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食物是最好的藥 > 丁香古代的口香糖 >

丁香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因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名。其入藥始自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因花蕾乾燥後酷似雞舌又稱之為「雞舌香」。丁香花朵纖小文弱,枝條細長柔軟,又經常糾結纏繞,給人一種情思百結之感,因此又有「情客」、「百結」的雅名,古往今來,與愛情、相思、幽怨結下了不解之緣,為歷代文人所吟詠。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丁香品種很多,真正藥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觀賞花木丁香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區別),以花蕾和果實入藥。人們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乾即成。以粒大花未開、香氣強烈,且能沉於水中者為佳。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它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洩瀉以及婦女寒性痛經等,均有良好的療效,它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症狀。丁香含有丁香油,對於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有抑製作用,也可作外用,對體癬及足癬都有很好的療效。

在古代,丁香常作為香口之藥。唐代宮廷詩人宋之問為了掩蓋自己的口臭,經常口含丁香,希望取悅武則天的笑料就是一例。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在食用方面,丁香因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特別是肉食及麵包之類)調味,在歐洲和美國是聖誕食品特有的調味劑,在我國常作為烹製風味菜餚、滷菜及醬醃菜的輔料。

治方舉例

1.治小兒尿床:丁香和肉桂等量,也可以用單味的藥,研成細末,調成膏餅,貼在肚臍眼上,每晚1貼,連續3~7次,能有效改善遺尿症狀。

2.治牙痛:公丁香10粒,研成粉末,牙痛時將藥末納入牙縫中,一般數秒即能止痛,重者連續用2~3次。

3.治腳癬:丁香適量研末,撒於患趾縫內或將之用70%酒精浸泡後外塗。

4.治口腔潰瘍:丁香9~15克,打碎,裝入瓶中,以冷水浸過藥面,約4小時後,取藥液塗於口腔潰瘍表面,每日6~8次。

食用注意

胃熱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乾者不宜食用。

食物相剋

郁金。郁金也是一種中藥,與丁香合用,會影響彼此作用的發揮。

家用美食譜

丁香粥

用料:丁香5克、大米100克、生薑3片,紅糖適量。

製作:將丁香擇淨,水煎取汁100毫升。加大米煮粥,待沸時調入紅糖、薑片,煮至粥熟即成;或將丁香1克,研為細末,待粥沸時與薑片、紅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


此粥適用於胃寒嘔吐,呃逆食少,腹痛腹瀉,陽萎陰冷,寒濕帶下等症。


丁香雪梨湯

用料:公丁香4粒,大雪梨1個,冰糖適量。

製作:丁香洗淨瀝干水、研末;雪梨洗淨,挖出核和心,塞入丁香封好,放入燉盅內,加少許的水和冰糖適量,置鍋內用小火燉1小時,即可食用。


此湯溫中祛寒、暖胃止嘔。適用於妊娠嘔吐屬脾胃虛寒者。症見妊娠期間,噁心嘔吐,口淡流涎,食少脘脹,舌淡紅苔薄白。


丁香火鍋

用料:丁香6克、蛤蜊肉200克、魚圓100克、墨魚2條、蝦仁100克,粉絲、芹菜、凍豆腐、葡萄酒、蔥、味精、食鹽各適量,雞湯1000毫升。

製作:(1)將蛤蜊肉、蝦仁洗淨備用;魚圓切片;墨魚除去腹內雜物洗淨後,在開水鍋裡速燙一遍,切成2片;粉絲用熱水泡軟,切成幾段;芹菜切成寸段;凍豆腐切成小塊;蔥切小段。(2)將以上各料先各放一半入鍋,湯也加入一半,並可加入適量葡萄酒,鹽少量,旺火燒5~6分鐘後,即可趁熱吃,邊吃邊加。


丁香具有強烈的芳香,有興奮強身作用。當身體疲勞時,食丁香火鍋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全身活力,消除疲勞。


丁香鴨煲

用料:淨鴨1只(約2000克)、丁香5克、砂仁5克、肉桂5克、筍片10克、香菇20克,蔥、姜、料酒、胡椒、食鹽、白糖適量。

製作:(1)將丁香、砂仁、肉桂等中藥洗淨裝入紗布袋內,扎口;筍與香菇切片;淨鴨切塊。(2)鴨塊、筍、香菇、蔥、姜、料酒、胡椒、鹽、糖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先以大火燒沸,然後投入藥袋,再以小火煨2小時,加入味精調味即可。


本品適於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減、泛吐清水、便溏、脘腹冷痛、食少吐瀉、呃逆及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佐餐。


丁香薑糖

用料:紅糖200克,生薑碎末40克,丁香粉5克。

製作:(1)將紅糖放入鍋中,加水少許,以小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薑末及丁香粉調勻。(2)繼續煎熬至用鏟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粘手時,停火。(3)將糖倒在塗過食油的大搪瓷盤中,稍冷切條塊,即成。


丁香辛溫,溫腎助陽;生薑辛溫,溫中止嘔;佐紅糖能祛胃寒、助陽氣,預防凍瘡發生。適宜嚴冬季節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