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鼻舌之爭 >

鼻舌之爭

總是有朋友從網上發照片來,然後問這酒怎麼樣,能不能告訴我它都有些什麼香氣,口感又如何等等。噢,這酒啊,顏色有些深,香氣以黑色水果為主調,李子、黑加侖子、黑醋栗、黑莓等,還有紫色玫瑰、紫羅蘭、黑松露的香,陳年之後會增加皮革、黑巧克力、黑咖啡、雪松的氣息;酒體豐碩,平衡頗佳,口感強烈,深具表現力,餘味悠長雋永,令人心馳神往。

「哇!這酒這麼棒啊!你喝的一定是它最好的年份吧?」看著我回復的身邊的友人拍掌驚呼。

「這酒?沒喝過。」我回答。

酒評的寫作自有其套路,很多酒評家只是在用語言品酒,從沒有喝明白過一款酒。特別是今天,葡萄酒忽然流行,讓多少酒侍成了酒商,多少酒商速成為品酒師,多少編輯記者成了酒評家,多少酒評家寫出的都是記者稿。葡萄酒行業充斥著太多不盡不實的品評文章啊。

「我看你羅列了很多葡萄酒中的香氣,是真的麼?我要怎麼才能像你一樣把葡萄酒中的香氣張口就來地說出來,如何可能?是不是一定要去買市面上售賣的香氣樣品作為訓練的工具?」

呵呵!喜歡葡萄酒的人畢竟都是想享受生活美感的人吧,對生活中的美感積極地參與和體味,而葡萄酒中的香味其實大部分都是現實中可以找到的,只要多留意生活、留心身邊的事物,香味的訓練並不神秘,也不昂貴。

嗅覺是沉默的知覺、無言的感官,人類從來都缺乏描述嗅覺的詞彙。你想想要如何向身邊的人訴說昨天你走過的街頭風中的味道?或者剛買的那本舊書的味道?就說花吧,玫瑰、槐花你會如何向從未聞過它們的人描繪?香蕉的香氣?買一根給他吃更簡單吧。

事實上我們一向做的:以另一種氣味或感覺來定義某一種氣味。

所以真的不必將葡萄酒中氣味的豐富看得如此神秘和非此不可,一些專業的訓練和指引是可以起到幫助的作用,但,無須誇大其詞,甚至本末倒置。

如果想聞玫瑰的味道直接去買一束好了。昨天回家媽媽指著買回的水果問要不要吃,拿起一個桃子聞一下,讓我想起前幾天喝過的德國白酒的香味。而波爾多好的紅酒裡面雪松的香總是讓我想念北方故鄉的山嶺。品酒聞香其實是一些生活的體驗和來自我們最原始的童年成長的記憶。

香味實驗室早就可以複製,但是,再厲害的化學師也不能從紅酒中分離了水分、分離了其他物質而找到即使是一片的玫瑰花瓣來。我們只是笨拙於語言對氣味形容的貧乏,並感受著氣味的相似性而已,氣味帶給我們的美感經驗還是需要我們在現實中去體驗的。

所以,要知道品酒課題聞香的原則,並不是背書似的將所有可能的、似是而非的香味都一味地羅列出來,而是以清晰、愈稀少愈好為原則。而且,毋庸置疑,對酒質量的判斷最重要的乃是——味覺,蘇東坡早就說了:「以舌為權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