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柔情主義:來自勃艮第葡萄酒的印記 >

柔情主義:來自勃艮第葡萄酒的印記

Domaine Mongeard-Mugneret莊主夫婦6月路經深圳,舉辦一場品嚐會,趕過來請他們吃了個午飯。

2009年7月去勃艮第時拜訪過酒莊,只是純然試酒,並沒有和主人約。當時試了十餘款酒樣,印象裡覺得這家的酒竟然如此甜!看看接待處厚厚的一大本留言簿,寫滿了幾乎全是日語的各種讚美辭。哦,原來如此。

「你不喜歡他家的酒?」

「太甜。」

同行者於是看到商機,把酒引進了中國。

就是這樣,所謂「葡萄酒專家」其實一向是被拿來做相反決策用的。

說起此淵源,正喝啤酒的莊主笑了,通過酒莊代表思月女士的傳譯知道,原來他們家的酒從1984年開始就已經賣到日本去了,屬於最早一批對日出口商。而從1945年開始出口美國,進口商至今從沒換過。

作為Vosne-Romanee鎮最大的自耕、自釀式家族酒莊,Mongeard自中世紀始已經在勃艮第擁有田地,17世紀的Romanee酒莊名冊就已經出現Mongeard的名字,至今已傳八代。以「Mongeard-Mugneret」為名始自1945年,取自現任莊主Vincent Mongeard的祖父與祖母的姓氏合璧。

他們家是勃艮第最早開始用有機肥耕耘的酒莊,也是最早採用以機器利用熱蒸發原理去除葡萄漿內多餘水分,以省去發酵前用加糖及滴流方式去除多餘水分的步驟的酒莊。

其自營的葡萄園大約有32公頃,其中很多屬於界限劃分非常古老的區塊,生產35種法定產區上至特級田下到大區級的葡萄酒。酒莊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每一級別的酒。有些田我去過,有些我遙望過,有些我可以準確地在地圖上指出其所在,有些田在哪裡我們根本可以不在乎。要瞭解葡萄酒一定要走去產地?有時候是,有時候不。重點在於主體所在之處,即我當下的身體感受和歷史的品嚐經驗,如此才能作出客觀的表述。

酒莊這次帶來了十餘款酒,雖然近年來在香港、在國內也陸陸續續喝到過不少他們家的酒款,在酒莊試酒時「過甜」的印象倒是消失了,這次有機會一次性審視一家酒莊的酒也是難得。

其兩款白葡萄酒甚有特點:淡黃色,花、蘋果、烘焙與堅果的香,展示出橡木桶發酵以及保留酒腳帶來的風味;酸度中度偏上,清新爽脆,甜從餘味中出來,都是平易近人的酒款。

Bourgogne Hautes-Cotes de Nuits Blanc Le Prieure 2012

上夜坡「修道院」干白,葡萄品種霞多麗,平均樹齡35年,完全除梗,搾汁之後馬上進入600公升的大橡木桶發酵,會保留一小部分酒腳,來增加複雜度。

Marsannay Clos du Roy 2012

葡萄同樣完全除梗,不過是在小橡木桶發酵,低溫浸漬24小時,利用天然酵母,讓其自然發生,最後才混合裝瓶。

村子因為離首府第戎近,很多勞動階層會居住在這裡,以前這個產區大量種植佳美葡萄,釀造廉價的酒供應本地的酒吧、餐館。

莊主於此特別強調:「我們酒標上這個張開的手掌標誌顯示的就是:勞動人民的手掌。」

酒莊每年會請超過80人的采收隊伍,這在當地算是大規模了,根據葡萄成熟的情況分時、分段輪流采收。

其紅葡萄酒顏色艷麗,色澤稍深;香氣卓越,以紅色與黑色漿果、櫻桃、玫瑰花瓣、土壤以及橡木桶給予的香氣為主;口感結構完整清晰,酒體集中緊致,稍甜,但有足夠的酸度,給予大多數酒款良好的均衡表現,也有很不錯的複雜度,甚具勃艮第的典型性。

Bourgogne Pinot Noir 2010

這款大區級黑皮諾的奢侈之處在於,葡萄來自一片完整的園區,位於Clos de Vougeot特級田下方。使用舊橡木桶釀造,果味、葡萄味、皮毛、香水的香,甜酸怡人,過會兒更好,空杯有干玫瑰、茶香,雖說質感稍嫌粗糙,卻已遠超所處級別的水準了。真是超值之選。

Nuits-Saint-Georges Les Plateaux 2006(90分)

40年樹齡,人手採摘,100%除梗,35%新橡木桶。

在勃艮第以「夜」(Nuits)為名的酒都擺出一副姿態:我們品質優良,風味強勁,要買好酒?認得我們就已足夠。

夜之聖喬治的葡萄田斷為村南、村北兩區塊,南北風格略有差異,北部優雅細膩,南部凝煉剛烈。這塊葡萄田位於村南而靠北,雖非一級田卻也不會仰視一級田,因為品質頗佳。周邊田所釀酒常被刻意用作比賽用酒,因為特色突出,而又南北逢迎,特考品嚐者的功夫。

這酒香氣沉鬱,口感紮實,真心不錯。酒體細緻,骨架與結構朗暢,在口腔既有面積又呈立體感,恍惚有一種咂吮含在口裡的瑞士水果糖般的感覺。果味與礦物感發展得很好,在路上了,當你有足夠耐心,買了它收藏,等其繼續陳年,將得到更多。

Vosne-Romanee 1er Cru Les Orveaux 2009(92分)

口感華麗大方,輕盈而具柔性特質,非常好喝的酒。如書法、如繪畫之運筆,中鋒、側鋒、順筆、逆筆之抑揚頓挫。我對這酒的甜一向持否定態度,但有時候這種否定卻又達到了一種肯定的邊緣,那就是它的甜具有那種柔軟的溫情。10年後這酒會傷了曾經一起喝過它的情侶的心,我預言。

樹齡在25—50年之間,人手採摘,100%除梗,12—18個月橡木桶貯藏期,30%—40%新桶使用率。勃艮第酒莊大部分用的都是西班牙橡木桶,此莊亦然,莊主每年都會親自去到森林現場,挑選橡木以作儲備更新。

酒莊在Vosne-Romanee村,莊主祖父則來自Flagey-Echezeaux村,所以擁有不少Flagey-Echezeaux村的田。

Les Orveaux這塊田大部分歸入了特級田Echezeaux裡面,僅餘小部分一級田。此正是這款酒的彌足珍貴之處:一級田的身價,特級田的品質。而來自酒莊的獎賞更多的是這支酒的部分葡萄真的就來自特級田的部分。

Echezeaux Grand Cru 2008(92分)

40—50年樹齡。6個月新橡木桶儲存,再轉入舊橡木桶12個月,之後裝瓶。腐殖土、皮革的香突出,酒體均衡,也屬於好喝的類型,複雜感稍欠,奇怪!哦,以為是老籐那塊田,原來不是。

Echezeaux特級田分持面積最大的是DRC,然後就是M-M。

他們的酒還有個特點,土壤營養豐富的田特別是特級田會有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是會保留未經授粉的葡萄結子而成的無籽小葡萄,因為皮肉比例大,讓酒更濃縮,帶來更多的深度。

在談到Pinot Noir的釀造時,Vincent Mongeard特別強調了適度萃取的重要性,並認為一款好的勃艮第酒應該一釀好就好喝,陳年的過程只是增加更豐富的風味而已。

Echezeaux Grand Cru Vieille Vigne 2007(94分)

70年樹齡。

彷彿新鮮的櫻桃在口腔中爆裂……

這塊老籐園區一直是租借別人的,現在擁有者將田捐贈給了博恩濟貧醫院(Hospices de Beaune)。2011年是M-M酒莊釀造的最後一個年份。

曾經做過Echezeaux特級田的橫向盲品,這酒無論持久力還是表現力都完勝DRC Echezeaux。

自此成為絕響。

Richebourg Grand Cru 2005(96分)

清新脫俗,雅麗出塵,依然是華麗風格,以高雅的品質和巧妙的質感取勝。迷人的紫羅蘭、玫瑰的香,零捨不同。入口澀滑頓挫,濃墨皴染,凝重渾厚,含蓄內斂,老籐的緊致、紮實、厚度,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既表現出強壯的品性,卻又不沉重。依然保持著卓越的新鮮度,沒有完全地打開,但縱使垂幔隱真,品質卻像錘子砸下來一般地確定。Richebourg畢竟是Richebourg。

特級田葡萄酒的特質在於它的精細度,這是它偉大的獨一性,衡量其偉大的標準乃在於釀酒師在何種程度上致力於保持並能呈現出這種獨一性來,從而能夠把他的詩意道說純粹地保持在酒中。

「在自然面前要謙虛,不要太多人為干預。」酒莊秉持的這一理念在這款酒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多數釀酒師都強調土地,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酒中表現出土地精神來,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在他們的酒裡完美地表現出他們想表現的葡萄田的自然面貌,準確地表現出他們想說的東西。

勃艮第酒的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近幾十年來整個勃艮第氣溫普遍升高,六七十年代的那種酸澀風格消失了,大家開始在酸甜風格中摸索,更別說市場因素,特別是海外市場,都給勃艮第酒的口味帶來了影響。

是的,人類喜歡甜味,在新興的葡萄酒市場,甜是個引導者,將更多人帶入葡萄酒世界。但甜是否是一個好的引導者?

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質有兩類:一類是糖,來源於葡萄漿果的果糖、葡萄糖,以殘糖的形式存在於酒中;另一類糖是酒精發酵過程中的產生物,醇類,包括乙醇。甜也分好的甜和差的甜,關鍵在於釀酒師的理解以及處理方式。

Mongeard-Mugneret的酒徹頭徹尾地好喝。甜美迷人,各級別、各類型的酒都有此特點,單純而不貧乏,明快而不生硬,華麗而不俗艷,雄偉而不笨重,每一塊田、每一層次的酒於此各得其所。

好吧,這是一家光芒四射的酒莊,位於Chassagne-Montrachet村,走進去、釀造車間、下到地窖、在幽暗陰涼的品酒室冷冷地品酒,我們仍然可感受到它的光芒,甚至告別出來還要蓋章確認一般地遇到從德國開車來的追逐者正舉手敲門,只為了想買兩瓶酒。肯定不是故意安排,酒莊工作人員也是見怪不怪地那麼理直氣壯。總之,這是一家會發光、光芒四射的酒莊,就是這麼回事。——Bruno Colin酒莊。

Michel Colin是出色的Cote de Beaune葡萄的種植和釀造家族的第三代繼承者,2003年退休後,將家產分配給了兩個兒子:Philippe和Bruno。根據發端於古羅馬而訂立的《拿破侖法典》,父輩要等分財產予子女,由是而產生的典型的勃艮第故事,那就是同一塊葡萄田越分越細。Bruno繼承了約8公頃的土地,30塊葡萄田,其中12塊一級田,在有些田區甚至只分得幾行葡萄,分佈在5個村鎮:Chassagne-Montrachet,Puligny-Montrachet,Saint-Aubin,Santenay和Maranges。

Bruno Colin幾乎只釀白葡萄酒,遵循傳統的釀造方法,追求更貼近傳統風格的酒款,既體現良好的平衡——無論香氣還是質感,又能保持勃艮第霞多麗的礦物感和細緻入微的複雜性,同時更深入展現每個葡萄園獨特的風土特徵。

我是在2010年4月去的,然後,快速地進入品酒程序。沒有什麼可說明的,沒有什麼可領悟的,沒有什麼可解釋的。這是一種迅捷的連接。

首先吸引我們的是它的酸。酸是葡萄酒的重要口味物質,分六類,有來自葡萄果實的酒石酸、蘋果酸和檸檬酸,以及來自酒精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琥珀酸、乳酸和醋酸。

酸是遭誤會者,又酸又澀常常是很多人喜歡上葡萄酒的障礙,是對葡萄酒留下的不好印象。酸真的不堪?帶傷害性?是,也不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

勃艮第酒常常是靠酸度來幫助陳年的,試新酒往往是對牙齒毀滅性的考驗,多少次走出酒莊都幾乎要馬上找面鏡子張嘴數牙,擔心有幾顆已經遺落在杯子裡了。

Bruno Colin的酸卻做得非常好,明亮而優雅,被酒體溫柔地裹挾著,沒表現出即時的傷害性來。

Bourgogne Chardonnay 2008

葡萄全部來自Chassagne-Montrachet,如果是不那麼愛惜名聲的酒莊,這酒其實可標上村莊級。酒非常不錯,沒有經過橡木桶。只是簡簡單單地展示著它就是一款好酒,無稜無角,一個照面就讓人愛上它。

Chassagne-Montrachet 2008

純潔,乾淨,明亮,複雜,舌上表現良好,香氣四溢,充滿口腔,生動活潑,節奏迅疾,有陽光燦爛感,完全沒有陰影,簡直像拐過街角喜歡的人明眸皓齒地映入眼簾一般讓我們滿懷喜悅。

Chassagne-Montrachet 1er Cru Morgeot 2008(90分)

剛裝瓶3個月,香氣口感還沒有融合好,酵母、木香、奶油、麵包等香氣橫生側出,像偷偷走進媽媽廚房的女孩子,每個櫃子都打開了一遍。入口酸度強烈,甜感剛剛冒出一點尖尖來,雖然如此卻討喜,因為複雜度也有一些,也表現出來些。

Chassagne-Montrachet 1er Cru La Boudriotte 2008(92分)

葡萄田靠近村左,圓潤肥美,聞起來像鵝肝?有甘油感,滑,先甜,酸慢慢地出來,非常明亮,光彩照人,複雜度也好,在杯中鉅細無遺地展開一切,張力瀰漫。他的酒裡有光,有雲,有色彩,流動著。有些酒具有深度,有些有高度,這酒裡面有景象。

Chassagne-Montrachet 1er Cru Les Vergers 2008(94分)

葡萄田靠近村右,鄰近Puligny-Montrachet,酸度強烈,Dry,隱藏的酵母、煙熏味,入口強壯,甜躲著,偷偷地笑面迎人,稍一露臉第一時間便感染到你,表現出一種高級別的乾淨和豐富的狀態來,婀娜中保持著剛勁,圓渾潤麗卻不流於柔媚。

酒莊認為對一塊好的葡萄田來說土壤、坡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是這樣的。

Puligny-Montrachet 1er La Truffiere 2008(95分)

鮮美怡人,酵母、烘烤味,蜜瓜、溫餑、白桃的香,香氣變化多,非常棒!精緻的結構,清新的酒體要素,毫不留情,卻在空杯留香。越接近村右,風格越優雅,渾圓無圭角,能感到從肥美走進優雅的一個過程。只是一滴也好——這酒竟予人這種感覺。

平均40年樹齡,控制產量,比別家少很多。

多麼新鮮、多麼有活力的酒,我們在杯子裡喝到各種卓越的東西:美妙的酸度,隱而不顯的甜,良好的結構,美妙的礦物味,這些都是對葡萄田風土的真實展現,並帶給舌面凜冽而盡興的質感的流暢。它是個完善者,無所需求,無須我來說好。給人淨化與圓融的美感,好酒真的是哪怕只一滴也有味道!

真正是有才能的釀酒師啊。顯然,Bruno先生是真誠地熱愛葡萄園、熱愛收成的葡萄,釀造的時候也懷著同等的感情,對他準確地感覺到的東西是釀造得很好的,可是通過他的酒依然能感受到他的釀造技術超越了葡萄所能承載的,起碼新年份是如此,至於陳年之後葡萄田原本的精神能否脫穎而出需待證明,不過我想,對他的酒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他的酒製作精良,他是個出色的釀造家。他在酒窖裡刻意留有一桶有著透明側面的橡木桶,讓到訪者可以看到發酵進行中的葡萄酒。目標和標準乃是形式化的、可訂造的,他的技術的精準始終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他釀的酒有力,是閃光的、乾淨的,在酒窖、在市場上遇到的酒都是如此,太精確,太克己復禮,結構總是清晰的、完美的,風格是嚴肅和精煉的,司空見慣的面孔,沒有起伏波瀾,靠其深不可測的純潔和力量使我們發出聲聲驚歎。

相比前兩家都是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的風格,其實我更想念這一家——Domaine Doudet。

酒莊始建於1849年,Savigny-Les-Beaune村,至今仍然在同一個家庭的手中,目前由Isabelle Doudet女士負責酒莊運營。酒莊在Aloxe-Corton、Beaune、Savigny-les-Beaune和Pernand Vergelesses皆擁有上佳地塊的葡萄田,並且保留了一些非常古老的葡萄樹。

他們家一直採用有機的種植方式,條件適合的葡萄園甚至用馬犁田。尊重傳統,不崇尚所謂大的、濃重的、妖艷的現代口味,這不是人、莊主或釀酒師的堅持,而是terroir、是葡萄田的堅持,而且他們的葡萄田更要求釀造需要通過歲月的窖藏才會透露其最終性格和風味的葡萄酒。秉持這一理念,酒莊累積了完整而豐富的年份酒的儲備,早期的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

我也是在2010年4月有幸去拜訪該酒莊的。

Bourgogne Chardonnay Vicomte 2008

清新自然,很好,沒有經過橡木桶,逗起唾液,乾淨利落,就像莊主的風格。(招待我們試酒的是老莊主,一頭銀髮的他江湖傳說年輕時差點和Lalu Bize-Leroy結婚。)

Pernand-Vergelesses 1er Cru Sous Fretille Vieille Vigne Blanc 2008

年產量2000瓶,市場上很少見到,主要是和老客戶分享。約15歐的定價。

很結實的口感,香氣清新,入口活潑,但舌面板實平坦,沒有質感。酒有疏離,反而親切。我們不能拒絕先喝上兩杯的快樂。

Savigny-Les-Beaune 1er Cru En Redrescul Monopole Blanc 2006(91分)

葡萄田的名字是「翹屁股」的意思,坡度陡峭故。哈哈!

很香,清爽型,花與礦物奇妙的組合。燧石氣息、煙熏味,甜度很好,酸度亦足夠,透徹明晰,這酒靠著它響亮的酸度和機靈的酒精讓人喜歡,打動我心。15.5歐。

Corton Charlemagne Grand Cru 2007(93分)

奶油、好的桶香,酒體中上,酸甜平衡頗佳,複雜感強,香肌柔骨,餘味中長。葡萄都是人手挑選,很純淨,很是柔和、很有節制,在前進的路上,走向成熟,走向完美。40歐。

Bourgogne Piont Noir 2007

有點甜,丹寧感也好。2008年則鮮爽很多,酸度也不尖銳。

Aloxe-Corton Les Guerets 1er Cru 2008(91分)

70年老籐。年輕時比較嚴肅,丹寧有砂質感,紗質;香氣還好,不複雜;甜酸都不過分,挺好。在杯中敞開樸素與單純,給人一種穩健感,結構勻稱、結實,如同大步流星的男子向你走來,以其不討好人的姿態而討好了人。

Corton Marechaudes Grand Cru 2008(92分)

香氣都很迷人,但不張揚、不過分暴露。(此時頭有些疼,試了幾家新酒殘留了二氧化硫反應。新酒的品鑒是一件討厭的活計,並無甜頭可嘗。)酒體中度偏重,甜度很細膩,要懂才會這樣說。酸不暴露,丹寧黏人,細膩,都沒有泥土味。

酒越來越好,漸入佳境。

Pernand-Vergelesses 1er Cru Les Fichots Vieille Vigne 2006(92分)

香氣依然是淡淡地發出,口感的甜也好,不濃重,丹寧感卻加重了,細膩黏口,真是細緻而狡猾的混合。

Savigny-Les-Beaune 1er Cru Les Guettes 2000(93分)

芬芳宜人,妙不可言,入口甜,丹寧緊澀,柔軟細緻,釀酒師用樸實得近乎低聲細語的手法,把酒釀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結構隱約而深刻。誰感覺到了它那微妙深刻的實質?

Maison M.Doudet-Naudin Vosne-Romanee 1973(94分)

鉛紅邊緣,松脂、乾果、蜜蠟的香;入口酒體稍輕,甜,柔軟,但有力;香氣可能沒有老年波爾多那麼多層次變化,但甜美過之;丹寧仍能感覺到,那種在上下顎間的存在感,堅實體貼;酸甜的平衡讓味覺甚至靈魂都感到愉快!

空杯甜蜜,非常棒!甜蜜吸引,非常好!很好看,很好聞,很好喝。

香氣口感也有變化,松樹、動物皮毛的香,似巴羅洛,又很波爾多,但畢竟是勃艮第,甜美一以貫之,以淡漠方式與人為善。棒極!

莊主再取一瓶酒來,它綿軟而肉感,它很像過去,果然!Maison M.Doudet-Naudin Chambolle-Musigny 1966(95)。

酒標後貼,木塞換過,瓶子也沒有擦洗。

酒在杯中是牛肝菌的香,蘿蔔、人參、辛香,甚至有波特酒的Nose;口感甜,味道也不是太多,但並沒有流於軟弱,丹寧也仍在,是沙質感,折磨著你的味蕾、觸覺、心,一滴也味全。

面對某些酒缺乏語言,就是這樣。

「當初不覺得好喝,丹寧重、澀,只好放一邊。後來打開一試:哇!」

「現在好喝多了!」

「是的。」

很多時候葡萄酒愛好者為了一款酒能否陳年、適不適合現在喝而爭論不休,那是在香港、在深圳、在上海,如果有幸身處Domaine Doudet的酒窖,一定不起這樣的爭端。那麼多老酒,那麼多新酒,當下的好不好喝真的重要麼?

人人都有對遠方事物的好奇之心,美好的時代一定是我們經歷過的,而又有東西能帶我們回頭,以酒為馬。那時候沒有人敢說自己懂得了所有葡萄田里的秘密,所有昏暗酒窖裡的密謀,而只是跟隨葡萄的收成,盡己所能盡量做到最好,懂得不多,做得不多。現在的釀造者則是懂得太多,也做得太多。

一款做出來的酒和一款完成的酒之間有著多大的分別啊。「做出來的東西是不完全的東西,一件很好地完成的東西可以根本不是做出來的東西。」1973年和1966年這兩支酒,就是完成了的酒。

勃艮第酒,無論酸甜澀,新酒時不好喝,陳年後也可以變得好喝,付出的是歲月,最後都走向柔和,無意的柔情萬種。

我必得節制自己的感性,精簡自己的文字,但是,不,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我用再多的文字也無法傳達出這酒給我的真實而微妙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構成了它的魅力,那種柔情:由糖、酒精、甘油等引起的甜味,帶來舒適、圓潤、和諧的感覺,表現為口感的柔和性,可用柔軟、柔和、柔順來形容。

酒能夠打開我們對整個世界的感觸,可是,酒裡的柔情,我們稱之為具有吸引力的東西,我們還不能理解它的實質,它以一種最迷惑人的方式吸引了我們。無意於佳乃佳耳。

四、小結

回顧了曾經去過的三家勃艮第的酒莊,查看了這麼多酒款的品嚐筆記,我得承認自己並非一個專業的嚴謹的學院派品酒師。我像我的許多朋友一樣,也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封閉在一個體系之內,以便舒舒服服地跟隨行業大師們訂下的標準相互鼓吹,但是我做不到。以一套範例的品酒語言來描述顏色、香氣、口感,那太容易了,也太專橫。品酒是一種神奇的活動,不該被規定。

事實上,我並不想寫一篇對任何一個酒莊所有出品的詳細分析文章,也不想對一個地區進行全面的評估,而只打算去採取一種觀點,即我自己對葡萄酒的理解,既私人又公正。一個人才神秘而自由。

對一家酒莊的出品進行橫向的品飲,不僅意味著可以得到對這家酒莊的總體印象,也能揭示出一段歷史:來自葡萄酒自身的歷史,也是酒莊、釀酒師的觀念、精神和哲學的歷史。在這裡,歷史並非意指一段曾經發生過的往事,亦非一段前因後果的由來,而是表現為一種奠基與傳承,表現為一種沉積與流變的延續性和差異性。在杯中此時此刻所呈現的都展現出酒莊歷史性的特徵,每一杯酒都不是獨立自存的,都附帶著自其發源處一路走來的歷程和其將要前往的方向。

不是說這三家就是我推薦的酒莊了,事實上我並不例外,和大家一樣也認為勃艮第葡萄酒的本質是土地、是葡萄田。更有名的酒莊也去過,糟糕的酒莊當然也更多。對名家的頌揚早已成為陳詞濫調,很多人只和名莊打交道,但他們並沒有具備足以品嚐名家所釀之酒所需的理解力。

在這個種植和釀造都沒有秘密可言的年代,靠什麼一分高下?那就是酒莊的態度。

這三家酒莊的酒集體性地感動過我,不只是一兩款、某一塊名田。是酒、是酒所帶出的葡萄田的多樣性打動了我,不是人,我不交朋友。

羅蘭·巴特主張「作者之死」,提倡將作者形象從文學研究和批評思想的中心地位中刪除。葡萄酒方面亦當作如是觀。我們喝的是酒而不是莊主。釀酒師的腳步沒有他的酒走得那麼遠。

「某個東西如其所是地是什麼,我們稱之為它的本質。」(海德格爾)勃艮第酒的本質永遠是土地,葡萄田的風格。

勃艮第葡萄田的等級劃分雖然有些矯飾,不過也使規範可見,這套規範在既定的範疇內還是由品質決定,雖然有些理想化。飲者需要在立法下的品質和酒在杯中的真實表現之間尋求平衡,與發自內心的感受相比,飲者不需要高估釀酒師的價值。波德萊爾說:「我滿足於感覺。」品酒必得是從自身的感受出發,把握酒杯中的可感性。何謂好酒?人人都可以隨便說些什麼。

——該讚美的依然是勃艮第這塊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