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傳承 >

傳承

常常在早上收到廣州盧叔的短信,每每喝到什麼好酒他就會發來一些感悟。品酒除了聞它、喝它、品它,確實也是需要談論它的。

「覺得靚酒香氣有兩種,一種勃艮第、波爾多類,是分層的,表層飄逸類,如薄荷、桉葉、花香,鼻子深入酒杯聞是馥郁的果香,似煎肉、煎魚,似荷葉飯。意大利酒遠近聞都是一個味,卻有著香料、木、果脯等很複雜的香,呈集束型。兩者味道均很豐富,就是形態不同。在口感上,偶有靚得夠酸度的勃艮第酒或意大利巴羅洛酒,入口或收結瞬間鮮、酸味在口腔有明顯集中,呈點、呈線狀,也是每飲一杯不同,在波爾多等產區是沒有發現的。」

回復曰:「每個人的感悟都不一樣,每個產區的酒都各具風格,這就是品葡萄酒的樂趣啊,從喝差異入門。」

窮其至味,這並非只是個人化的癖好,也是知性上的好奇,更受對葡萄酒的熱情驅策,盧叔觸物而感的細膩的心態真讓人敬佩。確實,瓶中的酒必須傾進杯中、喝到嘴裡,然後形塑感受才能說明和被人理解,語言並不能百分百地再現杯中的真實,而且,就杯中酒而言,不能化作筆下文字的那些感受才更為甜美,只因感官的感受很多時候是窘於形容、無法述說的。

給盧叔的最好的回復,我想應當是告訴他,收到他的信息後我忍不住打開了一瓶他談到的酒,一個人喝著呢。

不過,這舉動在別人眼中肯定是得不到酒中知己的讚譽的,只會說:就是倆酒鬼!

前幾晚在一個葡萄酒愛好者的聚會上,自己曾難得動情地說出對葡萄酒的禮讚,當然,一定是微醺的後果!

葡萄酒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文化,正是因為在飲食範疇中它以其多元化、多樣性反映著自然的屬性,比如它香氣的豐富,百分百用葡萄釀造而成,而自然裡、生活中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幾乎所有物事的香氣卻都能夠在酒中找到;比如它的味道,味覺的酸甜苦鹹鮮,口感的觸覺、溫度、厚重、刺激感,皆蘊涵在一口之中;固然,對葡萄酒的喜好只是感官的癖好,屬動物性生命層次,但對葡萄酒的審美經驗深具美學特性,不但能夠喚起在身體與心靈、物質與觀念、思想與情感等方面給人帶來享受和滿足的完整的生命意識,而且也能夠通過感性的具體存在顯示出文化情調和心靈旨趣來,攜載有文化意涵,這一切皆促進了葡萄酒審美文化的達成。

——這就是葡萄酒讓我二十餘年不離不棄不厭倦,並依然深愛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那時候,我的手中端著的是徒弟小周特意為我而開的一支意大利巴羅洛,而且是我出生那一年生產的酒。

那種香氣、雅正的甜、活潑的酸度……能被細微地感知到,摒除那令人激動的情感元素,那一刻,我其實更想悄悄地站在暗影裡,一個人品味這酒帶來的沉靜又電打雷劈的感動。

四十餘年的老酒啊,沒喝到之前,很多人不相信它依然能夠煥發出如許生動的表現力!這就是葡萄酒的魅力呢,而我願收徒,也是因為葡萄酒是文化需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