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生氣就不生病:郝萬山說健康2 > 情緒是座大房子,「七情」「五志」是根基 >

情緒是座大房子,「七情」「五志」是根基

國外有研究認為,人類的情緒有幾百種,其中包括許多混合複雜的、變種突變的以及細微差異的種種情緒,情緒的複雜和微妙,已經超越了人類語言文字能夠表達的範圍。於是人們就在思考,紅黃藍是顏色的三原色,人類複雜的情緒中有沒有類似三原色這樣的基礎情緒,或者說原始情緒、核心情緒呢?

早在2500年前,中國的先人們把人類的原始情緒、基礎情緒或者核心情緒就進行了分類,其中儒家的經典《禮記》把情緒分為喜、怒、哀、樂、愛、惡、欲,稱作「七情」。

大約在2100年前成編的《黃帝內經》(其實裡面很多文章已有2500年的歷史)把人類的情緒分為怒、喜、思、憂、悲、恐、驚,也稱為「七情」,並且指出每一種情緒都與相關內臟的生理功能相關聯。

如「怒則氣上」,「怒傷肝」,肝在志為怒。也就是說,憤怒的情緒使人體的氣上逆,並會傷損肝的功能。肝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人就容易出現憤怒的情緒變化。

「喜則氣緩」,「喜傷心」,心在志為喜。是說喜悅的情緒會使人身心放鬆,但驚喜、狂喜、暴喜就會傷損心的正常功能,心的生理功能異常,就會出現喜笑不休或鬱悶不樂的情緒變化。

「思則氣結」,「思傷脾」,脾在志為思。是說思慮過度或者所思不遂的情緒使人體的氣機鬱結,並會傷損脾的功能,中醫所說的脾,指的是消化系統的吸收營養和水液的功能。脾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人就容易出現思慮過度的情緒變化。

「悲則氣消」,「悲傷肺」,肺在志為悲。是說悲傷的情緒容易消耗人體的正氣,並會傷損肺的功能,肺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人就容易出現悲傷過度的情緒變化。

「恐則氣下」,「恐傷腎」,腎在志為恐。是說恐懼的情緒使人體的氣下行,並會傷損腎的功能,腎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人就容易出現恐懼的情緒變化。

大家不要小覷這種情緒與內臟的關聯,這實際上為情緒過激或者情緒失控所導致的病證的治療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由於中醫有以五行五臟為中心的分類思想,於是把怒、喜、思、悲、恐五志,看成是五種基本情緒。所以在《黃帝內經》裡,既有「七情」,又有「五志」。

400多年前,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Descardes)認為,人有六種原始情緒,驚奇、愛悅、憎惡、慾望、歡樂和悲哀。

達爾文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裡,根據表情特徵把人類的情緒大致分為:痛苦、悲哀(憂慮)、快樂(愛情、崇拜)、不快(默想)、憤怒(憎恨)、厭惡(鄙視、輕蔑)、驚奇和害羞。

當代美國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保羅·艾克曼教授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人類存在少數幾種核心情緒,分別是憤怒、喜悅、悲傷、恐懼,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五志」中的怒、喜、悲、恐(《黃帝內經》裡還有「思」)。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情緒難以分類,比如嫉妒就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由憤怒演變而來,還摻雜了悲傷和恐懼。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己,或者別人獲得卓越的成功,於是就會產生一種憤怒的情緒,用天津話來說,就叫「恨人有」。同時還隱含著自己已經落後的悲傷,並包含著生存競爭中自己可能落敗的恐懼,所以這種嫉妒的情緒就很難分類。

還有像希望、信仰、信奉、勇氣、寬恕、淡定這些美好的品格,懷疑、自滿、懶惰、麻木、厭倦等不良的習氣,也都可以看成是意識情緒的反應,但都很難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