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食物是最好的藥 > 3.涉及醫書簡介 >

3.涉及醫書簡介

《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托名。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原書早佚,現行本為後世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的。載藥365種,在藥物分類方面,創「三品分類法」。

《名醫別錄》:簡稱《別錄》,約成書於漢末,原書早佚。由於本書系歷代醫家陸續彙集,故稱為《名醫別錄》。

《傷寒雜病論》:東漢傑出醫家張仲景著。現由《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組成。總結3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南方草木狀》:舊題晉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嵇含著。全書3卷,總共記載各種植物80種,所記植物名稱,多數至今仍在沿用。此書享有「世界最早的植物誌」、「最早的南方植物誌」之譽。關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

《抱朴子》:東晉葛洪撰。是一部具有豐富養生思想的道教著作,也體現了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

《神仙傳》:東晉葛洪撰。葛洪自謂在《抱朴子內篇》撰成之後,因弟子滕升問古仙之有無,乃作此書。

《藥性論》:唐代甄權著,原書佚,茲從諸書輯得佚文403條,分為4卷,按《唐本草》藥物目次編排。該書以討論藥物性能為主,故對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論述最詳。有些藥還註明單用,或配伍宜忌。對服藥時飲食宜忌也有記載。

《千金要方》:唐代孫思邈撰。綜合性臨床醫著。該書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倫理學的基礎;其婦、兒科專卷的論述,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臟腑寒熱虛實為綱,與現代醫學按系統分類有相似之處;其中將飛屍鬼疰(類似肺結核病)歸入肺臟證治,提出霍亂因飲食而起,以及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好發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與癰疽關係的記載,均顯示了相當高的認識水平。

《唐本草》: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由唐代李勣、蘇敬等22人集體編撰,又稱《新修本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藥典,比西方最早的國家藥典——《紐倫堡藥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學意義。

《食醫心鑒》:唐代成都名醫咎殷著。食療著作。約成書於9世紀中期。書中用食物藥方治療各種疾病。原書宋代後失傳。今本系日人從《醫方類聚》中輯出者。共1卷,內容有治療中風、諸氣、心腹冷痛等16類,計211方,其中也包括了以藥物煮粥、制茶、作酒飲用的藥方。

《太平聖惠方》:中國宋代官修方書,刊於922年。簡稱《聖惠方》。該書系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人在廣泛收集民間效方的基礎上,吸收了北宋以前的各種方書的有關內容集體編寫而成,是對我國公元10世紀以前大型臨床方書的總結。

《開寶本草》:宋代劉翰、馬志等編著。為適應形勢需要,彌補《新修本草》之不足,宋開寶六年詔劉翰、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詳校,參以《本草拾遺》,「刊正別名,增益品目」,名曰《開寶新詳定本草》。翌年又進行重修增加品種,名曰《開寶重定本草》。

《嘉祐本草》:北宋掌禹錫、林億、蘇頌等編撰。官修本草。從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起,歷時三年,於嘉祐五年(1060)八月書成,命名為《嘉祐補注神農本草》,簡稱《嘉祐本草》。

《本草圖經》:宋代蘇頌等編撰。藥學著作。簡稱《圖經》,一名《圖經本草》。本書搜集全國各郡縣的草藥圖,參考各家學說整理而成。原書已佚,佚文及圖見於《證類本草》。

《聖濟總錄》:宋徽宗時由朝廷組織人員編纂。方書。又名《政和聖濟總錄》,成書於公元1111~1117年(政和年間)。後經金大定年間、元大德年間(名為《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兩次重刊。內容系采輯歷代醫籍並徵集民間驗方和醫家獻方整理彙編而成。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撰。又名《類證普濟本事方》、《本事方》。約刊行於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該書成於許氏晚年,為其生平歷驗有效之方、醫案和理論心得的彙集之作,取名「本事」,意其所記皆為親身體驗的事實。

《婦人良方》:南宋陳自明撰,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內容完備的婦產科專著,成書於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它分為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及產後等八門,可說是集宋代以前婦產科之大成。

《用藥法象》:金李杲撰。藥學著作。據《本草綱目序例》稱,此書在《珍珠囊》的基礎上,增加了用藥凡例,諸經響導及綱要治法等內容。原書已佚。但其內容保留於《湯液本草》上卷中。

《丹溪心法》:「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著。綜合性醫書。刊於公元1481年。此書並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學生根據其學術經驗和平素所述纂輯而成。

《滇南本草》:明代蘭茂撰,我國現存古代地方性本草書籍中較為完整的作品,早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40多年。本書是一部記述西南高原地區藥物,包括民族藥物在內的珍貴著作,全書共3卷流傳於世,載藥458種,也是我國第一部地方本草專著。

《救荒本草》:明代朱橚撰,食用野生植物專著。它描述植物形態,展示了我國當時經濟植物分類的概況,是一部專講地方性植物並結合食用方面以救荒為主的植物誌。

《品彙精要》: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劉文泰等撰輯。全名《本草品彙精要》。該書所錄藥目,主要取材於《本經》、《別錄》、《本草拾遺》以及唐、宋本草。

《醫學入門》:明代李梴編著,全書分內外集,自謂「醫能知此內外門戶,而後可以設法治病,不致循蒙執方,夭枉人命」,故題之曰《醫學入門》。共9卷。此書正文為歌賦,以注補充闡述。注文引錄各家之說,附以己見,書末為「習醫規格」,論述對習醫者的學習與醫德修養要求。

《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著。李時珍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全書52卷,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

《本草正》:明代張介賓撰。藥物學著作。書中擇常用藥300種,仿《本草綱目》編述。

《本草經疏》:明代繆希雍撰。藥學著作。又名《神農本草經疏》。刊於1625年。本書系將《神農本草經》藥物和部分《證類本草》中藥物共490種,分別用註疏的形式,加以發揮。並各附有主治參互及簡誤二項,考證藥效及處方、宜忌等。

《藥品化義》:明代賈所學撰,清代李延是補訂。中藥理論專著。此書約成於明末。

《本草通玄》:明代李中梓撰。藥學著作。2卷。

《本草備要》:清代汪昂撰。藥學著作。刊於1694年。本書主要取材於《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疏》,在近代本草學著作中流傳較廣。

《本經逢原》:清代著名醫家張璐著。藥學著作。4卷。刊於公元1695年。

《本草撮要》:清代陳其瑞輯,10卷。

《醫林纂要》:清朝汪紱輯於公元1758年。

《得配本草》:由清代嚴潔、施雯、洪煒3人共同纂寫的一部本草學著作。

《本草拾遺》:清代趙學敏撰。藥學著作。刊於公元1765年。本書收錄《本草綱目》一書所未載,或已載而未備,或雖備而有誤的藥物,對921種藥物進行系統考證和論述,並對《本草綱目》中的一些錯誤做了訂正。此外還收集了較多的民間驗方、治法和當時傳入的西醫藥資料。

《本草求真》:清代黃宮繡撰。藥學著作。全書共收載藥物436種,卷首附有藥圖。書中對於每種藥物均以氣味形質結合醫方應用作了較深入的探討,每能將藥物進行相互比較而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本草新編》:清代名醫陳士鐸撰。藥學著作。又名《本草秘錄》,全書共分5卷,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實用價值很高。

《老老恆言》:清曹庭棟撰。老年養生專著,又名《養生隨筆》。5卷。前2卷敘起居動定之宜,次2卷列居處備用之物,末附粥譜1卷,借為調養治疾之需。

《隨息居飲食譜》:清代王士雄撰。是一部關於飲食和食療的著作。全書共收集日常飲食物品330種,分為水飲、谷食、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等7類。對每一種飲食物品的性味、功能及其醫療用途、食療功效、飲食禁忌等,均有較為詳細的論述,在諸多本草書籍中頗有影響。

《醫學衷中參西錄》:近代中西匯通醫家張錫純所著。於公元1918年問世,印發總量50萬套,為近代任何一家之言的醫著所不及,被廣大中醫界同仁譽為「第一可法之書」。

《本草正義》:近代著名醫家張山雷撰。7卷,收載藥物285種,不僅對諸藥的性味、功效和主治作了深入闡發,而且對本草的採集、炮製和用法也有精闢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