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奶粉伴侶,不是一般地坑 >

奶粉伴侶,不是一般地坑

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奶粉伴侶」,宣稱「不是奶粉,而是針對寶寶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現像,科學搭配消食植物精華和高效益生元,並添加DHA、牛磺酸等聰明營養成分精研製出全新一代健康好伴侶——奶粉伴侶」。尤其是其中主要成分的說明「減輕寶寶火氣」、「幫助改善腸道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促進大腦和視力的發育,寶寶聰明,眼睛亮」,等等,對於年輕的父母們充滿了吸引力。

然而,這類好伴侶,實在是很坑爹。產品的成分的確都是「營養成分」,對於成人來說「即使無用,至少無害」。不過這些東西是針對嬰幼兒的,而衡量一種成分是否適合嬰兒的標準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適的,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證實「有必要」,那麼就不應該給——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進行量的限制。

基於這樣的思路,經過人類漫長演化、自然選擇而形成的母乳是嬰兒食品的「黃金標準」。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下,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缺乏維生素D和鐵。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六個月之內純母乳餵養,連水都不應該喂。

嬰兒配方奶粉是對母乳的模擬。到目前,人類對母乳成分的認識已經相當深入,母乳中對嬰兒生長發育相關的基本成分已經比較明確。基於這種認識設計的嬰兒配方奶粉已經「足夠好」。對於滿足嬰兒的生長發育需求,與母乳的差別已經很小。配方奶餵養的嬰兒,連維生素D和鐵都不用另外補充。

配方奶粉的設計目標是「滿足嬰兒所有的營養需求」。它的每一種成分,都有比較嚴格的範圍——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而這種「奶粉伴侶」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它的加入,就破壞了配方中對於「含量」的控制,從而加大了配方奶粉與母乳的差別。

下面簡要分析奶粉伴侶中的主要成分:

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種簡單的糖,的確容易消化吸收。因為它只提供熱量而不提供其他營養成分,所以嬰兒吃了它之後,相當於在不增加其他營養成分的基礎上增加了熱量攝入。這樣,嬰兒在不需要吃那麼多奶粉的情況下就「吃飽」了。熱量夠了,其他的營養成分卻還不夠。

植物精華 植物提取物是成分極為複雜的成分,人們並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成分。對於大人,即使其中有一些有害物質,人體的肝臟腎臟也能處理掉。但是嬰兒的這些系統都還沒有發育完善。任何「不明物質」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從而為嬰兒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益生元 益生元實際上是一些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到了大腸之後,被那裡的細菌發酵產生一些小分子物質。益生元是有利於「好細菌」生長,不利於「壞細菌」生長的成分。同樣,對於成人,益生元的好處大過風險。而對嬰兒,「好處」與「風險」的權衡就比較敏感,通常應該更傾向於強調「迴避風險」。雖然現在有一些科學研究顯示益生元的加入對於嬰兒的健康「可能有好處」,但是科學界以及權威部門認為目前的科學證據還不足以支持把它作為嬰兒奶粉的必須成分。換句話說,讓嬰兒服用益生元,並沒有科學證據來做擔保,需要家長來「信則靈」。

DHA和牛磺酸 它們是人體需要的成分,在母乳中也能找到。不過它們的含量跟母親的飲食關係比較大,不同人的母乳中含量差別也比較大。補充它們對於健康的作用,試驗與流行病學調查都是針對成人的。宣傳中的所謂「益智成分」只是商業營銷用語,而「促進大腦和視力的發育,寶寶聰明,眼睛亮」只是「理論推測」和「良好願望」,並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支持。因為缺乏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的嬰兒奶粉標準中並沒有規定必須添加它們。但是它們在母乳中天然存在,從「模擬母乳」的角度說似乎又應該添加。所以,在目前的配方奶粉標準中,它們是「可選項」——不要求,但是可以加。不過,對於添加量有限制,並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所謂的「雙倍添加DHA」只是一種廣告噱頭)。如果嬰兒奶粉中已經添加了它們,再通過奶粉伴侶來添加,結果沒準就「過量」了。

很多家長給孩子「奶粉伴侶」的原因是「針對嬰兒奶粉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現像」。這些「現像」完全是為了推銷產品「製造出來的問題」。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根本用不著什麼「伴侶」來解決這些想像出來的問題。

首先說「上火」,現代醫學中沒有這個概念,據中醫專業人士說中醫典籍中也沒有這個用語。它基本上是一個「民間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上火」症狀也各不相同。可以說,它是各種各樣不適症狀的集合。有人分析過那些「上火症狀」,發現產生原因相差迥異,比如有的是食物過敏,有的是維生素缺乏,等等。吃配方奶粉的嬰兒不會缺乏任何一種營養成分,自然也不缺乏維生素。反倒是補充了其他「營養品」之後,因為相應配方奶的食用量降低(嬰兒能夠吃的食物總量是有限的),倒是有可能出現某些營養成分缺乏的可能。而食物過敏則有一定的比例的嬰兒出現,比如有一部分人對牛奶蛋白過敏,所以基於牛奶的配方奶粉就可能讓這些嬰兒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這種過敏不是傳說中的那些「清熱下火」的植物能夠解決的,通常的解決方案有兩種:一是使用深度水解的配方奶,其中的牛奶蛋白被深度水解,過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二是使用基於大豆蛋白的配方奶,避免牛奶蛋白的攝入。

再說「不易消化」。這是一個強加給嬰兒奶粉的「缺陷」。嬰兒奶粉的任何一種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問題。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只是消化速度慢的問題,而不會影響它的吸收。中國的嬰兒奶粉,對於乳清蛋白的比例要求甚至比國外更高。實際上,目前做過的配方奶粉餵養和母乳餵養的對比研究,比較明確的一個差別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孩子體重增加更快。通常認為,這是因為嬰兒吸食奶瓶比母親的木頭要更輕鬆,所以更容易吃多。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不是如此,這至少說明,吃奶粉的嬰兒,並不容易出現消化問題。

嬰兒在生長發育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很多人總是傾向與歸結於「吃了什麼」或者「沒吃什麼」上去。中國的孩子,一出生就面臨著各種各樣「嬰兒營養品」的轟炸。許多父母即便將信將疑,也因為擔心「輸在起跑線上」而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給孩子吃。殊不知,這些東西有用的可能性不大,帶來問題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結論

嬰兒的飲食原則很簡單:1、盡量母乳,做不到的選用配方奶粉;2、母乳餵養的每天補充400IU維生素D,4個月之後補充一些鐵,配方奶的不用,除此之外拒絕任何其他食物或者「營養品」(包括水、鈣、DHA等等);3、四到六個月之後根據嬰兒發育狀況開始添加含鐵輔食(比如加鐵米粉),逐個嘗試各種最平常的食物,依然保證營養主要來自於奶。至於「奶粉伴侶」之類的「營養補充劑」,就別讓它們來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