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生氣就不生病:郝萬山說健康2 > 病在情緒,根在身體 >

病在情緒,根在身體

這位中年女士經過中藥治療,病情很快好轉,兩周後複診,就已經不再需要家人陪同,而是自己直接來到門診。我瞭解到,她是一個科研單位的副研究員,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優秀學生。參加工作以後,工作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事事力求完美,家庭和睦溫馨。顯然,她不是一個心理發育不健全的人,也沒有遭遇過特別的生活、工作、經濟、情感上的挫折。兩個多月前一次重感冒後,她開始出現嚴重失眠,隨後逐漸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思維遲鈍、動作遲緩。可見精神抑鬱症的出現,應當是身體健康上出了問題。

大量臨床調研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一倍,特別是在經期前後、產後、更年期等內分泌發生變化的特殊時期,患抑鬱症的幾率明顯增加,於是就有了經前抑鬱、經後抑鬱、產後抑鬱、更年期抑鬱。有些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的人,或者有手術、外傷、骨折等經歷的人,或者減肥過度體重過低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鬱症的困擾。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退化,患抑鬱症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這都說明,抑鬱症和身體健康狀況有密切的關係。儘管有不少抑鬱症的病人有精神創傷、親人亡故、事業挫折、婚姻變故等誘因,但也都是在身體健康失調的基礎上發病的。可見是由於身體健康的失調,才導致了精神情緒的異常。應當說精神抑鬱症,病在情緒,根在身體。

負性情緒可以導致形體健康的失調,於是出現了諸多的心身性疾病。而形體健康的紊亂也會導致精神心理健康的失調,從而出現諸多的精神疾病。所以中醫學一直強調形神相關,心身一體,身體和心理之間的健康總是密切相關的。

《黃帝內經》中把情緒和五臟健康聯繫起來。「怒傷肝,肝在志為怒。喜傷心,心在志為喜。思傷脾,脾在志為思。悲傷肺,肺在志為悲。恐傷腎,腎在志為恐。」說明負性情緒或者過激情緒會導致臟腑功能的失調,而臟腑功能的失調也會導致情緒變化的異常。這種把精神心理情緒和臟腑功能狀態聯繫起來的思想,就為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提供了思路。因此面對精神抑鬱症,我的對策是,治療身體,平復情緒。

但如何治療身體?從哪些方面入手?中醫治病,核心在於找出病機,也就是出現這些症狀和現象的機理。這就需要從抑鬱症的發病特點與症狀特點入手。

抑鬱症在中醫歸屬於郁證的範圍,主管全身氣的運動,使全身氣血津液水液的代謝暢通無阻,主要是肝主疏洩的功能在發揮作用,疏就是疏通,洩就是宣洩。因此治療抑鬱症,肯定要舒肝。

另外,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大量抑鬱症的病人有晨重夜輕的晝夜節律變化和春季易復發的四季節律現象?春季、早晨陽氣的量和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接受日照時間短的人比接受日照時間長的人發病率明顯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