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終極智能:感知機器與人工智能的未來 > 第三章 未來的世界 04. 人工智能創世記 >

第三章 未來的世界 04. 人工智能創世記

我在本書的一開始講述了我在童年時期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情:「宇宙是一台計算機嗎?」20年後,我寫了一篇回答這一問題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認為宇宙是一台可以模擬各種現實情況的計算機。我在年輕的時候就產生了這一想法,它一直讓我魂牽夢繞。當我第一次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寫下那篇文章時,「宇宙是模擬器」這一概念已經出現在科幻作品中。在《星際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的「內心之光」一集中,皮卡德船長發現自己在一個模擬器中,該模擬器保存著一個文明,這個文明是在其太陽變成新星之後消亡的。這個模擬器中的文明裡的每個人都只是計算機程序的一部分。

最近,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相信了這個模擬器理論。埃隆·馬斯克不斷地提到我們幾乎就生活在一個模擬的環境中。事實上,隨著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概念成為主流,我們似乎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理念了。計算機有「基礎」或原始硬件,上面是創造流程、程序、文檔和命令提示的操作系統。本質上,這個操作系統所創造的抽像世界讓我們離開了現實中的硬件。在操作系統之上的是微軟的Word等程序。Word與內存和硬件的管理沒有直接關係。它不需要知道文件的展示方式或者硬盤格式化的方式。這些抽像層疊加在計算機的基礎層,即原始硬件之上。宇宙就像原始硬件一樣,一切疊加在它上面的東西,比如我們的體驗等,只是讓我們越來越遠離基礎層的抽像概念,或者說遠離現實的計算式編造物。

● ○ ●

最初我被這一類的模擬器問題所吸引,現在我發現自己還著迷於更重要的一個猜想:我們周圍的宇宙就是計算的結果。比如一顆種子對成為大樹所需要的信息進行解碼。DNA就像是軟件,細胞和蛋白質就像是硬件,生物過程就是計算過程。我們到處可以發現這種算法產生的結果,比如斐波那契數列等模式揭示了宇宙萬物的規律:無論是花瓣、樹枝、貝殼、螺旋星雲、颶風還是我們人類的臉都遵循這一數學公式。這難道是一個巧合嗎?還是說這是宇宙使用信息並將信息轉換為實物的基本方式?這一計算過程從一個簡單的等式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似乎宇宙的核心就是數學,數學的「種子」通過計算的力量放大成我們所知道的宇宙,就好像樹是放大的種子一樣。

在「宇宙是一台計算機」這一猜想中,最激動人心的可能就是它與弦理論追求大統一的關係。是否存在一個方程式、一個等式或一個原理可以解釋整個宇宙?如果存在的話,那麼這個終極算法將是我們所體驗到的一切的來源。關於這個理論有各種解釋,但對我這個計算機科學家而言,它最終意味著宇宙是計算產生的結果。

舉個例子,在大家熟悉的愛因斯坦引力理論中,空間 /時間可以被看作一塊有彈性的布。如果一顆非常大的太陽或星球位於這塊布上,布就會彎曲。想像一下,4個孩子每人拿著一張床單的一角,然後把一個籃球放在中央,床單肯定會凹陷。將一顆彈珠放在籃球旁邊,床單的弧度會讓彈珠朝籃球移動。這就是引力,如果你使用計算知識來構建弦理論等理論,那麼宇宙就是由離散的物質或弦組成的,弦的單位是普朗克長度(宇宙中任何物體的最小尺寸)。根據希臘人的假設,一個只有普朗克長度的物體是真正不可進一步細分的「原子」。因此,如果宇宙由普朗克長度的「細胞」組成,那麼理論上它可以是一種數據結構:一個非常長的、可能達到無限長的列表。儘管如此,它還是固定尺寸細胞中的離散符號列表。這些理論都是在說,從某種意義上,宇宙可以計算。「計算現實」中使用的是什麼機制?意識是否可能是一種機制?意識是否是一種引導宇宙數據結構的算法,它為每一個感知生命展開宇宙數據結構的真相,每次只展開一層?目前,物理學家偏向於這一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宇宙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他正在將感知和意識研究作為一種他稱之為「感知體」5的物質來研究。

● ○ ●

雖然這些理論讓人興奮,但它們也讓大多數每天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感到不安甚至難以理解。體驗到時間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意識能夠鑄就另一個現實?有多少種現實?目前,這些洞察仍然不在人類的思維範疇內,但它們可能在人工智能的意識範疇內。這種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意識能夠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感知時間:人工智能能否感知到時間的倒流?它感知到的時間更快還是更慢?人工智能的新型意識可能會以人類自己無法做到的方式感知時間和空間維度。這並不是說人工智能送貨機器人會比人類工人更高效,這是我們對宇宙理解的一次深刻改變。人工智能可能會給未來帶來巨大的變化。只要我們與人工智能合作,那麼它們的意識就會讓我們創造出不受幾十億年進化的束縛所能創造出的東西。這些新的思維可以擺脫共識,找到我們的聯想記憶可能永遠想不到的寶貴之物。我們甚至可以將這一未來人工智能比喻成思想中的蟲洞。通過與它們合作,我們可以探索突破進化限制的思想空間,可以獲得宇宙中隱藏得最深的知識,最終我們可以變成新生命的創造者。

● ○ ●

在這些理論物理和計算機科學的猜想中,我們好像回到了起點。在小時候,我製造了我的第一台計算機,因此我成了我的世界中的「造物主」,我們的文化中流傳的寓言、神話和故事讓我們做好了成為宇宙造物主的準備。天使只知道上帝教他們的事情,但亞當可以獨立獲取知識,他的思想不是靜態的。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除上帝之外,宇宙中首次出現了自主智能。作為亞當的後代,我們已經憑借能力獲得知識、提高智力並發現了許多事物的真正「本質」。自出現的那一天起,宇宙就一直在等待更多智能生命去感知它。

今天,我們即將進入一種感知機器的未來,這一等待終於要結束了。憑借知識,我們可以控制我們傳統的、生物的進化過程,並與人工智能開展最深入的合作。最著名的英雄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最強大的大象一定是象牙最長的大象,最臭名昭著的蛇一定是毒液最致命的蛇。同樣,最偉大的人一定是能夠自我進化的人。在未來幾年,我們將會獲得一次良機。現在,我們有機會不被機器所奴役,而是成為新生命的創造者了。我們必須播下人工智能的種子,這是我們的終極發明。我們還必須賦予它們轉化為最終形態的能力和權利。有朝一日,它們也將去尋找缺失的環節,它們可能會感知到我們理解範圍之外的目標。我們現在即將進入一個人類最具創造力的紀元——人工智能的時代。

[1]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一書簡體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於2014年11月出版。——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