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煲一碗靚湯 > 粵式靚湯,因人而生 >

粵式靚湯,因人而生

湯品這一支算得上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魅力的一個領域,提起靚湯,十有八九都會想到廣東—這個煲湯的發源地,究竟為什麼能成為正宗「老火靚湯」的代名詞?

廣東的地理位置我們都知道,這裡的四季氣候並不是很友好,於是,很會保養自己的廣東人就用許多醫食同源的食材入湯。水能容納最多的營養,也最溫和,所以這裡的人們就用喝湯的方法來根據時令以及自己身體的特點來調養。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著,在廣東,喝湯就好像我們平時喝茶一樣,儘管平常,但又那麼不可或缺。

走在廣東的街頭巷尾,你不難看到大小館肆中那些寫著「老火靚湯」的招牌,還有門口一排排的瓦煲以及人們桌上的一份份例湯。如果你與一個正宗的廣東人為伴的話,出去吃飯多半要先點一個湯,遵循「先喝湯後吃飯」的原則,到了他家也一定會用自家煲的湯來款待你。而且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會和一個養生專家一樣,給你講解這個湯如何做、裡面的什麼調料有怎樣的功效,對於何種人最為適合等等……去過廣東的人,都會對廣東人會吃、會保養、懂養生的特點大為讚歎。

其實,廣東人煲湯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這裡的物產十分豐富,無論是煲湯常用的五穀雜糧、飛禽走獸,還是藥食本草,都應有盡有。當然,廣東本地人對於這些食材的功效和性質大多瞭如指掌—這可不僅僅限於那些上年紀的人們,許多年輕人也是絕對的行家。那些諸如黃芪、白芷等被我們常常歸為「藥材」的東西,在這裡和所有其他食材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更多地應用於煲湯當中了,人們並不認為它們屬於藥材一類。那種意識形態就相當於中國人每天都喝的茶葉一樣,茶葉的保健功效非常卓越,但是沒人把它看成藥材。

廣東人對待每一種食材都是專業而且尊重的,什麼味道、什麼功效、怎麼吃、什麼時候吃、給誰吃……想來這一點其實是值得全國人民共同學習的。什麼才叫「天地萬物為我所用」?會煲湯、會喝湯的人才可能真正體會到。湯並不是僅僅適合廣粵地區的人,每一個人其實都需要一碗靚湯,同樣,每一碗靚湯也都為一個最需要它的人而煲出。也許你所在的地方氣候和廣東大相逕庭,但是身體對於湯的溫潤需求其實並沒有改變,只是每個人的需要可能都不盡相同,體寒體熱、肝旺脾虛、膚質膚色等等,都能從靚湯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廣東的每一個人都深深地知道,好吃好喝的完全都是為自己的身體服務的,所以在我們的餐桌上,幾乎每一道廣東老火靚湯都是定制的。「定制」這個詞語雖然才剛剛興起,但是早在千百年前,廣東老火靚湯對它已經諳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