(「洞穴狀自動虛擬環境」)。你通常必須佩戴立體聲/3D眼鏡才能使用它們。(在小說裡,相應的幻想設計是《星際迷航》中的「全息甲板」。)

洞穴非常適合這樣的體驗:你的身體沒有奇幻的改變,而虛擬的東西處於遙不可及的遠方。這一類別包括許多科學可視化技術,在巨大的數據雕塑內部是很有用的。譬如,你有可能處於一個巨大的腦部模型內部,觀察發射神經元的3D模式。你也有可能會飄浮在城市中心的大型建築上方。

洞穴是由卡羅琳娜·克魯斯–內拉(Carolina Cruz-Neira)發明的。當時,她在伊利諾伊大學學習,是丹·桑丁(Dan Sandin)和湯姆·德凡蒂(Tom DeFanti)的學生。當年的她管理著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的倉庫,裡面裝滿了不同風格的實驗洞穴。另一個例子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Allosphere,這是一個球形洞穴,中央懸掛了一條貓道。[5]

我猜測,自動駕駛汽車中會應用很多VR。在這樣一輛汽車裡待著會非常無聊,我們會困在裡面好幾個小時。汽車的內部空間對儀器來說足夠小,不會有太多的麻煩,但也足夠大,能解決雙向問題。你甚至可以讓路上的移動感消失,從而防止暈車。VR和自動駕駛汽車是完美的結合,甚至比你駕車時收聽廣播還要好。我很好奇,那些沒有房子的人是否會在VR中花費大量的時間,開著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會比住宿更便宜。

VR顯示器越來越接近眼睛,也變得越來越小。VR顯示器不是觸手可及,但也比牆壁要近一點,它的大小和形狀可能和大尺寸顯示屏或電視機差不多,但具備3D和深度能力。

在圖中,我使用了「人造現實」這一術語,這是為了紀念邁倫·克魯格(Myron Krueger)。他很喜歡這個術語,並開創了屏幕上的視覺互動。在今天,他的工作領域就是具有高度交互性的屏幕技術,如微軟的Kinect,但是現在還沒有完整的VR屏幕投入商業使用。[6]

繼續看這張圖,我們暫時跳過某些條目(變形服裝、定容容器或灰塵演示),進一步靠近眼睛。你的手裡可能會拿著一個具備平板電腦形狀因子[7]的小裝置(通常被稱為「魔法窗口」),用於傳達深度及立體聲,並跟蹤眼睛。(可以做到這些的顯示器將被稱為「光場顯示器」,稍微沒那麼強大的方法但也可能有不錯效果的顯示器被稱為「多視圖顯示器」。)

就更大的VR屏幕來說,目前還沒有人銷售魔法窗口,但有適用於常規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可以提供近似的效果。來自VPL的戴維·萊維特正在提供其中一種應用程序。

這又讓我們回到了熟悉的VR頭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