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第七章 意識上傳實現人類永生 >

第七章 意識上傳實現人類永生

馬裡烏斯·烏爾薩凱(Marius Ursache)希望你能長生不老。

在像技術行業這樣幾乎全是年輕人的行業裡,幾乎沒有人花費太多時間去考慮死亡,這不足為奇。畢竟在這個行業裡,人們21歲時就已開始二次創業,25歲時就成為億萬富翁,以至史蒂夫·喬布斯曾一度擔心超過30歲的人還能否成就終身偉業。因此,在大多數硅谷「谷民」的頭腦中,衰老和死亡都是沒影的事。

來自羅馬尼亞、曾經是醫生的烏爾薩凱比大多數人思考的死亡問題要多。他甚至已經將之變成了工作。作為一家名為Eterni.me的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夢想著能夠構建出人工智能3D替身,即那些外觀、聲音和舉止就像我們死去的親朋好友一樣的數字生物。

烏爾薩凱的創業旅程開始於數年之前,當時他正沉迷於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這是由舊金山的一家遊戲開發商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s)開發的一款大型虛擬世界網絡遊戲。儘管《第二人生》類似於電腦遊戲,但它在一項關鍵的功能上與電腦遊戲不同。在《第二人生》中,玩家不用設定目標和加工故事情節,而是將自己作為遊戲中的「居民」,並以自己想要的任意方式參與其中,比如開店,或者僅僅是與朋友閒逛。

「一天,我開始思考:人死之後,他在遊戲中的替身會發生什麼事?」烏爾薩凱說。他想,那裡會不會成為第二人生的煉獄之城,被遺棄的替身們在他們的人類操作者離世很久以後像殭屍一樣繼續存在?如果有人試圖與這些替身互動,會發生什麼?

他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考慮這個問題。他試圖找出編寫能夠真正模仿其人類操作者的人工代理程序的邏輯。他認真思考編寫替身所需的程序,以便替身可以學會像其人類玩家那樣去活動,交談,制定和追求目標。他像銳意進取的企業家那樣,設法想出將其轉變為實際產品的方式。

2014年2月,烏爾薩凱應一位在布加勒斯特遇到的導師邀請,參加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一個企業家計劃。該計劃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設計一個可以從事的項目。而當時,他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個想法。他說:「我認為,這可能是人們收集和整理一生數字足跡的好辦法。替身將會成為訪問這些信息的一個界面。」

他向團隊提出了名為「與逝者進行網絡對話」的創意,並且迅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各類實驗室已經存在大量實現該項目所需的人工智能技術。儘管團隊收到了共130個創意,而烏爾薩凱承認他的創意是最古怪的,不過最終「與逝者進行網絡對話」的想法被視為值得探索的一個項目。

然而,烏爾薩凱對此有所保留。他說:「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模擬與逝者的對話。這可能會一團糟,陷入哀傷之中,而且坦白地說,實在是有點詭異。」

他決定通過一個網頁來測試公眾的反應。如果人們響應積極,他將繼續進行下去;如果這個想法無人問津,或者引起公憤,他就放棄。

在最初的4天,網頁獲得了3 000人的簽名,他們表示對此感興趣。這個數字很快飆升到了22 000人,而且隨後持續攀升。網頁還收到了大量消息,烏爾薩凱將它們當成市場調研活動,盡職盡責地一一閱讀了這些消息。多數消息對該項目讚不絕口,然而也有一定比例(他估計約1/5)的消息認為這個想法聽起來非常詭異。有誰會想要一個言行像自己去世的祖父母一樣的Siri版替身呢?

烏爾薩凱隨後收到了改變其一生的電子郵件。這封電子郵件來自一名即將死於癌症晚期的患者。在郵件中,他說他僅有6個月可活,他寫道,Eterni.me這樣的項目是他死後為朋友和家人留下些念想的一個機會。

烏爾薩凱說:「回復贊同或批評的消息很容易。但是我能對一個臨終的人說點什麼呢?那一刻我決定這就是值得我奉獻一生的事業。」幾乎整個晚上,烏爾薩凱決定停止他之前的工作,轉而全身心地專注於Eterni.me。

如今,Eterni.me已經擁有30 269位熱心的訂閱者,所有這些人都在等待數字化永生的入場券。公司的網站上播放著描繪一生中各種記憶的視頻短片:新郎和新娘在婚禮上接吻;母親擁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花園裡扮演超級英雄;畢業生將學位帽拋向空中;退休人員在一起談笑風生等等。烏爾薩凱的營銷廣告這樣寫道:「如果你能永遠保存對父母的記憶會怎樣?如果你讓他們的故事在你的子女、孫輩乃至世代子孫中永遠傳承,又會怎樣?如果你能將自己的傳奇一生保存到未來,又會怎樣?這樣,100年後,你的後代、朋友或者來自遙遠未來的陌生人也將記得你。如果你能夠通過數字替身得以永生,未來的人們能夠與你的記憶、故事和想法互動,就像在與你對話一樣,這又會怎樣?Eterni.me收集你的思維、故事和記憶,管理它們,並創建一個長得像你的數字替身。這個替身將永生,讓未來的其他人訪問你的記憶。」

當前還不存在這種使我們可以像烏爾薩凱最終希望的那樣「與逝者進行網絡對話」的技術。但是他的團隊不懈地研發機器學習工具,正努力將這項技術變為現實,而Eterni.me則專注於收集用戶數據,以便有一天,為用戶的替身提供數字生命線。儘管如此,他認為Eterni.me的30 269名早期採用者不會一直等下去。

他說:「這項技術不是幾十年能搞定的。構建仿真替身是一個迭代過程。它就像是搜索結果,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