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地理大發現的故事 > 第5章 道路與商業 >

第5章 道路與商業

我們可以將一般的道路定義為溝通兩個城鎮之間最方便的手段;這在邏輯上意味著城鎮存在於道路出現之前;為了更全面地考察道路情況,有必要從考察人們在特定地點居住的原因入手。

我們已經討論了古代世界、中世紀至十五、十六世紀地理大發現前夕的地理學發展史,也大略指出了人們在這段時間的早期學到了哪些地理知識,以及是如何學到的。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的是,前人通過何種方式獲得這些知識,還有他們尋求這些知識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探討歷史上征服活動的過程時可能已經回答了後一個問題,不過人們很少只是為了征服而征服。我們還要考慮到戰爭附加的物質利益。同樣地,如果人們繼續為了發現而戰,就必須取得進步。在大多數情況下,要沿著他們所征服的國家順序去探索,而且要常打勝仗,並通過創建更適合的、新的溝通方式來鞏固其統治。簡言之,我們仍然需要研究古代和中世紀的道路,以及使用這些道路的主要目的——商業——的情況。

我們可以將一般的道路定義為溝通兩個城鎮之間最方便的手段;這在邏輯上意味著城鎮存在於道路出現之前;為了更全面地考察道路情況,有必要從考察人們在特定地點居住的原因入手。一開始,出於防禦的目的,人們的房屋都是建在一起的,所以早期的城鎮,如雅典和耶路撒冷,都利用天然的地形自我防禦,易守難攻。然後,宗教也對城鎮的佈局產生了影響,民居常常環繞廟宇或修道院而建。但後來出於便利性的考慮,位於河畔水邊(特別是在河流的淺灘處)的城鎮,如威斯敏斯特、那不勒斯等防禦良好的港口,或者紐倫堡、維也納這樣的地區中心,人們會選出一些最便利的地方作為貿易場地。無論位於河畔還是海邊,最佳的運輸工具就是船舶。不過一旦這樣的城鎮建立起來,同樣有必要用陸路將它與其他城鎮連接起來,這主要由地形決定,如果沿途有山脈,就得繞山修路——例如比利牛斯山脈周圍的道路;如果有河流阻擋,則要尋找淺灘,很可能會在過河最方便的地方建造一座新城鎮。如果找到了兩點之間的合適路線,出於本能,人們就會把這條路徑維護下去,即使後來發現了更好的路線。

水路運輸對早期的城鎮情況有著最主要的影響。位於海灣拐角處的城鎮,如阿爾漢格爾斯克、裡加、威尼斯、熱那亞、那不勒斯、突尼斯、巴斯拉、加爾各答,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海灣地區貿易的中心點。在河流沿岸,潮汐結束的地方通常是合適的城鎮建造點,如倫敦;還有河流拐彎明顯的地方,或者河道的交匯點,如科布倫茨或喀土穆。半島的兩端幾乎總會出現重要的城鎮,如漢堡和呂貝克、威尼斯和熱那亞;有時,為了滿足海軍的需要,也會在半島的一頭建立補給點,如瑟堡、塞瓦斯托波爾或直布羅陀。然後,道路便會在整個半島區域蔓延開來,伸展到其他端點。

道路的建造 佛拉芒人手稿 15世紀

起初,任何單一的城鎮居民都會將其他城鎮的人視為敵人。但是一段時間後,他們會發現,可以方便地和鄰居交換一些過剩的物品。就這樣,貿易開始了。市場成為中立區域,人們為了共同的利益暫時放下彼此的敵意。通常,兩國邊境附近的地方會成為貨物的交換點,並最終發展為新興城鎮。隨著商業往來的增加,那些交通不便、位於高處要塞地帶的城鎮明顯不如山谷或者河流兩岸的城鎮更有商業吸引力。而且,修建道路的時候,人們一般會選擇山谷或者平地。不過,有時出於軍事目的,道路會修建在遠離山谷的地方,如我們所見,羅馬的道路就從不考慮這些要求。國與國之間最早的來往是腓尼基人通過航海實現的。在地中海沿岸的合適地點,他們設立了工廠和貿易使用的中立地區。希臘人很快效仿腓尼基人,在愛琴海和黑海沿岸建立起這樣的基地。不過,我們從《聖經》中知道,在早期,埃及、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就存在商隊來往的道路。後來,這些路線延伸到了更遠的亞洲地區。但是在歐洲,偉大的築路者當數羅馬人。羅馬的地理位置居中,因此在古代世界佔據重要地位,它首先控制了意大利,後來影響到整個地中海地區。羅馬城幾乎集一個城鎮必需的所有優勢於一身:它位於河流轉彎處,而且與海路相通;天然丘陵使其易守難攻,漢尼拔的失敗就是證明;它在拉丁平原上的居中位置使其自然成為所有拉丁商人的貿易地。羅馬人很快發現,有必要通過加強羅馬城與意大利其他地方的交通以利用它居中的地理優勢。因此,他們修建了那些偉大的道路。而且,由於修築得十分堅固,大部分道路得以保存至今。用“建築”這個詞來形容羅馬的道路毫不為過,因為它們實際上是建造在深溝中的寬牆,高出地面,即使交通流量再大,也難以把它們壓垮。迄今為止,我們仍然能在歐洲各地找到近兩千年前建造的羅馬道路。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這些道路成為各地的領主南征北戰的主要通道和鞏固其統治的手段。只要在多條道路匯聚的核心位置設置一個羅馬軍團,就能向各個方向迅速出擊,其力量足以威懾整個國家,運兵站自然也建設在道路沿線。現在歐洲很多主要的高速路都是沿著羅馬古道修建的。現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個道路網。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不存在羅馬道路的地區,如俄羅斯和匈牙利,那裡的民族與西歐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而西歐地區已經形成了最佳的交通途徑。只有位於這些道路附近的城鎮和人民才能最大化地獲取信息,我們從繪有羅馬古道的簡略地圖中,也可以窺見托勒密所總結的地理知識體系的印跡。

15世紀的佛羅倫薩城

不過,對地理知識的未來發展而言,更具重要性的是亞洲的貿易路線,我們必須加以重視。亞洲多高原,如帕米爾高原,當地居民稱其為“世界屋脊”,它的東部是四大山脈,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天山和北部的阿爾泰山。喜馬拉雅山和崑崙山之間是雄偉的青藏高原,它像一個口袋那樣把帕米爾高原的西端包圍起來。崑崙山和天山之間是蒙古戈壁灘,位於喀什和莎車西部;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是吉爾吉斯草原。顯然,從東到西橫穿亞洲只有兩條可能的路線:崑崙山和天山之間的喀什和布哈拉;從阿爾泰山以南、巴爾喀什湖以北,經阿拉爾、裡海,到達俄羅斯南部。前一條路線通往巴斯拉或霍爾木茲,從那裡經海路或陸路,繞過阿拉伯,可達亞歷山大城;後一條路線較長,經君士坦丁堡到達歐洲。南亞和歐洲的交通以海路為主,沿印度海岸,利用錫蘭到亞丁之間的季風航行,然後穿過紅海。亞歷山大城、巴斯拉和霍爾木茲因此自然成為東方的貿易中心,西方與蒙古或中國的貿易主要依靠以上兩條路線,所以它們一直沒有從歷史上消失。馬可·波羅以及其他中世紀的旅行者是沿著後一條路線到中國去的。但是,我們從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得知,中國也可通過海路抵達;出於各種實際需要,中世紀後期,蒙古帝國分崩離析後,中亞的商路並不安全,於是人們取道亞歷山大城前往東方。

絲綢之路線路圖

為了我們的研究目的,現在有必要確定一下十字軍東征之後,歐洲的貴族階級對來自東方的奢侈品的依賴程度。歐洲的任何紡織品都無法與中國的絲綢、印度的印花布、馬蘇的薄紗媲美。歐洲國王與貴族冠冕上的大部分寶石、祖母綠、黃玉、紅寶石、鑽石等都來自東方——主要來自印度。中世紀的醫學知識則完全來自阿拉伯人,歐洲人使用的大部分藥品都是從阿拉伯或印度獲得的。甚至羅馬天主教祭壇上使用的香的原料,都是商人從黎凡特地區買來的。為了製作精緻的手工藝品,藝術家不得不從東方商人那裡尋找最好的材料,如蟲漆、上色用的乳香(柬埔寨的籐黃、青金石中提煉的群青);而且,中世紀的人經常需要購買東方的麝香或愈傷草來中和當時因不良的衛生習慣造成的氣味。但最重要的莫過於為了健康的需要而購買醃製冬季食物和四旬期鹹魚的調味品。歐洲人十分依賴亞洲島嶼出產的香料。在哈克里特的傑作《英國人的航海與探索》中,他在書的第二卷中列出一個清單,清單是阿勒頗的商人威廉·巴萊特在1584年寫的,包括各類東方貨物的產地,我們在此節選了一些有趣的內容。

經爪哇從馬魯克、塔爾納特、安波那進口的丁香

班達亞齊的肉豆蔻

邦達、爪哇和馬六甲的肉豆蔻皮

馬拉巴爾的胡椒

錫蘭的肉桂

辛德和拉合爾的甘松香油

孟加拉灣地區蘇拉特的姜

馬拉巴爾黎凡特的珊瑚

辛德和坎貝的硇砂

婆羅洲(中國附近)的香樟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沒藥

坎貝和拉合爾的硼砂

中國及君士坦丁堡的明礬石

波斯的愈傷草

科欽、中國和馬六甲的蘆薈

勃固和巴拉瓜特的蟲膠

阿勒曼尼的金蕈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沒藥樹脂

巴斯拉的羅望子

巴爾薩拉和波斯的藏紅花

馬拉巴爾的馬錢子

撒庫特拉的龍涎香

辛德和坎貝的靛藍

中國的精細絲綢

阿拉貢的蓖麻油

勃固和坎貝的鴉片

阿拉伯菲利克斯和亞歷山大裡亞的棗

雅法的阿拉伯膠

塞浦路斯和坎地亞的鴉片酊

波斯的青金石

土耳其多地的金色油漆

波斯和中國的大黃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德拉克洛瓦 油畫  1840年

航海星盤 英國1574年

雖然以上只是巴萊特清單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證明中世紀的歐洲對亞洲出產的奢侈品甚至必需品的需求程度。阿拉伯人壟斷了此類貿易。鑒於除了金銀幣,歐洲能夠拿出來與這些商品交換的東西不多,導致貴金屬不斷地從西向東流動,使得蘇丹及其哈里發們越來越富,所羅門王的巨大財富也是如此積蓄起來的。亞歷山大城幾乎是所有這些貿易的中心。歐洲的大多數國家發現,有必要在該城建立工廠,以保障其商人(他們都在亞歷山大港收購東方奢侈品)的利益。1172年左右,圖德拉的猶太人本傑明訪問了亞歷山大城,對該城做出如下描述:

這個城市奉行重商主義,能夠為所有國家提供一個很好的市場。來自所有的基督教王國——瓦倫西亞、托斯卡納、倫巴第、普利亞、阿馬爾菲、西西里、拉古維亞、加泰羅尼亞、西班牙、魯西永、日耳曼、薩克森、丹麥、英格蘭、佛蘭德、艾諾、諾曼底、法蘭西、普瓦圖、安茹、勃艮第、梅地亞那、普羅旺斯、熱那亞、比薩、加斯科尼、阿拉貢和納瓦拉——的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還可以看到安達盧西亞、阿爾加維、非洲、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徒,以及印度、薩維拉、阿比西尼亞、努比亞、也門、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希臘和土耳其等國家的人。他們從印度進口各種各樣的香料,賣給基督徒商人。這個城市充滿了喧囂,每個國家在這裡都設有自己的客棧。

在所有這些國家中,意大利距離亞歷山大城的航程最短,因此直到13世紀末為止,與東方的貿易大部分落入了意大利人的掌控之中。最初,阿馬爾菲和比薩是主要港口,而且如我們所見,水手使用的羅盤是在阿馬爾菲得到了完善;但是不久,兩個分別位於意大利周邊兩片海域的海港城鎮,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勢脫穎而出,它們就是熱那亞和威尼斯。這兩個城市長期以來處於競爭狀態,爭奪港口貿易的壟斷權。走海路的話,從威尼斯出發更加直接,而熱那亞後來需要和君士坦丁堡貿易,又開通了北方的陸路與中國交易。東方的香料、珠寶、香水和原材料等從威尼斯裝船,向北運往奧格斯堡、紐倫堡、安特衛普、布魯日和漢薩鎮,當地人用他們從事漁業和紡織業獲得的黃金換取這些貨物。英格蘭將其出產的羊毛運到意大利,換來東方的調味料和香水以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