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2 > 老闆你吃過土豆絲沒有? >

老闆你吃過土豆絲沒有?

我們那個研究中心是以研究澱粉著稱的,裡面一大票人以折騰澱粉為樂。

在學校的時候,屬於一個研究中心。建立那個中心的人很牛,把許多大公司拉來做會員。會員公司每年交一筆會費,大致相當於保護費。交錢之後,和中心的項目合作就方便了許多。他們可以向中心的教授們咨詢一些技術上的事情,也可以要求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有一天上午,老闆挺興奮地到了我的辦公室。

老闆:××那個組……就是××公司炸土豆片的那個,要我們幫忙解決個問題。

我:什麼問題?

老闆:他們炸薯片的過程是這樣的:把土豆切成片,用高壓水蒸氣加熱到大半熟,然後烘乾,最後放到油裡炸……

我:這不已是挺成熟的流程了嗎?

老闆:他們說土豆片一加熱就變得很黏,送到下一步烘乾的時候比較麻煩,所以想看看能不能用表面處理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可行的話可能弄成個研究項目……

老闆是做表面研究的,基本上就是找一些物理現象拿著數學方程去描述,然後寫些很少有人能看明白、也沒什麼人看的文章到領域內的那幾個學術刊物上灌水。要是有什麼實際生產中的問題能用上他那一套,他就會非常興奮,尤其是能夠有實際項目做的時候——既可以養學生,又可以解決他暑假裡的工資。不過,這次我給他潑了點涼水……

我:這個……大概希望很渺茫……

老闆:哦?為什麼?

我:這個啊……你去過中餐館沒有?

老闆:去過啊,中餐館怎麼啦?

我:一般中餐館都有炒土豆絲,你點過沒有?

老闆:沒點過,沒人告訴過我。

我:土豆絲就是把土豆切成細條,然後放到鍋裡炒熟……

老闆:嗯……跟這個有點像……

我:炒土豆絲有兩種……(這話有點熟——茴字有四種寫法?)……一種是互相之間比較黏的……還有一種是互相之間不黏的……一般中餐館賣的都是不黏的……

老闆:加工過程上的差別在哪兒呢?

我:土豆切成細條以後表面會有很多澱粉……

老闆:哦,我明白了……這層澱粉在加熱的時候糊化、交聯,然後就像糨糊一樣互相粘黏……

我們那個研究中心是以研究澱粉著稱的,裡面一大票人以折騰澱粉為樂。我老闆雖然是個異端,跟澱粉沒什麼關係,不過不吃豬肉也見慣了豬跑,對於澱粉的事情還是很明白的。知道了切好的土豆表面會有一層澱粉,其他事情也就好說了。因為澱粉糊化形成的糨糊是親水的,所以對兩性分子沒有什麼吸引力。表面處理沒有什麼用,老闆的功夫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雖然有點失望,還是接受了現實。

老闆:那……中餐館的土豆絲是怎麼變得不黏的呢?

我:很簡單啊,切完了之後先用水把那層澱粉去掉就行了……你看中餐館炒的肉有點黏,就是在切好的肉裡加了一些澱粉,炒的時候肉表面的那層澱粉糊化,形成一道屏障阻止肉內部的水分流失,所以肉就比較嫩,也有點黏……

老闆:既然他們咨詢了,咱們也不能就這麼簡單說說……你下午做點實驗來展示這些吧……

老闆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從家裡帶了幾個土豆給我——要用科研經費去買土豆還挺麻煩,老闆又不願意背上要我們自己買實驗材料的惡名,就自己貢獻了。實驗當然很簡單。拿了個燒杯在加熱板上燒開水,燒杯上放了個鐵絲網。等到水開了,蒸汽不停往上冒的時候,切了片土豆放在上面,過一會兒(為了顯得正式一點,還記了時,忘了是15秒還是30秒),土豆片上就出現了黏糊糊的一層。把那片土豆從中間切開,疊在一起,嘿,果然粘在一起了。

下一步就是看看「表面處理」能否洗掉那層糨糊了。拿了三杯溶液,分別是純水對照、一種常用的表面活性劑和一種表面活性好的蛋白質。為了效果明顯,還弄了相當高的濃度。分別把蒸過的土豆片放進去涮涮,拿出來看——毫無區別,同樣地黏。

下一組,把切好的土豆片在上述的液體裡涮涮再蒸,結果——三種液體洗過的土豆片結果一樣:幾乎都不再發黏了。

然後,一本正經地把那個下午幹的事情寫成一份實驗報告,結論:由於土豆片變黏是滲出的澱粉受熱產生的,一旦產生就不易去除,建議在蒸之前用水洗去土豆片表面的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