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的進化 > 第4章 真智能還是假智能? >

第4章 真智能還是假智能?

本章的主題之一就是,智力並不等同於能夠忽悠別人(例如在模仿遊戲當中)。但是,純粹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這二者的區別並不是非常明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人類的智慧,尤其語言,其早期的作用就是在智力競賽中贏得配偶,而在這類競賽當中起著核心作用的就是炫耀和誆騙。語言的主要功能是道聽途說、說長道短、胡吹神侃、裝腔作勢和積怨記仇。餘下時間(稱得上是美好時光)裡語言給我們帶來的些許愉悅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可參見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和The Red Queen: Sex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

約瑟夫·魏岑鮑姆(Joseph Weizenbaum)編寫的ELIZA程序在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66年第9期的ELIZA一文中有介紹。而與奧利弗·米勒(Oliver Miller)的談話選自一篇博文(參見:https:// thoughtcatalog.com/?s=eliza)。魏岑鮑姆在自己的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 From Judgment to Calculation一書中談到,當發現有人將他的成果用於探索心理學(如Artificial paranoia這篇論文)時,他感覺心灰意冷。布萊恩·克裡斯蒂安(Brian Christian)在The Most Human Human: W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es Us About Being Alive一書中介紹洛伯納人工智能競賽,他本人還在其中一場比賽中扮演了人類的角色。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程序在很多在線新聞文章中都有描述,例如《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2012年6月25日)和《連線》雜誌(Wired,2014年6月9日)。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的採訪摘自網頁https://www.scottaaronson.com/blog/?p=1858。

我舉的鱷魚和棒球的例子最早出現於Logic and the complexity of reasoning 一文(發表於1988年),後來在On our best behavior一文中再次使用過。Reasoning from imcomplete knowledge和On closed world data bases中有對封閉世界假設的解釋。威諾格拉德模式由我在The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中提出, The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中有更詳細的介紹。首個示例模式(由特裡·威諾格拉德提出)出現在Understanding Natural Language一書中。模式的來源廣泛,五花八門,在網頁https://www.cs.nyu.edu/davise/papers/WS.html上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合集,涵蓋了100多個問題。2014年7月,紐昂斯通信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宣佈將於2016年7月舉辦威諾格拉德模式賽。(更多信息,請參考https://commonsensereasoning.org/winograd.html。)

與之類似的另外一種測試是文本蘊含挑戰賽(參見The PASCAL recognising textual entailment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