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哪種蛋白質「營養好」? >

哪種蛋白質「營養好」?

嬰兒奶粉再起波瀾。而這次「出事」的是洋品牌雅培,更讓許多年輕的父母六神無主:昂貴的洋奶粉都靠不住了,我們的寶寶還能吃什麼?

實際上,這個事件既無關食品安全,也無關營養,完全源於不同地區食品標準的差異。中國標準要求嬰兒奶粉中的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大於60%,雅培被「曝光」的那款奶粉不符合這個要求。如果它出現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當然就是「不合格產品」。但它是在香港市場上發現的,而香港並不執行中國大陸的標準,所以也就不能算是不合格。而且,國外對嬰兒奶粉也沒有這條要求,所以不難想像,這款奶粉在世界其他地方將是「合格」的。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個答案顯然不令人滿意。人們更關心的是: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哪種營養好?

不管是嬰兒還是成人,都需要蛋白質來支持生長。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或者兩三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然後被吸收進入血液,運輸到細胞中,重新「組裝」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核心是得到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共有20種。人體對於每一種的需求量互不相同,有的需求量大,有的需求量小,有的可以由其他種類轉化而來。那些不能由其他種類轉化的就必須從食物中獲取,被稱為「必需氨基酸」。營養學上衡量一種蛋白質的「品質」,就要看它能夠提夠多少「必需氨基酸」。對於「非必需氨基酸」,則不希望太多,因為它們也需要被人體消化處理,徒增代謝負擔。

除了必需氨基酸的總量,不同必需氨基酸之間的比例也很關鍵。如果某一種必需氨基酸含量少,那麼這種蛋白質也就無法單獨滿足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需要。此外,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有多少能被消化吸收,也將影響到滿足氨基酸需求的效率。

這樣,衡量一種蛋白質的「營養」,就需要考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比例,以及該蛋白的消化吸收效率。在食品營養學上,用一個「蛋白質消化校正氨基酸記分」來衡量一種蛋白質的品質。

在這個衡量標準之下,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都得到了最高分1.0。也就是說,在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上,它們倆都很優秀。得到1.0分的食物蛋白並不多,此外還有雞蛋和經過分離的大豆蛋白,而牛肉豬肉都達不到。

雖然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都能高效滿足人體需求,但是它們在消化速度上相差很大。在胃裡的酸性條件下,酪蛋白會凝結成塊,使得消化液只能「從外到內」慢慢攻擊,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完全;而乳清蛋白溶解性很好,很快就被「各個擊破」了。

對於普通人的營養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消化速度慢,意味著餓得慢,對於許多人來說未必是壞事。但是對於嬰兒,是不是不利也就不好說。因為母乳中的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高於60%,大大高於「天然牛奶」中的比例。從「模擬母乳」的指導思想出發,奶粉廠家加入乳清蛋白分來提高這一比例,是一種常規的做法。

不過,把這一比例提高到多少,是否有必要列入標準,則是另一個問題。學術界沒有得到數據,國際權威組織與其他國家食品主管部門也沒有納入。中國的標準中做出了明確規定,也就可以算是「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的例子。從現狀看起來,具體提高到多大比例的影響似乎並不大。畢竟國外用這樣的配方奶粉餵養已經很多年,目前的調查統計數據都顯示「已經足夠滿足嬰兒的需求」,也沒有值得關注的不良反應。

對雅培奶粉的指控中還有一條是「經過了高強度的熱處理」。嬰兒奶粉中有許多維生素等對熱敏感的成分,的確需要控制生產流程來保證其活性。不過,新聞中因為一種蛋白質的「變性」來指控「加熱過度」並不合理。嬰兒奶粉中使用的蛋白質是從其他工業流程而來的。食用蛋白質的加工通常不會考慮「蛋白質變性」的問題。前面已經說過,我們吃蛋白質,是需要其中的氨基酸。不管此前經過什麼處理,蛋白質都會在胃腸中被徹底變性並且被切成小片段。加熱變性,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有助於消化。這就跟熟肉比生肉更好消化是同樣的道理。奶粉中的蛋白質經過了充分加熱,跟整個奶粉是不是「加熱過度」,完全是兩回事。

結論:

對於年輕的父母們來說,需要記住老生常談的這幾句話: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應該盡量母乳;實在無法實現母乳的,配方奶粉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它「不如」母乳,但已經足夠支持嬰兒的生長發育;此外的任何食物都無法代替母乳。至於「哪種配方奶粉最好」,就像問「清華北大誰更好」一樣,即使有差別,也不值得糾結——只要是合格產品,寶寶習慣了吃哪種,哪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