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很重要 > 輪胎人那些事:入門 >

輪胎人那些事:入門

我遇到幾次這樣的事。我:「哦,這家好像是輪胎人星星餐廳哦?」對方:「不是。這家店的香港店是不代表它是。」痛定思痛後,我決定來學習一下有關米其林這個體系的基礎知識。

輪胎人怎麼跟美食搞上了?

米其林是賣輪胎的公司,為什麼1900年前卻不務正業地去搞餐飲呢?原因是,法國人好吃成性,但是不少好的餐館都開在鄉間野外、步行不好到達(例如,法國西南部的Laguiole小鎮廚師Michel Bras,住在阿爾卑斯山裡的廚師Marc Veyrat,都是世界級名廚),必須開車前往。所以公司就想到了通過提供餐旅評級、挖掘好餐廳好酒店,吸引大家多開車去用餐住店,順便也多換換輪胎。

知道這點歷史背景後,這幾個名詞不得不熟記:

紅寶書:學名《米其林紅色指南》(The MICHELIN Guide to Restaurants and Hotels,注意哦,不僅僅有餐館,所以翻譯為米其林餐旅指南更合適)。賣錢的,比如上圖這本2013香港澳門指南,售價是$19.99。史上第一本米其林指南是在1900年出的,最開始不賣錢,後來公司發現,如果不賣錢大家反而覺得此書太不嚴肅了,遂開始賣錢。

圖:Magnus / CC BY-ND 2.0,圖片來源[1]

綠寶書:通常說的「米其林指南」都特指紅色封面的指南。但綠色的指南其實也存在,只是知名度遠不如紅寶書。綠寶書是以旅遊路線推薦兼顧餐館推薦的指南,但在路書界地位遠不如孤獨星球系列啦。而且,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入選了綠寶書的餐館並不是「米其林餐廳」。

圖:Raphaël Labbé / CC BY-SA 2.0,圖片來源[2]

米其林星星:輪胎人星星號稱只對店,不對店名也不對人(不對人這個不完全是,下篇詳細說),是 LBS 的。換句話說,雖然品牌一樣,但是A分號搞到了星星不代表B分號也成了米其林星級餐廳。

圖 / 米其林官網截圖

米其林叉叉勺勺:星星不是輪胎人評價體系的唯一標準,比較常見的還有輪胎人叉+匙評價體系,等級從1到5,是對餐廳舒適度的打分,叉匙越多越舒適(標誌一般用黑色顯示,特別牛逼時改用紅色)。並不是所有餐廳都同時有兩項評級(不確定是評級跟不上,還是有些餐館壓根懶得掛叉子和調羹),有的門口就只看得見星星,兩套體系是互相獨立的。

除了星星和叉子調羹子外,還有一個叫做“Bib Gourmand”的評價體系,專門推介「吃得起的好餐廳」,這些餐廳號稱均為根據當地經濟水平推薦的,畢竟米其林星星餐廳大部分都不便宜。

米其林大廚:輪胎人體系裡是沒有這個名詞的,這只是個Marketing term。它真實的意思是,此人(通常是主廚兼餐廳老闆)的餐廳被頒發米其林星星了,而他又是一名廚師,所以大家尊稱他為「米其林大廚」。現在國內很多餐廳自稱米其林,其實是這些大廚去了走穴。英國明星廚師Gordon Ramsay(戈登·拉姆齊,搞了套節目《地獄廚房》的那位)也經常被稱作「米其林七星大廚」,我有點不知道怎麼以訛傳訛來的,他名下獲得過的星星到目前為止有14顆,莫非在漢化時不小心被除以了2?

博古斯(Paul Bocuse)可能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米其林大廚」。他曾經主理的這家餐廳連續四十多年保持了星星,法語名字你不用記得,它通常被華語遊客稱呼為「老爺爺餐廳」。這家餐廳牛逼的點在於,實現了「人館分離」這麼久,依然維持著三顆星星。至於為什麼說這很牛逼,看完下篇就明白了。

米其林密探:這是一個做得再牛逼也沒人知道你是誰的行當。典型的密探通常是中年人,平均年資長達25年之久,不少是兼職,老本行可能是律師、醫生甚至家庭主婦。密探甄選的過程——和密探對餐廳的評判標準一樣,堪稱真正的黑箱操作,不誇張地說,真是「比谷歌SEO還黑」。只有非常偶爾,有記者或米其林官方爆點料,才能對外界透露出一兩項標準。唯一確定的是,如果你一心想應徵當密探,就不要做美食記者、美食作家或者自己跑去開餐館啦,這類工種是被明令不在考慮範圍中的。

到哪裡吃米其林:在大中華地區要吃門口掛著米其林星星的餐廳,在本國只能去香港澳門或者台灣,走遠點只能去日本了,也就是基本沒咱們內地人什麼事。倒不是因為內地餐廳不夠資格,而是米其林評級暫時還沒有覆蓋內地。

如果你真的非常希望一嘗米其林星星餐廳,就不要捨近求遠去巴黎對著滿目「La」、「Le」發愁了,東京才是你的最佳選擇。今年東京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數量(14家)已經超過了輪胎人老巢巴黎(10家),在星星總數(323顆)上也超過了本年度任何一處有米其林指南的地方(不過全球也就十來二十本)。另外,無論在法國還是東京,日本廚師做的法國料理都越來越受到認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廚師異常刻苦耐勞,而懶惰的法國年輕人越來越難勝任做好一手法國菜需要的熱忱了。

還好本國離東京還算近。

[1]圖片來源於Flickr用戶Magnus,點擊圖片網址

[2]圖片來源於Flickr用戶Raphaël Labbé,點擊圖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