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苦味礦泉水與泡腳鹽 >

苦味礦泉水與泡腳鹽

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苦味礦泉水」,宣稱「內含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且含量極高,其中部分礦物質是同類產品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堪稱水中極品」,然後又是「歐洲皇室專用」又是「限量生產」,具備了典型奢侈品的特徵。在功效描述裡,更是融合了「排毒」、「清脂」、「減肥」、「美容」、「養肝」、「調理內分泌」、「提高免疫力」等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功效,簡直堪比觀音菩薩玉淨瓶裡的水。

然而,這種價格高得令人乍舌的水,不僅宣傳的功能不靠譜,連基本的安全性都成問題。

注意一下這種礦泉水的成分,會發現它的確「礦物質含量極高」。一般的礦泉水,鈣、鎂、鈉的含量都是每升幾十毫克,鉀只有幾毫克,碘則基本上不含。而每升苦味礦泉水中,鈣、鎂、鈉的含量在分別超過300、5000和1700毫克,鉀接近700毫克,而碘接近400微克。

這些礦物質是不是「對人體有益」呢?當然,這些礦物質都是人體需要的。但是它們對健康的影響是倒鍾形——少了不好,多了也有害。它們是「有益」還是「有害」,就取決於加上苦味礦泉水中的這些量,是解決了「缺乏」的問題,還是超過了「安全的上限」。為實現不同「保健功能」,這種水的推薦飲用量在每天幾十到幾百毫升之間。以每天合200毫升為例,貢獻的鈣、鎂、鈉、鉀大約分別為60、1000、340和140毫克,而碘則接近80微克。

成年人每天需要1000毫克左右的鈣,多數人達不到,所以苦味礦泉水中的這些對於補鈣多少有點用。鈉的推薦攝入量是不要超過2400毫克(對應6克食鹽),而多少中國人都會超過。過多的鈉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所以這340毫克鈉有害無益。適量鉀對一般人群的心臟健康有益,而多數人的攝入量距離「過量」還遠,所以這個鉀含量無所謂好壞。碘的問題則比較有意思。普通人體每天需要150微克,孕婦需要250微克。多數地區的食物中提供不了足夠的碘,所以需要通過碘鹽補充。按照主流科學界對於「補碘」與「碘過量」的認識,這幾十微克碘倒也未必有多大問題。不過因為輿論的炒作,許多人對於碘鹽充滿了疑慮甚至恐懼,而苦味礦泉水中的碘卻又被當作了「保健成分」,實在是有趣的事情。

苦味礦泉水之所以苦,主要是鎂的作用。加上其中大量的硫酸陰離子,這種水相當於濃度很高的硫酸鎂溶液。硫酸鎂的一個別稱就是「苦鹽」。在醫學上,它是瀉藥的有效成分。所以,喝這樣的礦泉水相當於服用瀉藥,導致腹瀉自然也就順利成章。許多人把這種腹瀉當作了「排毒」「清脂」,於是認為「起作用了」。長期腹瀉,自然有「減肥作用」,這跟吃瀉藥完全一樣。需要注意的是,且不說這種減肥是以傷害身體為代價,它本身也不能保持,一旦停止腹瀉、正常進食,很快就反彈回來了。而瀉藥有用法用量的規範,比起這種「天然產品」,就要靠譜安全得多。

鎂也是人體需要的微量成分,成年人每天需要幾百毫克。通常,人們能夠從食物中獲得,即使不夠,也不會到「缺鎂」的地步。鎂過多會造成「鎂中毒」,腹瀉就是「鎂過量」的表現。美國的推薦標準是:成年人額外補充鎂,每天不超過350毫克。200毫升苦味礦泉水就超過了1000毫克,相當於「安全標準」的3倍。這樣的水,實際上已經不適合飲用。而營銷廣告中,不僅向健康人推銷,連孕婦病人都不放過,實在是利慾熏心。

許多人喜歡溫泉浴。一般而言,溫泉中含有高含量的礦物質。溫泉中洗浴可能讓人有舒爽的感覺,除了水溫和放鬆的心情,也可能與其中的礦物質有關。對溫泉洗浴的研究不多,「舒爽」的原因有兩種假說:一是礦物質含量高,水的滲透壓高,泡完之後皮膚不起皺;另一種是有些礦物質能夠透過皮膚吸收,而適量地攝入礦物質可能會讓人體處於不同的生理狀態。不過這些解釋都主要是猜想,並沒有很可靠的實驗證據。

溫泉浴畢竟不是可以經常享用的。於是,有人把這樣的水蒸乾得到「浴鹽」,就可以在家裡模擬「溫泉浴」了。這種浴鹽又被叫做「瀉鹽」,因為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硫酸鎂。在中國,「鹽浴」的人可能不多,大概人們一般只用來泡腳。

結論

所謂的「苦味礦泉水」,最合理的用途就是製作「泡腳鹽」。在泡腳過程中,即使有一些礦物質能透過皮膚吸收,也到不了「過量」的地步。而直接喝,不危害健康就該謝天謝地,「保健」就別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