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2 > 減肥藥和減肥食品是否安全 >

減肥藥和減肥食品是否安全

能夠像廣告所說的「有效」「安全」「不反彈」的減肥藥物,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減肥藥物,跟任何別的藥物一樣,都是在必要性和副作用之間尋找平衡。

肥胖是一種嚴重的現代病,它往往導致或者伴隨著其他慢性疾病,比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減肥與體重控制,遠遠不是愛美的問題,而是健康的需要。形形色色的「減肥藥物」「減肥食品」輪番轟炸著人們的眼球,我們該如何來看待它們呢?

阿萊是否安全?美國FDA在行動

2009年8月24日,美國FDA宣佈對暢銷減肥藥阿萊(Alli)和賽尼可(Xenical)的副作用進行調查。在過去的幾年間,美國FDA收到了32例阿萊或者賽尼可的使用者出現肝臟損傷的報告。

阿萊(Alli)是被美國FDA批准的唯一一種非處方減肥藥,人們可以自由購買,2008年的銷售額達1.23億美元。而賽尼可是阿萊的處方版本,有效成分是阿萊的兩倍,要有醫生的處方才能購買,2008年的銷售額更是高達4.72億美元。

阿萊和賽尼可的生產廠商拒絕承認阿萊會導致肝臟損傷,他們宣稱阿萊的安全性得到了一百多項臨床試驗的支持。而美國FDA也還沒有認定肝臟損傷和減肥直接相關,說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服用。但是,阿萊和賽尼可的安全性質疑並非從這裡才開始,早些時候英國也開始對其副作用進行調查。

阿萊和賽尼可的有效成分叫做奧利司它(orlistat),是一種脂肪酶抑制劑,它通過干擾脂肪消化、抑制脂肪吸收來減少熱量攝入,從而實現減肥。科學論文中有服用6~12個月減掉2.9公斤的報道。但是,在抑制脂肪吸收的同時,脂溶性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的吸收也就同時受到抑制,常見的副作用有拉稀、腹脹、排便不規律、腹痛以及消化不良等。

作為藥物,奧利司它的減肥效果是明顯的。相比於療效,上述的這些副作用也就能夠被接受。不過,如果調查結果證實它還能損傷肝臟,那麼副作用就太大了。它也就很可能像以前的許多減肥藥物一樣,被施以嚴格限制,甚至禁止銷售。

藥物如何減肥

除了奧利司它這類通過抑制脂肪吸收來實現減肥的藥物,還有一類通過改變腎上腺素來抑制食慾的減肥藥,其中最常用的是芬特明(phentermine)。芬特明的短期(12周)減肥效果很明顯,結合適當的生活方式控制,平均能減掉3.6公斤。它最常見的副作用有口乾、頭痛、失眠、神經過敏、易怒和便秘等。一方面,這些副作用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另一方面,長期使用會導致身體的耐受性提高,效果就下降了,而且容易產生依賴和濫用。苯丙醇胺也是這一類的藥物,曾經被批准當做非處方藥出售,後來發現它可能會導致女性的出血性中風,就被取消了。

還有一類減肥藥跟體內的血清素有關,它們會影響一段時間內的進食量,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通過「少吃」「多消耗」來實現減肥。美國FDA曾經批准了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商品名Pondimin)和右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商品名Redux)的使用,不過由於它們有導致心臟瓣膜疾病和肺動脈高壓的風險,廠家在1997年自願撤銷了這兩種產品。還有一種氟西汀(fluoxetine),美國FDA批准它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也有一些初步試驗顯示它對減肥也有一定效果,但是美國FDA沒有批准它用於減肥。

美國FDA還批准使用一種叫做西布曲明的藥物用於減肥。它具有改變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雙重作用,減肥效果比較可觀。用藥12個月之後,有減掉4.2~4.5公斤的報道。還有一項研究報道,服用它兩年之後還能保持減掉4公斤的效果。不過,它也同樣可能導致口乾、便秘、失眠、升高血壓和心率以及心悸亢進等。

減肥食品又如何

因為減肥藥物都有副作用,所以人們更喜歡「減肥食品」,也有許多商家推出各種各樣的「減肥食品」。不過,應該注意的是,「減肥食品」裡的「減肥」跟「減肥藥」裡的「減肥」是不一樣的。「減肥食品」的作用是幫助維持合理體重,它很難在短期內有效地降低體重。在英語裡,「減肥藥」裡的「減肥」是「anti-obesity(抗肥胖)」,而「減肥食品」的「減肥」一般是「weight management(體重維護)」。

嚴格純粹的「減肥食品」是指這樣的一類食品:在提供均衡營養成分的前提下,它們產生的「飽足感」比較強,因此降低了人們吃其他食物或者零食的慾望。這樣,同樣是「感覺飽」,攝入的熱量會少一些,從而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這樣的食物一般是纖維素含量高,糖分、脂肪比較少的食物,比如蔬菜、粗糧。澱粉是碳水化合物,本來是容易消化、熱量高的食物成分,不過現在開發或者加工而來的「抗性澱粉」或者「慢消化澱粉」比較靠近纖維素的效果。

許多纖維素或者抗性澱粉含量高而糖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被宣稱為「減肥食品」,這不能說不對,但是許多商家和媒體有意無意地誤導消費者以為吃了這些食品就可以減肥,從而把它們當做「安全的減肥藥」。比如人們經常說酸奶是「減肥食品」,所以有許多人吃飽喝足之後,還經常再來一瓶酸奶「幫助減肥」。實際上,酸奶雖然是很好的食品,但是通常的酸奶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整體的熱量很高,正常飲食之外再吃它不僅無助於「減肥」,而且很有利於「增肥」。只有用抗性澱粉或者其他低熱量成分取代了脂肪的酸奶才是「減肥食品」,而且其發生作用的前提是用它來代替別的食物。如果是在正常飲食之外吃無脂酸奶(或者任何其他「減肥食品」),也同樣無助於減肥。

應該當心的是,如果有的無良商家為了顯示「減肥效果」,在食品中加入減肥藥物,那麼消費者基本上無從知道,還會覺得該食品效果很好。作為消費者,需要記住的是如果某種食品能夠像藥物一樣對減肥有效,那麼它很可能就不僅僅是食品了。

肥胖與超重,區別對待

人們通常用「身高體重指數」(BMI,也有翻譯成「體質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肥胖狀況,BMI是體重(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米為單位)的平方得到的數值。在美國,一般認為BMI在25以上是超重,而在30以上是肥胖。肥胖是被當做一種疾病來對待的,是否使用藥物減肥需要遵照醫生的意見。一般而言,只有BMI大於30,或者大於27但是伴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醫生才會建議採用藥物減肥。對於一般的超重,使用藥物減肥被認為沒有必要,或者說,弊大於利。

BMI與體質以及疾病風險的關係,在不同的人群中略有差異。亞洲人的BMI普遍低於歐美。在中國,認為BMI在18.5~23.9是合理值,24~27.9是超重,而28以上是肥胖。

減肥或者說保持合理體重對於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通過藥物減肥無疑是一柄雙刃劍。能夠像廣告所說的「有效」、「安全」「不反彈」的減肥藥物,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減肥藥物,跟任何別的藥物一樣,都是在必要性和副作用之間尋找平衡。許多為了「美麗」而減肥的人,BMI值遠遠沒有達到推薦使用藥物的地步。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合理健康的食譜加適度的運動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