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2 > 我奶奶都能做的事 >

我奶奶都能做的事

奶奶只知道怎麼泡,而他們想知道的是在不同的條件下,能浸進去多少糖;或者,浸進去同樣的糖,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條件實現,哪種條件成本最低。

在學校的時候,有一天老闆走進我的辦公室。

老闆:××公司要我們給他們做些實驗……

我:幹什麼?

老闆:他們用糖漿浸泡胡蘿蔔和西蘭花,然後撈出來裝好了賣……

我:這玩意兒好吃嗎?有人買嗎?

老闆:這就不是我們關心的了……他們想研究一下糖漿的濃度、溫度和浸泡時間怎麼影響效果,有多少糖浸進去……

我:這有什麼難的,我奶奶都能做……他們為什麼自己不做?

老闆:你奶奶那是experience,工業界要的是technology……

我:technology?

老闆:比如說吧,你奶奶只知道怎麼泡,而他們想知道的是在不同的條件下,能浸進去多少糖;或者,浸進去同樣的糖,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條件實現,哪種條件成本最低;還有,如果生產中條件有波動,對最後結果有多大影響……這就是technology,technology好的公司就可以用低的成本,生產出同樣的東西來。

我:不過,這既沒技術難度又沒學術難度的,做起來沒有什麼意思……沒法發文章,你也沒法用來寫項目計劃……要不在你上課那班上找個本科生,我帶他做就行了吧……

老闆:人家專門說了,不能找本科生糊弄,至少要高年級研究生來做,他們會按照相應的標準付錢……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是錢說話好使。再牛氣的教授,也只能按照出資者的意願去做研究,何況是我老闆那樣還算不上大牛的教授。對他來說,找到錢來運轉實驗室,才是最核心的事情。沒有大的課題,這樣無聊的研究也就聊勝於無,至少可以跟公司混個臉熟,有了大項目的時候能想起他來。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實驗很簡單:稱一磅西蘭花或者胡蘿蔔,泡在糖漿裡,放在某個溫度下的房間裡,放到一定的時間,撈起來,滴乾糖漿,再稱重;然後放到一個低溫烤箱裡,烤到水分完全蒸發,再稱重。根據預先測過的蔬菜的含水量,算出來滲出了多少水,浸進了多少糖。那段時間,我幹的事情就是變換糖漿濃度、變換溫度、變換泡的時間,翻來覆去地測量。在浸泡和烤乾的那幾個小時裡,就回到辦公室幹別的事情,上網灌灌水,或者務點正業,諸如寫個程序、解解方程之類。如是一個半月,把兩種蔬菜、若干溫度、若干濃度和若干時間的組合做了一遍,收集了厚厚的一摞數據,畫了若干曲線,準備交差。

我:數據分析是不是做個統計擬合就可以了,他們拿到擬合方程,把條件參數往裡一代,就可以算出有多少糖浸進去了,有多少糖泡出來了……

老闆:那種統計模型,是沒辦法的時候才採用的。分析這種數據用起來不是很好的……

我:為什麼?工業上經常這麼干啊。

老闆:你想啊,那種統計模型假定每個參數的影響都是線性的。比如說,你把浸泡時間從一個小時延長到兩個小時,和從兩個小時延長到三個小時,多浸進去的糖是一樣多的。這顯然是不對的嘛……所以,咱們得做機理模型,才能顯示我們是在做science……

我:就是說在報告裡得寫點他們不會的東西,問題往複雜了弄唄……

於是,我看著那些曲線,先想這像一種什麼樣的函數,再想什麼樣的方程能解出這樣的函數,然後想什麼樣的機理能夠寫出這樣的方程,最後找理由說這個機理在這裡是多麼合理。當然,報告是倒過來寫的。先說這個糖泡蔬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遵從的微分方程是什麼樣的,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是什麼樣的,解出來的函數是什麼樣的。然後拿這個函數去跟實驗數據一擬合,哇,擬合得真不錯!

我:這可以交差了吧?你看,這些公式很簡潔的,其中的參數我都給他們算出來了。在這個範圍內,他們把任何想到的條件放進去,都可以算出最後的蔬菜中有多少糖,重量增加了多少;或者確定了最後的菜中需要多少糖,就可以把這些條件參數換來換去地玩,可以寫出各種不同的條件組合,然後讓他們的會計算算哪種方案最便宜;確定了條件,還可以看看生產的時候需要把操作參數控制在什麼範圍內,比如溫度上下浮動兩度最後的產品還合不合格之類的……

老闆:嗯,挺好,這就是他們想要的technology了……你再查查文獻,看看有沒有人在這上面做過scientific research,再往這上面聯繫聯繫……

我:做這個幹嗎?他們沒有要求啊……

老闆:顯示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水平很高啊,以後他們如果要做複雜的就知道找誰了……

我:(嗯,這就是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的原因……就像殺手接了一單生意,結果不但把人殺了,還順手栽贓給僱主的對手。僱主一想,這殺手水平真高,下回有生意還找他……)

果然已經有了不少純學術論文,使用了二維、三維的微分方程,考慮了蔬菜的幾何形狀,甚至是傳遞的各向異性,方程的解自然極為複雜。那個解是一個級數展開式,可以根據需要簡化成不同的形式。如果簡化到只保留一項,竟然就是我糊弄出的那個函數。然後我算了一下保留兩項的形式,與實驗數據的擬合精度並沒有明顯提高。於是,我那堆泡蔬菜的數據和糊弄的公式就立刻浸透了science的氣息,變得高深起來。

老闆說算算成本吧。實驗的蔬菜糖漿都是公司送來的,只好把實驗用的鍋碗瓢盆都算上。我的時間自然是大頭,老闆說直接實驗一個半月,查閱文獻和寫報告就算一個月吧。於是根據我當時的市場價格,按兩個半月算出價錢若干。

最後,老闆把報告交給公司,伴隨一張賬單。公司收到報告,通過,付賬,雙方皆大歡喜。

那段時間經常想起一個廣告,具體內容忘了,大意就是「若干個博士、若干個碩士、多少個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夜以繼日,傾情奉獻某某產品」,幾乎是直說你要不買,簡直對不起科學。不知道賣蔬菜的這個公司在推銷產品的時候會不會也說「××公司與××大學精誠合作,N多教授、N多博士、N多碩士,竭心盡力,嘔心瀝血,精心研製出某某糖浸西蘭花、糖浸胡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