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2 > 送給父母的「最佳保健品」 >

送給父母的「最佳保健品」

為了父母吃得更健康,增加他們的食慾是根本的辦法。而增加食慾,最有效的辦法是陪著他們一起吃飯!

這個社會很矛盾,有很多人為了減肥或者保持身材要盡量少吃,有很多人又缺衣少食以致營養不良。不過對老人來說,情形又有不同——很多老人是沒有食慾而懶得吃。吃得少了,不僅熱量攝入不足,更重要的是某些營養成分不足而加速身體機能的老化、免疫力下降,甚至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

於是,許多包裝精美、價格高昂、號稱有種種奇效的保健品應運而生,「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成了一句流行語,許多孝順的兒女也就大包小包往家裡搬。一般而言,多數保健品的確含有比較多的某些人體需要的成分。但是問題在於,補充再多的某幾種成分並不能帶來健康——人體的需求太過複雜,現代科學也只是知道了它所需要的主要成分。保健品可能有助於滿足某些特定的成分需求,但是並不能保證均衡的營養。而且,如果保健品那些「富含」的成分從普通食物中獲得的量足夠的話,昂貴的保健品就只剩下了心理安慰作用。

科學告訴我們,對大多數老人來說,保持健康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多吃,並在此基礎上考慮營養全面均衡的食譜。在美國和歐洲的調查顯示,很多獨居的老年人達不到科學推薦的食量,食量的不足導致了一些微量營養成分的不足。顯然,一個人吃多吃少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主觀願望的影響。除此之外,如果隨心所欲,不去有意識地控制改變的話,什麼因素會影響吃多吃少呢?

1992年《生理與行為》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作者找了幾十個大學生,進行了一項總共15天的研究,其中5天按照通常的習慣吃飯,5天單獨一個人吃,另外5天特意地和別人一起吃。在研究期間,讓他們隨時記錄下所吃的東西、吃飯持續時間、飢餓狀態、一起吃飯的人數等等,然後把所有人的數據匯總起來,進行統計分析。最後發現:當一個人吃的時候,所吃的量比和其他人一起吃時要少。如果只計算按照通常習慣吃飯的那5天,和人一起吃比單獨自己吃平均每頓要多出60%。

實際上類似的研究還有不少,雖然實驗的設計和具體的數據不一樣,但是結論比較一致:和其他人一起吃飯比自己單獨吃飯吃得更多。1994年,前面那篇論文的研究者發表了另一項更大規模、實驗設計更加細緻的研究。與前一次不同的是,這次研究只記錄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在7天之內的飲食狀況,而不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吃飯習慣,這就使得統計的數據更有現實意義。這一項研究的規模也要比前一次大得多,參加人數達到了515人。數據的分析結果與前一次的一致:和其他人一起吃飯會吃得更多。這次分析數據的時候,還把一起吃飯的人分成了朋友、家人、配偶、同事和其他人,結果發現:當一起吃飯的是家人的時候,食物量增加得更多。

這不僅對年輕人成立,針對老年人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在2003年的《英國健康心理雜誌》上有一項老年人飲食喜好的研究,21個年齡在60~79歲之間的老人三次到實驗室嘗試不同的食物。最後的數據分析發現,除了食物本身會影響老人們的食量,當和熟悉的人一起吃的時候進食量也會大大增加。

科學家們為了解釋為什麼有其他人在的時候比單獨一個人吃得更多,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機理。有人認為其他人的存在導致人的身體處於一種有利於進食的狀態,有人認為多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飢餓感更強,有人認為多人一起吃飯身體會更加放鬆因而吃得更多,還有人認為多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更長。不過這些解釋只是一些假說,並不是科學的結論,這些不同的假說往往可以解釋一些實驗結果,卻又與其他的數據矛盾。至於哪種更加合理,我們可以等待科學家們繼續努力。對我們來說,這個結論有一定科學數據的支持就夠了。

要保證老人的健康,首先要保證他們能獲得充足的營養,這包括吃的量和食物的營養組成。隨著年紀的增加,食慾下降,吃得少的時候營養均衡就更難保證。再「高檔」的保健品,都無法提供均衡全面的營養。為了父母吃得更健康,增加他們的食慾是根本的辦法。而增加食慾,最有效的辦法是——陪著他們一起吃飯!此外,有一些未經科學證實的做法也可以考慮。比如說,使用漂亮的餐具,據說有利於增加吃的興趣;改善廚房和飯廳的光線,可以讓食物顯得更加誘人;而避免嘈雜的背景聲音,也有利於吃飯時的好心情。

如果我們真的想讓父母吃得更好更健康,其實用不著那些華而不實的「高檔食物」。最佳的保健品是:常回家看看,陪他們一起,吃那一桌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