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

類似的智能技術也致力於改變我們的城市。城市的成長和信息技術的擴張一直都緊密相關。1910年,歷史學家赫伯特·卡森(Herbert Casson)寫道:「沒有比電話更及時的發明了。在需要組建大城市與社區聯合體的關鍵時期,電話來臨了。」由於各種技術的網絡彼此連接,共同創造財富與生產力,在媒體上,城市通常被描述成有生命、會呼吸的實體。在弗裡茨·朗(Fritz Lang)1927年的科幻電影《大都市》(Metropolis)裡,這一點表現得更加鮮明:在電影裡有名無實的大都市被描繪成了一個龐大的生物體。

人工智能的夢想似乎使我們離這種可能性更近了一步。1964年,也就是紐約世界博覽會舉辦的同一年,英國建築師羅恩·赫倫(Ron Herron)提出了「行走的城市」的概念。如同在前衛的建築期刊《阿基格拉姆學派》(Archigram)中所描述的,赫倫支持建造巨大的人工智能移動機器人平台,這種平台就像背著摩天大樓在地球漫步的蜘蛛。這些四處行走的城市可以在地球上無國界生存,可以隨意前往它們需要獲取資源或製造能量的任何地方。赫倫的城市甚至還有相互連接以創造更大「行走都市」的能力。這種城市不僅可以自給自足,而且由於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發展,還能夠自治。

鑒於那時機器人學的研究水平,幸好羅恩·赫倫的想法從未得到嚴肅對待。就像在第一章所說的斯坦福國際研究所的機器人沙基,它甚至不能順利地通過門廳。因此,我們沒有親眼看到自行漫步的紐約遇到地上的小坑就摔個四腳朝天的情景算是天大的幸事了。城市發展到赫倫所設想的樣子是不可能的,但城市變得更加智能是確定無疑的。比如,智能辦公室將配備裝有傳感器的廢紙簍,一旦紙簍需要清理就會提醒清潔工人。員工也不必知曉衛生安全守則,因為辦公室會持續監控自己的溫度,並將之與法律規定的標準相比較。如果超過標準,警報就響起,計算機也將自動關閉。在商店、酒吧、主題公園和博物館,藍牙熱點會根據你的位置與個人偏好,將與你相關的信息傳送至你的手機或可穿戴設備。

未來幾年可以在大街上看到的最大變化將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如上一章所述,谷歌與蘋果延續波默洛研究員的工作,都對這個領域產生了興趣,並且似乎要在將無人駕駛汽車引入主流社會方面發揮主要作用。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在個體層面對人們產生影響,而且因有助於減少城市交通擁堵,還能夠在集體層面產生影響。隨著城市不斷擴張,它們收集的數據對於城市規劃人員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已經開始看到它在發揮作用。2015年年初,谷歌應用程序Waze與波士頓市合作,用以緩解該市的交通壓力。波士頓政府同意提前向Waze發佈計劃封閉道路的通知,而Waze則同意共同分享該應用程序上重要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心的數據流。短期來看,通過這次合作Waze可以更有效地幫助用戶更快捷地抵達自己的目的地;長期來看,Waze的數據可以幫助波士頓精確調整交通燈的時間,並計算出緩解交通擁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