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獼猴桃,低齡寶寶慎吃? >

獼猴桃,低齡寶寶慎吃?

獼猴桃又被稱為「奇異果」,進口奇異果經常被當成高檔水果。營養學家們對它的評價也挺高,營銷中甚至有人稱之為「水果之王」。不過,又有人說它能引起過敏,尤其是5歲一下兒童更容易發生。獼猴桃,到底能不能給寶寶吃呢?

獼猴桃起源於中國,不過在中國一直沒受到重視。直到20世紀初,才有人把它引種到新西蘭。到了二戰期間,在新西蘭的美國人喜歡上了這種水果,需求促進了種植。二戰之後,新西蘭逐漸開始了出口業務。1959年,他們用新西蘭的國鳥「kiwi」來命名獼猴桃。此後,這個名字風行了世界。

新西蘭人用現代農業技術對獼猴桃的種植、管理、保存等各個環節進行了改良,使得「新西蘭獼猴桃」成了優質獼猴桃的代表。他們每年生產近40萬噸,9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隨著它在世界上的流行,在中國的種植和消費也逐漸多了起來。近年來,中國的種植面積約佔到世界的一半,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強。除了新西蘭,意大利、智利等國的「kiwifruit」也在國際上風生水起,而「中國獼猴桃」的聲音卻小到可以被忽略。幾十在國內,衣錦還鄉的「新西蘭奇異果」也還是比固守家園的「中華獼猴桃」顯得「高檔」。

成熟的獼猴桃酸甜適度,果肉顏色晶瑩,口感豐富。營養方面,它最大的特點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一個中等大小的獼猴桃提供的維生素C就超過了一個成人一天的需要。有人把它稱為「維生素C之王」,也不算太誇張。如果算絕對含量,其他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並不不算高。不過,考慮到它的主要成分是水——100克中大約含有83克水,17克的固體中含有那些微量營養成分,也就算相當可觀。

很多水果都會讓一些人過敏。獼猴桃走向世界幾十年之後,直到1981年人們才注意到了第一起過敏案例。那是一位52歲的女士,吃玩獼猴桃之後發生了蕁麻疹,呼吸困難和喉部水腫。此後,獼猴桃過敏才收到重視,越來越多的過敏案例被收集到,也有科研機構進行了一些研究。

基於現在的研究,獼猴桃過敏一般的症狀發生在口腔部位,比如刺痛感、口腔疼痛、嘴唇腫脹等等。也有嚴重一些的,症狀有呼吸不暢、嘴唇發青、嘔吐甚至虛脫。雖然第一起病例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後來的調查發現少年兒童更容易中招。比如,曾經有4個月和1歲嬰兒發生嚴重反應,需要送醫院治療的例子。在一些調查統計中,近四分之三的5歲以下兒童第一次吃獼猴桃會有輕重不同的反應,而成年人中這一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不同的人引發過敏所需要的獼猴桃量不一樣。《過敏和臨床免疫學雜誌》上報道過一個案例:一個餐館裡用切過獼猴桃的刀去準備草莓甜點,刀上殘留的獼猴桃就引發了一個人的過敏。

科學家們也發現,如果一個人第一次接觸獼猴桃發生了嚴重過敏,那麼以後再接觸很可能還是繼續嚴重過敏,而不會「變得適應」;如果第一次接觸的反應不嚴重,那麼此後再接觸也不會嚴重。只有很少的人初次接觸反應輕微而以後接觸變嚴重。

簡而言之,獼猴桃確實會使一些人過敏,兒童與嬰幼兒過敏的可能性還不低。父母們要謹慎對對待,但這並不是說一定就不能吃。實際上,過敏是個很複雜很常見的現像。除了獼猴桃,各種食物也都可能導致過敏。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小麥、海鮮、堅果這些常見的過敏原已經廣為人知,而蘋果、香蕉、胡蘿蔔這些常見的水果蔬菜也可能導致過敏。

對家長來說,謹慎不是說「凡可能過敏的食物都不給寶寶吃」,而是在嬰幼兒期,小心謹慎判斷寶寶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簡單說來,就是在引入新食物的時候,每次只引入一種,從小到多,確認沒有過敏反應,並且穩定幾天之後,才引入下一種。如果判斷出是過敏,還可以去醫院進行確認。如果確認了對某種食物過敏,就避免接觸那種食物,以及可能含有那種食物成分的其他食物——這,是解決過敏問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