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科學外史 > 二二 取悅女性還是戰勝女性 >

二二 取悅女性還是戰勝女性

——馬王堆漢墓與兩千年房中術之二

古代中國是實行多妻制的,至少上層社會是如此。多妻正是理解中國古代房中術何以蔚為大觀的關鍵。

帝王或多妻家庭的男性家主,既然佔有了眾多女性,他同時也就有了義務,要讓她們都獲得適度的性滿足。然而一個男人的性能力畢竟有限,如果按照現代人通常的方式性交,那麼射精之後,由於男性「不應期」(隨年齡而增長,具體時間因人而異,極短者僅幾分鐘,一般人為幾小時,老年人可長達幾天)的存在,他很難經常在同一個晚上與一個以上的女性性交,因而也就很難避免妻妾們獨宿空房之怨。男性家主為了讓妻妾和睦,閨房歡樂,必須尋求盡量使眾多妻妾獲得性滿足的方法——這方法別處沒有,只能求之於房中術。這裡舉明代一個不知名的男性家主的經驗之談為例(荷蘭人高羅佩收集的一種殘頁,錄入《秘書十種》之五):

(妻妾)督米鹽細務,首飾粉妝絃索牙牌以外,所樂只有房事歡心。是以世有賢主,務達其理,每御妻妾,必候彼快。……街東有人,少壯魁岸,而妻妾晨夕橫爭不順也;街西黃髮傴僂一叟,妻妾自竭以奉之,何也?謂此諳房中微旨,而彼不知也。

古代女性幽居深閨,生活圈子和精神天地都很狹小,她們只是男性家主的附庸,因此性愛在她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絕非一夫一妻制的現代都市女性所容易想像(即使在現代都市女性的生活中,性愛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理解,房中術那些以「夜御十女」、「百戰不殆」為號召的技巧,以及以「採陰補陽」、「還精補腦」、「男女俱仙」為號召的理論,為何會普遍大受多妻男性家主的歡迎了。

多交不瀉被認為值得用極大的努力去追求,但用何種手段去達到,卻並沒有什麼一學就會、一試就靈的絕招。最主要的途徑是男子運用自身的意念進行控制,例如《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義》要求男子在即將射精時,「存想夾脊之下、尾閭之穴,有我精氣,為至寶,不可走失」。這種意念控制射精之法,經過適當練習,確實可以有實效。從現代觀念來說,此法也確實有助於提高男子的性交能力和技巧——存想的內容當然可以隨時代而演變。為達到多交不瀉,還可以輔之以一些特殊的動作,如仰頭、張目、閉氣、提肛、「速將腰身一提」,等等。此外房中家經常談論的「九淺一深」、「弱入強出」、「死往生還」之類,也都是著眼於多交不瀉的輔助技巧。

多交不瀉說到底還只是手段,房中技巧的根本目的是要在男子不射精的前提之下,令女性達到性高潮——此時女性的分泌物才能「補益」男子。為此房中術理論又將極大的注意力投向女性的性反應週期表現,以及與此相應的前戲技巧。馬王堆漢墓簡書《合陰陽》中的「五欲之征」,《天下至道談》中的「八觀」,《醫心方》卷二十八中的「五征」、「九氣」、「十動」等,都屬此類。試舉「十動」為例:

素女曰:十動之效:一曰兩手抱人者,欲體相薄,陰相當也。二曰伸其兩臂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張腹者,欲其淺也。四曰尻動者,快善也。五曰舉兩腳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兩股者,內癢淫淫也。七曰側搖者,欲深切左右也。八曰舉身迫人,淫樂甚也。九曰身布縱者,支體快也。十曰陰液滑者,精已洩也。見其效以知女之快也。

這些記載,以對實際情況的仔細觀察為基礎,具有性行為學上的重要史料價值。對於增進性愛技巧,也確實有幫助。

為了促成男子交而不瀉卻讓女性達到性高潮,另一條途徑是求助於藥物。男性所用,主要是壯陽補腎一路,力求性交能夠持久。施用於女性者,則以催情、興奮為主,這與大量前戲技巧如擁抱、接吻、愛撫等有類似的功能,目的在於使女性盡早進入性興奮狀態,然後男子才開始正式與之性交。這些房中藥可分內服、外敷兩大類。男用較多內服,女用較多外敷(有時男性施藥於陰莖前端,目的仍是令藥作用於女性陰道)。

但是另一方面,在「採陰補陽」和「采陽補陰」兩種理論同時的威脅和利誘之下,性交在某些房中術理論家看來,又成為一種危險的遊戲,一場兩性之間的戰爭。《醫心方》卷二十八上說:「御女當如朽索御奔馬,如臨深坑,下有刃,恐墮其中。」因為誰先達到高潮,誰就將成為戰敗的一方,他(或她)的「精氣」就被對方獲得,自己就成為作出奉獻的一方。因此雙方都力求達到「損人利己」的結果。

正是出於這種觀念,房中術著作中非常喜歡使用戰爭術語,將「御女」稱為「禦敵」,有時乾脆將女性稱為「敵人」,女性先達到性高潮被稱為「投降」或「賓服」。最突出的是明代房中術著作《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誤認為是一篇兵書。

人們很自然會問:如此臨深履薄、危險萬狀的性交,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房中術理論家似乎早已料到人們會有此一問,預先準備好了一番說辭,《醫心方》卷二十八引《玉房秘訣》云:

采女問曰:交接以瀉精為樂,今閉而不瀉,將何以為樂乎?彭祖答曰:夫精出則身體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乾枯,骨節解墮。雖復暫快,終於不樂也。若乃動不瀉,氣力有餘,身體能便,耳目聰明。雖自抑靜,意愛更重,恆若不足,何以不樂耶?

對於中國古代多妻的男性家主來說,上面這番說辭並不是毫無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