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數學女孩2:費馬大定理 > 5.1 教室 >

5.1 教室

5.1.1 速度題

「我來了。」泰朵拉說。

午餐時間,我剛從小賣部買了麵包回到教室。

「誒?」為什麼泰朵拉會出現在高二年級的教室裡?

「我借一下這張桌子。」

泰朵拉說著「向後 —— 轉!」把空桌子刷地掉了個頭,正好跟米爾嘉的桌子面對面。

「我叫她來的。」米爾嘉說。

兩個女生在吃午飯,泰朵拉吃盒飯,米爾嘉還是萬年不變地只吃巧克力。而我則啃著麵包看著她們倆。雖然類型不同,但她們倆都是美女啊……泰朵拉坦率而富有活力,米爾嘉則精明幹練。

「你午飯總是吃奇巧威化巧克力嗎?」泰朵拉問。

「有時候也吃松露的。」米爾嘉答道。

「那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不吃點米飯或者麵包什麼的?」

「這個嘛,話說沒有什麼有意思的題嗎?」

「有一道適合泰朵拉回答的速度問題。」我說。

「什麼什麼?什麼問題?」泰朵拉張大了眼睛。

「平方等於 -1 的數字是什麼呢?」

問題5-1

平方等於 -1 的數字是什麼?

「平方等於 -1 的數字……有了有了,我知道了,是 對吧!另外一種叫法是虛數單位 i !」泰朵拉自信滿滿地斷言道。

「嗯嗯,我就知道你會這麼回答。」我說。

米爾嘉閉上眼睛緩緩搖了搖頭。

「誒?不對……嗎?」

「米爾嘉 —— 」我把問題扔給了米爾嘉。

「±i。」米爾嘉立即回答。

「正負 i……啊,對。平方得 -1 的不是只有 +i,-i 也是……」

解答5-1

平方等於 -1 的數字是 ±i。

泰朵拉一臉不滿。

「學長,我感覺你在故意耍我……」

「才沒有,我問得很認真啊。」我反駁道。

「就是。」米爾嘉說,「平方等於 -1 的數,就是二次方程 x2 = -1 的解。因為是二次方程,所以該考慮到有兩個解。n 次方程的解有 n 個,這是代數學基本定理(但要注意重根)。這哪能說是耍你呢。」米爾嘉咬了一口巧克力。

「+i 和 -i 兩個解……這樣啊。」泰朵拉開始對她的漢堡肉餅下手。

我們沉默著吃了一會午飯。米爾嘉吃完巧克力,饒有興趣地看著泰朵拉奇特的筷子盒。不久泰朵拉又開口了。

「i 真是不可思議。總感覺不能接受它的平方等於 -1,該說是有些彆扭嗎……」

「對你而言平方等於 -1 很彆扭?」米爾嘉說。

「-1 嗎?不,也不是彆扭……」

「喔……那麼我們來想想方程式和數字的關係。首先從 x + 1 = 0 開始。」米爾嘉向我伸出了手。

看來是下令讓我把筆記本和自動鉛筆交出來。

5.1.2 用一次方程定義數字

首先從 x + 1 = 0 開始。試試解這個簡單的一次方程。

這下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方程的解是 x = -1。很簡單。

那麼,我們在 x ≥ 0 的範圍內考慮這個方程式看看。

x + 1 = 0  令 x ≥ 0

現在,假設有個人只知道大於等於 0 的數,這個人覺得 x + 1 = 0 這個方程很彆扭。他會想:「因為 0 是最小的數字,所以不可能有加上 1 得 0 的數字,這樣的數字不存在。」興許,他可能要感 慨「加上 1 得 0 的數字好神秘」。

哎呀,泰朵拉笑了。不過我沒在開玩笑。大約從 18 世紀開始,人類才能自然地接受 -1 這樣的負數。事實上,帕斯卡在 17 世紀還認為 0 減去 4 等於 0。以幾千年的數學發展史來看,負數得到運用也是在不久之前的事。18 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我們的老師萊昂哈德·歐拉,他第一次明確闡述了數軸向正和負兩個方向延伸的概念。

言歸正傳,對這種只知道大於等於 0 的數字的人,我們試試這麼說。

「定義一個數字 m,使得 m 滿足方程 x + 1 = 0。」

這種人一定會說「才不存在 m 這樣的數字」吧,那我們就這麼告訴他。

m 就是能將等式 m + 1 替換為 0 的一個形式上的數字。」

這個形式上的數字 m 指的是……用普通的話說就是 -1。我們把 m 這個數作為 x + 1 = 0 這個方程式的解「定義」了。也可以說,用方程式的形式表示了 m 應該滿足 的「公理」。當然,對我們來說這種做法確實比較繁瑣。

到這裡一次方程講完了。

我們用一次方程的解定義了 m 這個數(實際上 m 就等於 -1)。

現在開始,我們要用二次方程了。

我們用二次方程的解定義 i 這個數字。

5.1.3 用二次方程定義數字

思考以下二次方程。

x2 + 1 = 0

在實數範圍內,沒有能滿足這個二次方程式的數。因為如果 x 是實數,x2 一定大於等於 0。在大於等於 0 的數字上加上 1,不可能再等於 0。所以「只知道實數的人」會覺得這個方程式彆扭。

要感慨「平方後得 -1 的數字好神秘」嗎?不不,我們還是來用方程 x2 + 1 = 0 定義一個新的數字吧。

「定義一個數字 i,使得 i 滿足方程 x2 + 1 = 0。」

這和剛才的「定義一個數字 m,使得 m 滿足 x + 1 = 0」很像。當然,滿足方程 x2 + 1 = 0 的數字有兩個。準確地說,我們定義 i 為滿足方程 x2 + 1 = 0 的兩個數字中的一個。

只知道實數的人肯定會說「才不存在 i 這樣的數字」吧。然而,我們會這麼回答他。

「i 就是能將 i2 + 1 替換為 0 的一個形式上的數字。」

跟剛才的 m 是一樣的。我們把 i 這個數作為 x2 + 1 = 0 這個方程式的解「定義」了,即我們用方程式的形式表示了 i 應該滿足的「公理」。

儘管如此,一般人是不會習慣用方程式的解來定義數字這種獨特的想法的。因為沒法實際用肉眼看到。人類要想把握數字概念,圖形是非常重要的。在負數情況下,關鍵就是「將數軸向負的方向延伸」;而虛數情況下,關鍵就是「兩條數軸」。

第一條是實數的數軸,也就是實軸。

第二條是虛數的數軸,也就是虛軸。

依據由實軸和虛軸這兩條數軸形成的平面 —— 復平面,我們就能理解複數了。

要普及複數,就必須從一維空間飛躍到二維空間了。

◎  ◎  ◎

眼看米爾嘉的解說告一段落了,泰朵拉舉起了手,手上還拿著筷子……

「米爾嘉,我想問個問題……」

這時下午課的預備鈴響了。

「誒?!」泰朵拉遺憾地收拾起盒飯,擺出了她慣用的 1, 1, 2, 3 —— 斐波那契手勢就回自己的教室了,「剩下的放學後去圖書室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