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鎘米鎘蘑菇,我們該怎麼辦? >

鎘米鎘蘑菇,我們該怎麼辦?

廣東的鎘米事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福建再次曝出三批大米鎘超標的新聞。隨即,又有媒體報道三批蘑菇也被檢出鎘超標。一時間,「鎘污染」再次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憂慮。

除了最初進行報道的媒體不負責任地發了「質監局拒絕公佈鎘大米來源」的虛假消息,引起公眾不滿之外,這次事件的處理相當合理。福建質監局「公佈了不合格大米的企業名稱、產品名稱、商標、規格型號、生產日期(批號)、不合格項目、標準值、實測值等信息」,並且「及時依法採取責令召回問題產品,停產整頓,監督企業銷毀召回及庫存的問題產品等措施。截至8月底,問題產品的調查處理、產品召回和銷毀等後處理工作均已結束」。可以說,這次事件的處理,比起年初廣東鎘米事件有了巨大的進步。

鎘是一種污染物,它的出現對於從農田到餐桌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產者都沒有好處。也就是說,大家都不希望它出現。但,鎘超標事件接二連三地出現了,這才是更值得擔憂的問題——它意味著:我們的土地污染,已經廣泛存在!

在污染土地的時候,當地的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益;而面對被污染的土地,每一個人都將是受害者。謾罵與指責於事無補,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避免進一步的惡化,並且逐步恢復。

需要負起主要責任來的自然是政府。首先,嚴格監控污染排放,對於不合格的企業,果斷整改甚至關停。鎘只是眾多污染物的一種,需要嚴格監控的不僅僅是鎘污染,而是所有的工業污染。掐住源頭,才能避免惡化。不能捨棄短期的利益,就會損害每個人的長期利益。第二,組織力量對土壤的污染情況進行監測統計。根據土壤狀況,調整所種植的農作物。對於足以引起重視但尚在可接受範圍的特定污染物,改種不富集那種污染物的農作物。第三,對於已經污染過重的土地,停止種植糧食作物,改種其他的非食用作物,並採取各種技術手段逐漸恢復。

污染土壤很容易,就像在地上倒一杯墨水;但是恢復治理很困難,就像要除去土壤中的墨水——日本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我們也已走上了他們的舊路。鎘大米、鎘蘑菇的出現,就是我們開始為當年的急功近利還債。現在的情形可能還沒有惡化到日本當年那麼嚴重,如果開始努力,可能就不如日本那麼困難——亡羊補牢,現在還不晚。

具體到這次鎘米和鎘蘑菇事件,固然需要嚴肅對待,但消費者倒也用不著恐慌。首先,292個批次合格,3個批次超標,合格率接近99%。安全標準的涵義是:長年攝入不產生危害。即使不幸中招吃了一些超標的大米,只要其他多數時候吃的大米是合格的,超標大米的影響會被大打稀釋。其次,中國的安全標準本來就比國際標準要嚴格一倍,現在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監測出的超標大米也得到了合理的處理,並沒有存在於市場上。

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這句話意味著兩點:第一,對食品安全的追求沒有止境,不管是食品行業還是監管部門,都需要不斷努力去降低各種食品的安全風險;第二,對於出現的「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需要理性對待——關注但不恐慌,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促進行業與管理機構向正確的方向努力。

沒有一種食物是非吃不可的,但沒有人可以不吃任何食物。任何食物都有被污染、被造假、被非法添加的可能,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市場上的多數食品還是合格的。作為消費者,我們無法去判斷每種食品是否合格,我們能做的是:1、盡量從正規的渠道購買食品;2、吃多樣化的食品;3、同種食品也購買不同廠家不同品牌的產品。這樣固然增加了碰到不合格的食品的機會,但即使碰到了,它們也會被合格食品「稀釋」,從而把有害成分的攝入量降低到「安全限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