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邂逅,或是一次對決 > 專家 >

專家

酒圈裡有些朋友喜歡玩一個遊戲,或許說喜歡整人更合適,知道大家都喜歡喝法國名莊酒,於是常常拿一個名莊的空瓶子裝進普通的酒,這樣來整蠱人。

當然這也不只是發生在葡萄酒圈裡的遊戲,網絡上不是盛行著各種的裝B指南嗎?

特別是飲食,是最具社會性,也是最具體制性的物事,有人說好,它才好,一道菜、一款酒皆是如此,想想茅台為何成為「國酒」就明白了。一道菜或者一瓶酒,當你知道它是什麼時吃起來、喝起來的感受和不告訴你它是什麼時吃起來、喝起來的感受會很不同。

也因此,在葡萄酒界專業的品酒場合都是採取「盲品」形式來品酒,來給酒打分,蒙上瓶子,不給葡萄酒專家、評委知道所品酒的信息,大家覺得這樣做的結果相對會公平些。當然這樣做到底是否真的公平、合理,其實還真未必。

面對一杯酒,不要預設立場,從開始處開始,在結束處結束,抱著「在瞬間之外一無所有」的心態或許才是正確的態度。這是拉菲?好吧,打開來,倒入杯中,直接地感受這酒。此時要蔑視它,而不是因為喝著拉菲蔑視其他酒。直接性就是省略掉其他環節,什麼酒莊歷史,什麼酒莊故事,什麼名牌光環,都拋之腦後,僅是打開感官,察「顏」觀色、嗅聞香氣、品嚐味道、咀嚼口感,這樣的直接體驗才能轉化成快感,開啟我們對一款酒的正確判斷,這也是正確的態度。

但是現實中看著酒標喝酒的人太多,能夠判斷「什麼樣的酒才是一款好酒」也就成為一項熱門的技藝了,特別是在葡萄酒成為時尚的當下,葡萄酒專家於是到處可見了。市面上葡萄酒專家多了,好葡萄酒便也相應地多了起來,市場名牌、營銷名牌、策劃名牌等這類好酒遍地都是,何謂真正的好酒?結果更多的人仍是一頭霧水。

大家都說世界上最懂吃喝的民族是中國人,放兩盤西紅柿炒雞蛋在面前,沒有誰會分不出哪盤好吃吧?可能選擇不一樣,但都必有個人喜好的理由。只是在面對據說必須得用高腳水晶杯承載的紅色或淡黃液體時,多數人失去了自信。葡萄酒是有學問的,葡萄酒是一種文化,葡萄酒是一種生活方式……專家們如是說。

不知幸與不幸,自己也被人稱作這樣的專家之一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