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氣血才是命根子 > ⊙ 肝藏血,肝養好了才能血脈旺 >

⊙ 肝藏血,肝養好了才能血脈旺

【氣血養生經】  肝就像人體的一個血庫,如果傷及肝臟,則血庫裡的血就不夠充足,週身各個器官就會出現因飢渴而倦怠或歇業的症狀。

肝藏血,始見於《內經》。《素問·調經論》曰:「肝藏血。」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

肝藏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貯藏血液

肝如同「血庫」一般,能夠貯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體活動所需,發揮其滋養臟腑組織、維持相應功能的作用。正如《靈樞·本神》所說:「肝藏血,血捨魂。」《素問·五臟生成》亦云:「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2.調節血量

除了具有藏血功能外,肝還掌握靈活應變的技巧,它能依據機體之需,調節循環血量;當機體處於安靜休息,或睡眠狀態時,機體所需血量減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貯藏起來;而當人體在工作,或劇烈活動時,機體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則由肝臟輸送到經脈,以供全身各組織器官所需。即如王冰在《素問》中所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3.收攝血液

中醫學強調血要發揮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必須在脈中循行,否則就是「離經之血」——瘀血。《血證論》說:「凡系離經之血,與營養週身之血,已睽絕而不合……然既是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在維護血液正常循行中,肝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肝藏血能使血液收攝於經脈之中,不致溢出脈外而出血。

肝藏血功能失常,臨床可見兩種情況:一是肝血虧虛,肝之經筋、組織失養,稱為「肝血不足」。血虛目失所養,則兩目乾澀,頭暈眼花,甚至夜盲;血不捨魂,則失眠多夢,或見夢遊;血不養筋,則見肢體麻木,手足拘攣,屈伸不便;血海空虛,胞宮失養,則見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或閉經等等。二是肝氣虛,不能收攝血液,血不循經而妄行,即「肝不藏血」。臨床可見吐血、衄血,以及月經過多,甚或崩漏等症。

歐陽先生是公司的公關經理,恃著年輕底子好,身強力壯,整天忙忙碌碌,吃喝無度,勞心勞力。他最近突然發現自己臉上竟然像有些女人一樣長了雀斑,手指甲也開始變形,而且很乾枯。他趕快去看病,原來是肝臟有了問題。

《黃帝內經》說:「肝藏血,為罷極之本……充筋華爪,開竅於目。」肝所藏之血,是皮膚的養分之源,可充盈人體指甲,開竅明目。而歐陽先生忽略了養肝保肝,於是首先出現了指甲變形等症狀。

總體來看,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對肝臟造成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電腦、酒精、久坐、壓力等等因素都是損害肝臟的罪魁禍首,如何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肝臟呢?

1.神志養肝

中醫認為肝「在志為怒」,調節神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使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於保肝養生的最好方法。

2.順時養肝

肝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與春氣相應」。就是說肝與自然界春季生長之氣相應。春季最適合養肝,也是肝病容易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當春季來臨,要順應季節的變化,拋開一切煩惱和雜念,讓自己融於大自然中,體會蓬勃生長的感覺,這對養肝護肝養顏有很好的效果。

3.穴位養肝

穴位養肝可使氣血充足。

(1) 揉中封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中封穴(內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2) 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曲泉穴(屈膝,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凹陷中),用拇指用力按揉多次。

(3) 揉行間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行間穴(足背,第一二趾間縫紋端),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行間穴。

還有大敦、太沖、三陰交都是肝經養生穴位。

4.飲食養肝

中醫認為,肝是多氣多血的臟腑,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保證肝臟正常健康的重要條件。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肝細胞維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質。

(1) 豬肝粥:豬肝50克,粳米100克,豬肝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能益氣生血、養肝補虛,適用於身體虛弱,或患有慢性肝炎者。

(2) 胡蘿蔔豬肝粳米粥:豬肝100克,胡蘿蔔100克,粳米100克,胡蘿蔔、豬肝切碎,加粳米煮成稀粥服用。能補益肝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視物昏花,兩目乾澀、夜盲症。

5.勿久坐久視

不要長時間在電視、電腦前工作。要適當換個姿勢,按摩按摩眼睛。「肝開竅於目」,眼睛過分疲勞也會影響到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