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數學女孩 > 1.2 自己家 >

1.2 自己家

夜晚。

我喜歡夜晚。家人入睡後,我就可以有大量自由的時間,擁有一個沒人打擾的世界。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度過那段時間,打開書,探索世界。我思考數學問題,闖入那深邃的密密層林。在那裡,我發現了珍稀動物、清澈得令人吃驚的湖,還有需要抬頭仰望的大樹。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還遇到了美麗的花朵。

她就是米爾嘉小姐。

第一次見面就和我進行那樣的對話,她真是個奇怪的女孩。她一定非常喜歡數學吧。她連開場白都沒說,就直接給我出數列的腦筋急轉彎題,簡直像考試一樣。我是不是合格了呢?我握了她的手,那柔軟的手,飄著淡淡的清香,真的是很淡的清香——女孩獨特的香味。

女孩啊。

我摘下眼鏡,把它擱到書桌上,閉上眼睛,開始回想我和米爾嘉之間的對話。

一開始的題目「1, 1, 2, 3, 5, 8, 13, ... 」是斐波那契數列。1, 1 後面的數字是將前兩個數字相加,所得的和成為接下來的數字。

1, 1, 1+1=2, 1+2=3, 2+3=5, 3+5=8, 5+8=13, ...

第二道題「1, 4, 27, 256, 3125, 46656, ... 」則是下面這種數列。

也就是說,這個數列中的各項是 nn 次方,4 的 4 次方、5 的 5 次方之前心算還沒問題,6 的 6 次方的話,心算就不太可能了。

第三道題「6, 15, 35, 77, 143, ... 」的數列如下。

2 × 3, 3 × 5, 5 × 7, 7 × 11, 11 × 13, ...

也就 是「質數 × 後一個質數」的形式。可是我把 11 × 13 算錯了,真是丟臉啊。米爾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的「計算錯誤」。

最後一道題是「6, 2, 8, 2, 10, 18, 4, 12, 10, 6, ... 」。這道題很難。因為這個數列其實是由圓周率 π 中的每位數字乘以 2 而得到的。

解這道題必須要背出圓周率 π 的各位數字。如果腦海裡沒有這樣一個數列模式,就無法解出這道題。

記憶啊。

我喜歡數學。比起記憶背誦,我更喜歡思考。追溯過去不是數學,發掘新東西才是數學。如果是要背誦的話,只要靠腦子死記硬背就可以了。記人名、記地名、背單詞、背元素符號等,這些都無法進行推理計算。但是,數學卻不同。一旦告訴我題目後,我就會把材料和道具(筆和紙等)都排列到桌上。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記憶,而是靠思考。

但是,我又突然覺察到數學也許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

米爾嘉在出「6, 2, 8, 2」這道題時,為什麼不單單說「6, 2, 8, 2」,還一直說到「6, 2, 8, 2, 10, 18」呢?那是因為如果她只說「6, 2, 8, 2」的話,我們無法發現其中的規律其實是圓周率 π 的各位數字的 2 倍。我們還可能得出其他簡單的答案。假設題目只是「6, 2, 8, 2, 10, ... 」的話,我們還可能聯想到以下數列。

有這樣的聯想也是非常自然的吧。也就是說,在連續的偶數之間放入一個 2 作為間隔。

原來米爾嘉在出這道題時想得如此周密啊。

「但你不是解出來了嘛。」

她似乎預料到我能夠解出這道題。我突然想到她那裝模作樣的表情。

米爾嘉啊。

在這樣一個春色滿園,櫻花飄落的地方,她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她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宛若指揮家般修長的手指,溫暖的小手,淡淡的清香。

不知怎麼的,我一直想著米爾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