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救護車到來前,你能做什麼? > 第三章 急性腦血管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

第三章 急性腦血管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江湖傳言“寧心梗不中風”的急性腦血管病

前面一章說了心梗的凶險,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瞭解。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都寧可得急性心梗,也不願得急性腦血管病。為什麼?

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栓塞等)。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佔全部腦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的病死率為30%~40%。而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由於腦動脈內血栓形成,或身體內其他部位的栓子脫落後,隨血流到腦血管中,使得相應的腦組織供血、供氧完全中斷,導致腦組織壞死。

急性腦血管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四高”是指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一低”是治癒率低。

一旦患了急性腦血管病,非死即殘。就算命大,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最嚴重的是植物人,僅有呼吸、心跳,沒有意識,更沒有思維、情感、語言和行為,僅比死人多一口氣。所以,我們又可稱植物人為“社會學死亡”。就算不是植物人,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發生了急性心梗,大多數人救過來後,不但能生活自理,甚至能照常工作。而腦血管病不一樣,它的猝死率雖然沒有心梗高,但其治癒率卻很低,而且,患者往往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後遺症。大量資料表明,存活的腦血管病患者中,50%~80%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致殘後遺症,比如半身不遂、講話不清、關節僵硬、智力下降、癡呆等。這其中,約有3/4的患者喪失了勞動能力,2/3的患者需人幫助料理生活。而且,患者的痛苦只是腦血管病危害的一方面,它還會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經濟上、體力上、心理上等多方面。難怪民間有句話:一人中風,全家發瘋。

腦血管病雖然病在血管,但影響最嚴重的卻是大腦功能。很多時候,患者是無法徹底恢復的。

腦血管病除了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外,更要命的是,它的發病率還很高。我曾看過一份資料:我國每年有150萬~200萬人患上腦血管病,而且隨著“三高”人群的增多,腦血管患者正在以每年8.7%的速度高速增長。比美國高出一倍。中國腦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帶來的經濟負擔卻是心肌梗死的10倍。而且,以腦梗死、腦出血為主的腦血管病死亡率已經佔全部死亡原因的24.4%。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在所有死亡的人裡面,差不多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死於腦血管病的。目前,我國的腦血管病的死亡率是116人/10萬人,佔全部死亡率的第二位。

除此之外,腦血管病的併發症也不少,如免疫力低下、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腦血管病跟心梗等一樣,越來越年輕化,我見過不少30多歲就腦卒中的。4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與10年前相比,腦血管病發症率提高了近1倍。這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

既然腦血管病有這麼多的危害,那我們如果遇到腦血管病患者,是不是就沒有辦法了呢?雖然這個病治癒率低,但還是有一些辦法的,就是要積極救治。對於腦血管病患者來說,時間不僅是生命,還是生活質量的保證。

“一笑二抬三說”,發現苗頭,立馬打120

前面說了,腦血管病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血栓),雖然這兩種類型的性質截然相反,一個是出血,一個是缺血,但它們表現出的症狀極為相似,患者最主要的表現是一側肢體的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所以,患者只要有以下表現,就應該考慮腦血管病發作的可能性,不用費心考慮具體類型。

1 頭疼、頭暈;

2 噁心、嘔吐(尤其是噴射性嘔吐)、流口水;

3 一側肢體無力,甚至癱瘓;

4 說話不清楚,甚至完全不能說話;

5 大小便失禁;

6 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如嗜睡、意識朦朧直到昏迷,甚至深度昏迷。

如果不能準確判斷,我還可以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辦法,輕鬆判斷腦血管病發作。讓患者做3個動作:笑一笑、抬一抬(抬手)、說一說(說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這3個動作中,如果患者有1個做不到,就要考慮是腦血管病發作了,趕緊一邊打急救電話一邊進行急救。

腦血管病患者發作前會出現的徵兆之一:笑起來會出現口角歪斜、不對稱。圖為右側面癱。

有一次,我接到一個電話:“賈老師,前些天我聽了您講的急救課,結果還真用上了。我家的一位鄰居今年50多歲,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起床了。那天,都8點多了,他還不起床。他老婆叫他吃早飯,叫了好幾遍,他也不起。他老婆又到他跟前叫他,他還是不動窩兒。他老婆一看不對頭,馬上把我叫了過去。我一看,就想起了您講過的急性腦血管病。後來,我就按您教的方法判斷他可能是腦血管病。因為他是仰臥位,噁心要吐,我趕緊把他翻成‘穩定側臥位’,剛一側過來,他就吐了。後來,我幫他打了120。到醫院一做CT,真的是腦血栓。想想都後怕,如果不是按照您教的方法,把他翻成‘穩定側臥位’,他很可能就窒息了。”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昏迷,大多是由於大腦缺氧造成的。大腦缺氧也是很多腦血管病患者病發後恢復不好,或者留下嚴重後遺症的主要原因。

昏迷是腦出血患者的典型症狀。什麼是昏迷?簡單來說,就是怎麼叫也叫不醒他,但他還有呼吸和心跳。昏迷時,人的意識會喪失,對外界刺激不產生反應。比如,正常人睡覺的時候,如果被人使勁兒掐一下,一疼,人就醒了;而對於昏迷的患者來說,掐得再狠,他也沒反應。

昏迷患者面色改變不大,或者面色潮紅,有時脈搏還很有勁兒,“崩崩”地跳,一量血壓甚至過高。昏迷患者可以是逐漸喪失意識,也可以是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了。

很多人常常把昏迷和暈厥、休克混為一談,分不清楚三者有什麼區別。

在急救中心,我們常常接到這樣的電話,說哪兒哪兒有一個患者休克了,等我們開著救護車急急忙忙到達現場,一看,所有人都站著呢。問病人在哪兒呢。旁邊的人一指:“那兒呢!”轉身一看,患者好好地站著呢。我問:“不是休克了嗎?怎麼在這站著呢?”那人回答:“剛才休克了,現在好了。”讓人又笑又氣。同樣,我們也會接到很多關於“昏迷”患者的電話。

其實,像這種自己隨後可以站起來的,既不是昏迷,也不是休克,而是暈厥。

我們在電視裡經常見到這種場景:一個老太太跟人家吵架,突然一下子就暈過去了,旁邊人趕緊又呼喚又搖晃,老太太又醒了。這就是典型的暈厥,患者能很快被喚醒,或者過一段時間後能自行緩解、甦醒過來。而且,暈厥過後醒過來,說話清楚,四肢活動也好,心律和血壓都正常。這種情況絕大多數是單純性暈厥,沒有什麼大礙。

暈厥,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一過性腦缺血。導致暈厥的原因有很多,90%以上都是一過性腦缺血。暈厥一般都有誘因,比如說過度勞累、飢餓、站立時間過長、精神刺激等。

而休克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有效循環血量短時間內急劇減少,導致微循環灌注不足,引起組織細胞缺氧和代謝障礙、器官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現象。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休克?最常見的原因是大出血,這很容易理解,流血過多,人體內的血量會減少,慢慢就不夠用了,人就休克了。另外,大汗、腹瀉、嘔吐之後,體內水分會大量流失,血中的有形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並未減少,而水分大量減少,同樣可以造成血容量不足,這種情況也會導致休克。

休克有兩大特徵性表現:一個是患者血壓下降,降到特別低,甚至量不到,脈搏也摸不著;另一個是周圍循環障礙,患者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口唇青紫,還有意識改變。休克開始時,人的意識還比較清楚,但隨著腦供血不斷減少,意識障礙逐漸加重,繼而患者開始嗜睡,最後失去意識。

當然,如果實在辨別不了休克、昏迷、暈厥,也不用著急。一旦發現患者情況不好,除了採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外,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講清患者的情況,等醫生到達現場後,再進行相應的處理。

120到來之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窒息

腦梗死發生後,3小時內溶栓治療效果較好,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因為血栓形成後,梗死區周圍的腦組織只是暫時喪失功能,如果能盡快使血管再通,恢復血液供應,那麼這部分腦組織就可能避免壞死。每延遲一分,腦血管病患者恢復的速度和程度就會少一分:時間是救治腦血管病患者的關鍵之一。

為了防止仰臥位導致的舌後墜,以及嘔吐物、分泌物引起的窒息,施救者可以將患者放置為“穩定側臥位”,如果患者口中有嘔吐物、分泌物、假牙等異物,應立即清理。

如果患者意識清醒,適當安慰患者,保持環境安靜,緩解其緊張的情緒。不要讓強光照著患者,同時保持周圍的空氣流動,如果身邊有氧氣,同樣可以給患者吸氧。在醫生對患者進行明確診斷之前,不要擅自給患者服用藥物。

還可做一些簡單的檢查,比如呼喚一下患者,看其是否還有意識,能不能回應你;如果有血壓計,測量一下血壓,做好記錄,等等。

將昏迷的患者放置為“穩定側臥位”,並清除患者口中的嘔吐物、分泌物、假牙等異物。

另外不能隨意搬動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必須要搬運,具體的方法是:一個人托住患者的頭部和肩部,一個人托住患者的背部和臀部,另一個人托起患者的腰部和腿,幾個人一起用力,將患者平抬到硬的木板床或擔架上,而且搬動的時候要保證水平移動,不要抱、拖、背、扛患者。

不同症狀的腦血管病患者,處理方法有一定的差別。

·昏迷患者:保持氣道通暢很重要

第一,讓患者保持安靜,絕對臥床。別讓患者枕高枕頭,避免壓到血管。另外,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尤其是要避免頭部的震動。

第二,保證患者的氣道通暢,這是最重要的。對於昏迷的患者,應採取“穩定側臥位”,切記不要給患者喝水、喝藥,哪怕患者神志清楚也不能讓他喝。為什麼?

因為對於急性腦血管病的患者來說,其吞嚥功能可能會受影響,別說昏迷的患者,就是意識清醒的人也會出現偏癱,很可能把藥物吞嚥到氣管裡,那可就危險了。有一回,一個老年人急性腦血管病發作,家屬由於太慌亂,一看血壓升高了,就趕緊給患者吃降壓藥、喝水,結果患者被活生生噎死了。

第三,趕快打急救電話120。

第四,迅速去有CT設備的醫院,確定患者是出血還是缺血,是大腦哪個部位出了問題,並確定出血量是多少,壞死的腦組織範圍是多大等。確定了這些以後,醫生就能做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治療。

·休克患者:注意患者的保暖

第一,馬上讓患者平臥,有枕頭的話趕緊撤掉,保持安靜,目的是保證患者大腦的供血,為醫護人員的到來贏取寶貴的援救時機。

第二,要確保患者的氣道通暢,防止嘔吐等原因發生窒息。

第三,是很多人都會忽視的一點:保暖。即便夏天最熱的時候,對休克的人來說,他們依然會感覺很冷,這是因為其體內的微循環發生了障礙。

第四,有氧氣的話,趕緊讓患者吸上,同時,馬上打急救電話120。

·暈厥患者:將患者放平即可

如果患者發生了暈厥,處理起來就簡單多了,把患者放平就行了。人一放平,腦供血很快就會恢復,很快就能甦醒過來。有些人說,患者暈倒後可以掐其人中。其實掐人中沒什麼用,而且暈厥一般都可以自行緩解,患者一兩分鐘就能醒過來。

過去老北京人都是去澡堂子洗澡,就是一群大老爺們泡在池子裡,泡的時間久了,常常發生“暈堂”的事情。

有一回,在虎坊橋浴池,有人打急救電話,說一個 70多歲的老人在池子裡“暈”了。剛好我們開車路過附近,就掉頭往那兒趕。去了以後,我們發現老人已經被人抬到了長凳子上,躺下了,一群人圍在他旁邊。還沒等我們檢查呢,澡堂子來了個人,拿了一杯涼水,含了一大口,“噗”地一下全噴在了老人臉上,老人頓時就醒了,暈乎乎地爬起來,感覺什麼事也沒有。我們再進一步檢查,發現這老人也沒什麼其他問題,就是一個單純性暈厥。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人年紀大了,腦供血不足所致。當時澡堂裡那個人採取的是民間傳統的土辦法,噴一口涼水,刺激暈倒的人清醒。其實,如果不管他,讓他躺下,把他放平,腦供血充足以後,他自己也能清醒。

暈厥患者醒來之後,多數人沒有什麼其他不適,頂多有點兒無力、頭暈、心慌。這時,摸摸脈搏,量量血壓,如果患者沒問題,四肢活動正常,說話清楚,一般就沒事兒,但也有人心率加快或減慢,到每分鐘120次以上或60次以下,這屬於心源性暈厥,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專業醫生進行處理。

腦血管病發作的表現多樣,輕重不一,不是每個人都會昏迷,但都不能麻痺大意,一旦感到不適,要盡快就診,因為沒有昏迷並不意味著腦組織沒有損傷。很多腦血栓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始終意識清晰,但後來發現自己的嘴歪了,手腳不聽使喚了,說話也不利索了。雖然可能沒有生命危險,但很可能會留下後遺症。所以,還是要警惕。

@急救醫生賈大成暖心提醒

急救應該怎麼救?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

說到暈倒患者急救要讓人平躺,我就想到了一個最近幾年的熱門話題——老年人跌倒扶不扶。現在很多時候,老人跌倒後,周圍常常會聚集不少圍觀的路人,但幾乎沒人伸出援手,有人想上前救助,都會被人“好心”勸阻,導致了多起悲劇。

現在“老人跌倒扶不扶”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衛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出台後,多家媒體曾採訪我,詢問我的看法,很多網友也問我到底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不管怎樣,看到老人跌倒了,不要貿然扶起,要先詢問、檢查。

聽我這麼一說,有人可能會說我缺乏愛心。其實,不是我缺乏愛心,而是凡事要視情況而定,因為很多時候,就地搶救比把人扶起來更重要。看到老人跌倒了,甭管什麼原因,也許是絆了一個跟頭,也許是頭暈,也許是被車撞倒了,只要老人倒了,先檢查他的意識,問一句:“您怎麼了?”如果老人沒有任何反應,就是昏迷了。接著,再檢查一下老人的呼吸情況,如果沒有呼吸了,馬上做心肺復甦;有呼吸的話,則採取“穩定側臥位”,保持患者的呼吸通暢,然後再打急救電話即可。

說到這兒,我想起曾遇到過的一次比較令人尷尬的猝死事件。

有一次,我們趕到一個患者家一看,兩位老人在床上,一上一下,蓋著被子。掀起被子一看,兩位老人都一絲不掛,老頭兒趴在老太太身上。我們一下就明白了:老兩口兒剛才在過夫妻生活呢。

我急忙檢查老頭兒,發現他已經沒有了心跳、呼吸,口唇青紫。老太太倒沒事兒,在下面睜著眼睛,也不敢動。

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老頭兒當晚服用了“偉哥”,興奮過度,射精時突然全身抽搐,隨即就癱軟在老太太身上了。老太太一開始還以為老頭兒是正常的性高潮,可過了一會兒,覺得不對勁兒,怎麼喊他也沒回應,晃動他也沒反應。老太太也顧不得許多了,救命要緊,趕緊喊家裡人。後來,兒女們都過來了,但都不敢動,只好給老兩口兒蓋上了被子,馬上打了急救電話,其他什麼也不會做,就愣在旁邊眼睜睜地看著,一直等到我們趕來。

隨後我問旁邊的兒女們:“這人都不行了,怎麼還不弄下來啊?”兒女們半天才緩過神來,支支吾吾地說:“心臟病不是不能動嗎?”

聽到這話,我心裡氣啊,心想:如果當時有個稍微明白點兒的人,趕緊把人弄下來,一邊做心肺復甦,一邊打急救電話,或許人還能救回來。

所以,“扶不扶”這個問題,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不能瞎扶,也不能一概不扶耽誤了搶救。

剛剛我們舉例的這個老人屬於“性交猝死”,指由於性行為引起的意外突然死亡。死亡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我們每個人又必須去面對和接受死亡,在享受生活的同時發生了意外,的確令人感到遺憾。性交猝死也是最讓人樂極生悲的一種猝死。所以,大家在性生活過程中要悠著點兒,避免過度興奮,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尤其是老年人或疾病纏身、過度勞累、酒後、服用“春藥”後,而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要注意了。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腦血管病患者由於癲癇發作跌倒。

我們有時也會遇到癲癇大發作的患者,腦血管病是繼發性癲癇的一個重要原因。癲癇,在民間也被稱之為“羊角風”或“羊癲風”,中國目前有800萬~900萬的癲癇患者。對於有癲癇病史的家庭,他們一般都有了經驗,知道患者沒有生命危險,等患者的抽搐症狀結束後才送醫院。但是癲癇大發作時,患者一下子就倒地上了,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看著特別嚇人。對於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人來說,很容易驚慌,到底該怎麼辦呢?

要不要扶?能不能扶呢?說實話,在患者發作時還真不用,而且你也很難將患者扶起來。

遇到癲癇患者發作,我們急救醫生一般會怎麼處理呢?我一般會把他的衣領鬆一鬆,並注射地西泮,等他發作停止後,病情穩定了,再送到醫院去。一般人如家屬肯定不具備註射地西泮的條件,也不會隨身攜帶著,這時能做的就是給癲癇患者鬆開衣領,確保他的氣道通暢,注意不要強行約束患者,任其抽搐,並趕緊撥打急救電話。等待發作停止後,讓患者採取穩定的側臥位,等待急救車的到來。

有的讀者可能聽別人說過,或在別的地方看到過,說遇到正在發作的癲癇患者,要拿一個東西墊在其上下牙齒之間,怕患者把舌頭咬壞了。其實,這在實際操作中非常難實現,患者癲癇發作時牙關咬緊,根本塞不進去東西。如果強行往嘴裡塞東西,很有可能損傷牙齒。

作為家屬,前幾次遇到患者發作,可能沒有經驗,但次數多了,知道家裡有個癲癇患者,就得仔細些,看著患者狀況突然不好了,應立即上前抱住患者,慢慢放在地上。這樣可以避免摔傷。

癲癇大發作本身對患者可能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反而是摔倒的那一瞬間,可能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外傷。

腦血管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說起病因,腦血管病和前面一章講的急性心梗簡直如出一轍,人們總是把二者放到一起進行討論,稱為心腦血管疾病。前面說到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腦血管病也是一樣。

腦血管病的高發人群也和冠心病差不多,主要是中老年朋友,這些人一般都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肥胖、熬夜、心理壓力大等危險因素。另外,有煙酒嗜好的人得腦血管病的也很多,壓力過大也容易導致腦血管病發作,企業老總、領導幹部、白領階層也是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對於腦血管病,除了年齡、種族、性別和家族遺傳性等因素外,最危險的致病因素就是高血壓、高血糖和吸煙。

“吸煙有害健康”,這似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仍有不少人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吸煙可以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血管壁的光滑性,導致膽固醇堆積,形成斑塊。對於吸煙的人來說,大部分都有動脈硬化的問題,這也正是急性腦血管病、冠心病的病理基礎。

我有個朋友叫葉志平,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如果提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那個“最牛校長”,大家就知道了,他就是那個帶領2000多名師生全部逃出來而且沒有一人傷亡,創造了奇跡的桑棗中學校長。

汶川地震前,他把給學校撥的錢全部用於加固學校房屋了。當時,老師們都不同意,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地震的當時,他正在外面,不在學校,趕忙往學校跑。跑回學校一看,學校的房屋一間都沒有倒塌,全校2000多名學生在操場中間,100多名教師圍在學生周圍、保護著學生,全都安然無恙。葉校長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情緒,坐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

葉志平是四川人,個兒不高,煙不離嘴,每天抽兩盒煙,他肺氣腫,說話都帶喘的,血壓200多了,也不吃藥。汶川地震之後,他一下子出了名。溫總理都找他,跟他聊今後應該怎麼幹。學校也接受了好幾億捐款,忙得不得了。還有好多人給他打電話要求捐東西捐錢。他說:“我不要了,我這兒有好幾輛車了,我不要了,謝謝了。錢也不要了,我有好幾億了,一個小小的中學夠了!”我和他很熟,就在旁邊逗他:“別不要啊,拿來給我啊。”

這當然是玩笑,其實比起他的事業,我更關心他的身體,每次見面我都勸他,把煙戒了,去醫院看看病,他就是不肯。他那個人和我一樣,大咧咧的,什麼也不在乎。我們倆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10年10月,我們一起應邀在西安為幾十名校長進行校園安全培訓,他喘得比以前更厲害了,還在飯桌上夾著大肥肉吃,我說:“你的生活習慣真的要改改了,要再不聽我的,你遲早不是腦出血,就是心衰,你等著吧!”因為我們關係非常好,我也沒什麼忌諱,直截了當地說他,他哈哈一笑,也不往心裡去。

果不其然,2011年6月3日,他由於腦出血沒搶救過來,去世了。一個這麼好的人死了,讓人痛心,究其原因,都是因為他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的。

預防腦血管病的最好辦法,就是馬上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並且定期進行體檢,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俗話說,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像在以前吃都吃不飽的年代,得腦血管病的人很少,哪像現在,不但中老年人得,年紀輕輕得腦血管病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說,要想遠離和預防腦血管病,得管住自己的那張嘴,同時還要邁開腿。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避免和減少許多凶險的疾病。

平時多吃點新鮮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還有鈣、磷、鉀、鎂等礦物質,以及很多膳食纖維。常吃對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彈性、促進心肌酶代謝、保護腦血管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比靠吃藥好多了。建議每天吃的量,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4兩。蔬菜多選新鮮、深綠色的。水果像草莓、橘子、獼猴桃等,都行。

再就是,蛋白質不能少。推薦每星期吃2~3次魚,尤其是海裡的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對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調節血壓、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及抑制血栓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像牛奶、豆腐等也不錯,盡量少吃動物內臟,像肝啊、腎啊、魚子啊什麼的。

還要注意,一天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太油。吃得太多,多餘的食物會轉化成血脂,使血脂升高,時間一長,高血壓、動脈硬化就來了。而且,腦血管病的人大多數體形都比較胖,很多人平時也不愛運動,更不能吃太多、太油的東西了,像肥肉啊、奶油啊、油炸食品啊,盡量不吃。

鹽要少吃,少喝酒和咖啡。鹽吃多了很容易引起高血壓,進而導致腦血管病。每天用鹽量應該降到6克左右,一個啤酒瓶蓋裝滿大概就是6克,尤其是口味偏“重”的朋友,更要注意。喝酒會導致血管擴張,血流就會加快,導致腦的血流量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酒後常出現急性腦溢血發作,所以要少喝酒,男性每天不超過1兩白酒或1瓶啤酒,女性要減半,孕婦禁酒。咖啡為什麼也不讓喝?咖啡有興奮作用,還可以引起腦血管的收縮,大腦的血流量就會逐漸減少,導致腦缺血、頭暈等,增加患病風險。

堅持“三低”飲食——低油、低鹽、低糖,以克服“三高症”——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另外,多運動對於預防和改善腦血管病也大有好處。吃完飯靜臥20分鐘後,出去散散步,打打太極都行;身體比較好的人,也可以選擇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

此外,腦血管病發作跟天氣變化有很大關係。夏天天氣悶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胸悶、憋氣;而冬天特別冷的時候,血管容易收縮。過冷過熱都會對腦血管產生不良刺激,可能誘發急性腦血管病。所以,如果家裡有腦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在氣候發生變化時,家屬更要密切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在三九天或三伏天,或者氣溫驟變的時候,不要讓腦血管病患者到戶外活動,室內的濕度、溫度也應該進行適當調整,讓其保持在比較恆定、舒適的水平。另外,也不要讓老年人洗桑拿浴等,在家裡淋浴即可。一來是因為桑拿房裡溫度太高、濕度太大,對老年人健康不利;二來還能預防一些老年人發生意外,如摔倒、暈倒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腦血管病患者要注意避免受到強烈刺激,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我遇到過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在性高潮的時候,心率增快、血壓增高,從而誘發了疾病。

有一次,我接了個急救電話,說是一老頭出事兒了,讓我趕緊過去。到了之後,那個老頭兒在床上躺著呢,穿著棉毛衫、棉毛褲,褲子靠近生殖器那一塊地方是濕的。

當時,我就發現他意識模糊,但掐他有感覺,還知道皺眉,手還知道動。我問旁邊的老太太:“怎麼一回事兒?”

老太太說:“這是我老伴兒,他讓我給他手淫,後來他突然抽了一下,然後就這樣了。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舒服的呢,後來叫他不動,也不醒了,我說壞了,趕緊打了120。”

這個患者本身有高血壓,通過檢查,已經有一側肢體癱瘓,而且有面癱,血壓200/120毫米汞柱,初步考慮是腦出血。我馬上給他用甘露醇降低顱壓,並降低過高的血壓,然後趕緊送往醫院,經CT檢查,果然是腦出血。

高血壓本身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損害的是重要器官,一旦受到比較強的刺激,血壓激增,患者就會頭暈、頭痛,嚴重的就會導致腦出血。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年紀大的人過性生活要特別注意。當然,性生活這個事兒本身只是個誘因,主因還是高血壓。

@急救醫生賈大成暖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