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救護車到來前,你能做什麼? > 骨折固定:關鍵是要「制動」 >

骨折固定:關鍵是要「制動」

遇到摔傷等外傷時,判斷傷者有沒有骨折很重要,一旦確定有骨折,應該馬上進行固定。對於一般人來說,有時候脫位與骨折不好區分,可以按骨折進行固定。對常見的四肢骨折、肋骨骨折等,根據觀察和簡單的觸摸,一般人很容易區分出來,但對有些部位的骨折,甚至連我這種專業的急救醫生有時也會疏忽。

骨折有很多類型,最常見的就是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通俗點說,開放性骨折就是骨頭發生斷裂且穿破了皮膚,從外面就能看到骨頭。閉合性骨折就是骨頭斷了,但是皮膚並沒有創口。

通常,開放性的骨折要先止血,再固定。注意,是「固定」不是「復位」,更不是「矯正畸形」。固定是為了「制動」,就是限制肢體活動。比如大腿骨折了,如果不做任何處理就送到醫院,那麼由於骨頭斷端很鋒利,在運送過程中可能會損傷到周圍的神經,使傷情更加嚴重。

不同部位的骨折,採用的固定方法也有一定的區別。下面介紹幾種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法,當然很多可以相互參考使用。

·上臂骨折固定

夾板固定法:將兩塊夾板分別放在上臂內、外兩側(如果只有一塊夾板,則放在上臂外側),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夾板的上、下兩端;然後用小懸臂帶將前臂懸吊於胸前,使肘關節屈曲;再用一折疊好的條帶橫放於前臂上方,連同小懸臂帶及上臂與軀幹固定在一起,起到限制肩關節活動的作用。

軀幹固定法:無夾板時,可將三角巾折疊成10~15厘米寬的條帶,其中央正對骨折部位,將上臂直接固定在軀幹上;再用小懸臂帶將前臂懸吊於胸前,使肘關節屈曲。

·前臂骨折固定

夾板固定法:將兩塊長度從肘至手心的夾板分別放在前臂的手掌側與手背側(如只有一塊夾板,在前臂手背側),在傷者手心墊好棉花等軟物,讓傷者握好夾板,腕關節稍向掌心方向屈曲,然後分別固定夾板兩端;再用大懸臂帶將前臂懸吊於胸前,使肘關節屈曲。

肘關節或膝關節骨骼固定時,取傷者感覺相對舒適的關節角度,兩端用條帶固定。
將傷側手插在第三、四紐扣間的衣襟內,衣襟向上提起、反折。
將傷側衣襟下面的紐扣與健側衣襟上的扣眼相扣。

衣襟、軀幹固定法:無夾板時,可利用傷者身穿的上衣固定。將傷側肘關節屈曲貼於胸前,把手插入第三、四紐扣間的衣襟內,再將傷側衣襟向外反折、上提翻起,把傷側衣襟下面與健側衣襟上面的紐扣與扣眼相扣(亦可用帶子將傷側的衣襟下角與健側的衣領繫在一起),最後用腰帶或三角巾條帶經傷側肘關節上方環繞一周打結固定,使上臂與前臂活動均受到限制。

·大腿骨折固定

夾板固定法:傷者仰臥,傷肢伸直。用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大腿內、外兩側。外側夾板長度從腋窩至足跟,內側夾板長度從大腿根部至足跟(如果只有一塊夾板則放於大腿外側,將健肢當作內側夾板),關節處與空隙部位加襯墊;然後用布帶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兩端,再分別固定胸部、腰部、膝部、踝部,踝部與足部應採用「8」字形固定,以免傷側足部外旋。

健肢固定法:無夾板時,可用布帶將傷肢與健肢固定在一起,兩膝與兩踝之間應加襯墊,先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兩端,再固定膝關節以上與踝關節處,踝與足部應採用「8」字形固定(參看「夾板固定法」)。

大腿骨折,打結順序:1踝關節與足部、2膝關節下、3靠近骨折部位近上端、4靠近骨折部位近下端。
手指骨折,如果沒有夾板,可以將傷指固定在健指上。
可以用鉛筆、圓珠筆、小木棍等代替夾板使用。

·小腿骨折固定

夾板固定法:用兩塊長度從大腿下段至足跟的夾板分別放在小腿的內、外兩側(只有一塊夾板時則放於小腿外側,將健肢當作內側夾板),關節處加襯墊後,先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兩端,再固定大腿中部、膝部、踝部,踝部與足部採用「8」字形固定(參看「大腿骨折固定」)。

小腿骨折,打結順序:1踝關節與足部、2大腿中部、3骨折部位近上端、4骨折部位近下端。

健肢固定法:無夾板時,用布帶將傷肢與健肢固定在一起,兩膝與兩踝之間應加襯墊,先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兩端,再固定膝關節以上與踝關節處,踝部與足部應採用「8」字形固定(參看「夾板固定法」)。

·下頜骨骨折

可以先將條帶折疊成一個手掌寬,取1/3與2/3的交界處置於傷者的頦部,以兜住兩側下頜,並蓋住雙耳,長側通過頭頂正中,在另一側耳上旋轉、交叉,再從兩眉上通過,條帶兩端在對側相遇、打結。

·鎖骨骨折

取兩條條帶,分別固定在兩側肩部,再把兩條條帶的末端連接在一起打結,傷者兩肩稍向後,胸部前挺;或先在傷者兩側腋下放好襯墊,用折好的條帶以橫「8」字繞肩,使兩肩向後、胸部前挺,在背後交叉、打結、固定。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通常發生在第4~7根肋骨,可以取3條條帶,將條帶折疊成4~5指寬,分別圍繞胸部紮緊,呼氣後,在對側中線打結,三條條帶鬆緊度要一致。

·骨盆骨折

先固定臀部,再在兩側膝關節之間用襯墊墊好,用條帶將兩側膝關節固定在一起。

如果身邊沒有夾板,怎麼固定?其實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比如毯子、枕頭等,每家都有。把毯子疊厚一點,往骨折的地方一放,再綁上繃帶固定住就好了。如果用枕頭的話,要看看枕頭裡面的填充物是什麼。北方的枕頭大多是蕎麥皮做的,容易跑位,不能用這種枕頭固定;如果是棉花填充物的枕頭,可以拿來用,能整個包住受傷的部位即可。

可用身邊的雜誌或報紙來做骨折固定,比專業的材料還好用,又好找又省錢。

此外,還可以在骨折的地方放一塊硬板,如果現場沒有木板、紙盒子等材料,報紙、雜誌等也可以用。我曾經給一個骨折的老太太做過現場急救,就是用報紙固定的。

這麼多年來,在急救現場,我經常用雜誌和報紙來做骨折的固定,這些材料甚至比我們的專業材料還好用,又好找又省錢。紙是軟的,還不用擔心像硬木板一樣會把患者的皮膚磨破了。

骨折的現場處理其實並不太難,最重要的是真正限制住受傷部位的活動,防止因受傷部位的活動而加重損傷。

我在這裡要重點提一下顱底骨折,你知道顱底在哪兒嗎?

我們頭部的骨頭叫作顱骨,裡面裝的是大腦組織。蓋在大腦上面的顱骨叫顱頂骨,而托住大腦的顱骨就叫作顱底骨。顱底骨的位置較深,一般不會發生骨折,但如果一個人遭遇了車禍,或者從高處墜落,顱底骨受到巨大力量的衝擊,就有可能發生骨折。

顱底骨的位置在頭部的中間,發生骨折後,不像四肢骨折那樣能夠直接觀察,但是,有一些可靠的間接徵象能夠提示我們顱底發生了骨折。

顱底不同部位的骨折,會出現不同的表現。比如,眼瞼血腫,又叫「熊貓眼征」;再如,乳突(兩耳後下方的隆起)血腫。另外,還會出現鼻出血(應排除鼻黏膜乾燥、鼻子受傷、鼻咽癌、血液病、高血壓等導致的鼻出血)、外耳道出血,也被稱為「鼻漏」「耳漏」。出現這些情況,都應該考慮是否發生了顱底骨折。如果遇到顱底骨折,出現了「鼻漏」「耳漏」情況,該怎麼辦?

第一,不要止血。不但要嚴禁壓迫或填塞止血、沖洗,而且應該讓血流出來,將傷側朝下、充分引流,哪個耳朵出血就讓哪個耳朵朝下,鼻出血就低頭。

為什麼不能壓迫止血呢?因為出血的部位在顱底,不是鼻子,壓著鼻子,也止不住顱底的出血,反而讓血不能順著鼻腔流出來了,血流不出來,顱內壓會增高,顱內壓增高了,就會壓迫腦組織,那可就危險了。

另外,如果捏住鼻子,不讓它出血,血就會流到鼻腔裡,鼻腔裡非常髒,被污染的血液如果再逆行回到顱內,大腦很可能被感染,這可是會要人命的。

第二,保持口腔清潔,不要讓傷者擤鼻涕。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防止顱內壓增高及顱內感染的發生。同時,還應該及時撥打急救電話120,送傷者到醫院進一步診斷、處理。

@急救醫生賈大成暖心提醒

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項

1.先救命,後治傷。如傷者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如果有大血管破裂出血,進行有效止血。

2.開放性骨折先止血,後包紮,再固定,閉合性骨折直接固定。如果是下肢骨折,就地固定。

3.用夾板固定時,夾板必須扶托住整個傷肢,夾板不要直接接觸皮膚,要先用柔軟的材料墊好。

4.嚴禁將斷端送回傷口內,不要進行復位。

5.四肢骨折固定,要先固定近端、後固定遠端,不可顛倒順序。同時,盡量露出四肢的末端。

6.肱骨、尺骨、橈骨等骨折固定時,肘關節要屈曲,角度稍微小於90°,再用懸臂帶懸吊於胸前;股骨、脛骨、腓骨等骨折固定時,膝關節要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