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鎘米危機」的不及格應對 >

「鎘米危機」的不及格應對

「鎘大米」無疑是2013年最大的食品安全危機。因為大米是中國的主食,一般人食用量都比較大,所以其安全標準比國際標準要高。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合理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廣州檢測出了大批鎘超標大米。

這個事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產地的重金屬污染——急功近利的發展所付出的慘痛代價。這裡不談這個方面,只談談管理部門在處理方式上的失敗。

事件爆出是源於政府公佈「廣州檢測大米,4成以上樣品鎘超標」。這個消息很驚人,足以引發公眾恐慌。而讓公眾更加不安的是:沒有說明超標大米的批次產地,也沒有說明它們有多大的代表性,更沒有告訴公眾該怎麼辦!

這樣一條消息,具備了一切產生恐慌的因素,自然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傳遍全國。後來的政府又做了許多工作,檢測了更多樣品,公佈了超標批次、產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交流中心也發佈了鎘的背景信息,以及公眾應該如何對待等等。公眾的恐慌才漸漸平息下來。

在評價政府部門對這次「鎘米危機」的應對之前,先來介紹美國的一個案例:

2011年8月,美國疾控中心(CDC)注意到短期之內出現了15起李斯特菌感染。他們認為這些感染暴發得比較集中,於是會同FDA以及地方衛生部門開始了調查。在基本上確定是科羅拉多州洛克福德一個地區出產的哈密瓜所導致後,CDC在9月12日發佈了第一份公報。除了介紹所掌握的情況,還介紹了李斯特菌感染的臨床症狀,以及對消費者的建議。對消費者的建議是「注意哈密瓜的產地,對於來自於洛克福德地區的,要按照正確的方式丟棄」。

此後,CDC在9月13、14、19、21、27和30日分別發佈公告通報進展。而FDA則在14號發佈了通知,說明涉事農場已經宣佈召回他們的產品。CDC和FDA建議消費者不要吃的哈密瓜也從那一地區縮小到了該農場。另一方面,FDA一直監督農場的召回工作,同時發佈了另一條重要信息:其他農場的哈密瓜未被發現與這波感染有關。

這起事故共造成近百人感染、十多人死亡,可以算是相當嚴重。但是,它沒有造成社會恐慌或者哈蜜瓜行業的奔潰,與CDC和FDA應對得當不無關係。

首先,一旦發佈消息,就一定要說明:發生了什麼事?可能的危害是什麼?可能影響到哪些人?公眾怎麼辦?主管部門下一步要做什麼?

然後,一定要及時跟進公佈進展。並且信守承諾,承諾了什麼一定要做到。

這些信息不一定很完備,但是一定要及時。公眾的注意力就像一塊白布,你不去塗,就會有其他顏色來塗。而一旦其他顏色塗上,就很難把它清除再塗上你的顏色。所以,即使你還不知道塗什麼,也要告訴公眾你的打算是什麼,什麼時候會來塗。這樣,公眾可能會給你留下空間,不讓別的「雜色」來塗。

在鎘米事件中,最大的失敗在於只公佈了「4成大米鎘超標」,卻沒有提供消費者關心的其他信息。造成恐慌和對政府的嚴重不滿,也就順利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