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癌症·真相:醫生也在讀 > 神奇病毒,治癒最惡性癌症真的不是夢 >

神奇病毒,治癒最惡性癌症真的不是夢

2015年3月,從菠蘿的博士母校——美國杜克大學傳出了驚人消息!

一批腦瘤(神經膠質瘤)晚期患者在手術、化療、放療都失敗了以後,癌症復發,幾乎被判「死刑」,最多只能活幾個月。無奈之下,死馬當活馬醫,他們加入了一種新型病毒療法的早期臨床試驗。

結果一鳴驚人,第一位接受這個治療的女孩已經活了超過3年,而且體內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

她,可能被治癒了!

杜克腦瘤中心主任Henry Friedman說:「毫無疑問,這是我從事腦瘤研究34年以來,看到的最有希望治癒神經膠質瘤的療法!」

要知道,杜克大學醫院是世界最好腦瘤治療中心之一,著名的前美國參議員肯尼迪得腦瘤後,調查了全美所有醫院,最後選擇了來杜克進行治療,實力可見一斑。

Friedman說出這樣的話,證明了這個療法效果有多麼驚人。

這個病毒療法是真正意義上的「腦洞大開」!簡單來說,第一天給患者做手術,往腫瘤裡插入一根空心的管子,然後第二天把特製的病毒通過管子直接慢慢滴進去。患者只需要接受一次治療,打病毒時無需麻醉,無需化療,也無需放療。

美國CBS(2)電視台最近專門做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紀錄片講這個故事,題目就叫做:Killing Cancer(殺死癌症)。

節目播出後,杜克大學醫院和主治醫生的電話被打爆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大量腦瘤患者都想加入這個臨床試驗。

為什麼這個腦洞大開的「病毒療法」如此令人激動?它背後究竟是什麼科學原理?別著急,菠蘿給你一一道來。

腦瘤藥物研發之痛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腦瘤,也是最惡性的腫瘤之一。已有的治療辦法,無論是手術、放療、化療,還是靶向藥物,對這個疾病效果都非常有限,多數患者從被診斷到去世僅僅12~14個月,極少有患者能存活超過5年。

抗癌藥物對腦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絕大多數藥物通過不了「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血腦屏障是大腦的防火牆,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亂七八糟的物質進入大腦,保證大腦處在安全的微環境中。

聽起來是非常高級的功能,但這個特性對開發針對大腦的藥物來說簡直是噩夢,因為多數藥過不了血腦屏障,所以完全沒用。因此,對原發性腦瘤或腦轉移的腫瘤,目前有效的藥物非常少。而且,科學家對血腦屏障的瞭解還很少,完全無法預測哪些藥物能穿過,哪些藥物無法穿過,考慮到開發抗癌新藥成本極高,藥廠大多時候就直接放棄了一些藥物在腦瘤中的試驗。

瘋狂執著的科學家對腦瘤沒有好的藥物咋辦?只能獨闢蹊徑了。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外科系教授Matthias Gromeier決定試試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是指一大類能選擇性裂解癌細胞的病毒,它一方面能直接感染並殺死癌細胞,另一方面還能激發免疫反應,吸引更多免疫細胞來繼續殺死殘餘癌細胞。

但Gromeier教授有點瘋狂,因為他決定用的是:

脊髓灰質炎病毒!

這玩意兒是啥?是導致小兒麻痺症的元兇。人類從1950年開始就拼了命想把它從地球上消滅,現在居然有人想故意打到患者身上?(沒聽說過這個病?往下看!)

世界上不少人做溶瘤病毒,但絕大多數都在用比較安全、本身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

Gromeier決定不走尋常路,以毒攻毒,用最凶狠的病毒去攻擊最惡性的腫瘤!

Gromeier當然不是瘋子,他選擇使用脊髓灰質炎病毒攻擊腦瘤,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該病毒天生就喜歡感染中樞神經細胞。

小兒麻痺症是什麼?就是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運動神經細胞後大量繁殖,神經被破壞後,導致人體肌肉萎縮,乃至癱瘓。腦瘤作為神經系統的癌症,正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喜歡的「小鮮肉」。

當然,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不能直接給患者用的,因為它會破壞正常神經細胞,沒人願意被治好了腦瘤,然後癱瘓了。

於是,Gromeier花了一些時間來研究如何讓脊髓灰質炎病毒只感染並破壞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說起來容易,這個「一些時間」是多久呢?

15年!

這裡必須要給他手動點讚:科學家精神,耐得住寂寞,厚積而薄發!

科學上來講,他對這個病毒主要干了兩件事兒:

第一步,他去掉了脊髓灰質炎病毒中最關鍵的控制病毒複製的基因,這樣病毒就失活了,安全倒是安全,但這樣的病毒也無法殺死癌細胞,咋辦?

第二步,他又機智地往這個安全的病毒裡面轉入了一個「鼻病毒」的基因元件。「鼻病毒」是造成一般感冒的最常見病毒,危險性小,它的這個元件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癌細胞裡面活性很高,正常細胞活性很低。所以引入失活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中後,就做出了一個不影響正常細胞,只喜歡在癌細胞裡繁殖,並殺死腫瘤細胞的「雜交溶瘤病毒」。

沒看懂?我來打個比方。

從前有一隻老虎(脊髓灰質炎病毒),我們想派它去雞窩(正常細胞)裡面抓搞破壞的老鼠(癌細胞)。放只野生老虎進雞窩結果可想而知,老鼠沒抓到雞已經沒了。

於是第一步,我們先去掉老虎的大腦,把它搞成「無公害老虎」,它不吃雞,但也沒法抓老鼠,咋辦呢?

第二步,我們把貓的大腦移植到這個「無公害老虎」身上,於是,一頭長相兇猛,爪子犀利,但一心只想吃老鼠的雜交動物就出現了!

來之不易的結果現在看來,製造這個「貓科雜交動物」是非常英明神武的,因為它在腦瘤裡面效果驚人。但事實上,使用脊髓灰質炎病毒這個決定讓Gromeier教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東西太危險,不靠譜。

從他開始做這個病毒,到我們現在看到結果,他一共花了25年!在這些年中,他申請不到太多研究經費,發不了太驚人的文章,在杜克大學也只是帶著很小的團隊在很小的實驗室裡面默默地做。我在杜克大學讀書的時候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人。(當然,很快全世界都會知道他了)。

說回這個病毒療法的故事,Gromeier教授把「雜交病毒」做好了,沒想到又遭遇了更嚴苛的挑戰。當他想把這個病毒推向臨床,在患者身上測試的時候,由於這玩意兒太新穎,且深知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利害,FDA(3)非常擔心它的安全性,所以無情地拒絕了他的申請。

FDA站在大眾健康角度,這個擔心並不多餘,為了說服FDA,Gromeier教授被迫做了長達7年的動物安全試驗!整整7年!小鼠、大鼠、猴子……最終各種動物結果都證明這個雜交病毒是有效且安全的。

2011年,FDA終於開了綠燈,允許這個病毒進入「最嚴重,其他治療都徹底沒希望」的腦瘤患者體內進行測試。

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Stephanie Lipscomb的腦瘤復發了,無藥可治,只有20歲的她不願意放棄,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結果,她成了最幸運的人。

如果說去年的CAR-T讓整個血液癌症領域為之一振,那今年的這個雜交溶瘤病毒可能會讓某些實體瘤領域為之瘋狂,據說杜克大學各個腫瘤科醫生都在找Gromeier,想拿這個病毒到自己擅長的癌症上去嘗試,菠蘿個人估計下一步應該會到胰腺癌等最難治療的癌症類型裡面嘗試。

病毒療法的風險

菠蘿個人非常看好溶瘤病毒這類治療方式,但作為科研工作者,還是有責任和義務告訴大家這個新型療法背後存在的風險和應該謹慎的地方。

個體差異:對不同人療效可能會很不同。過去3年間,一共有22位腦瘤患者接受了這個病毒治療,雖然有Stephanie這樣療效驚人的例子,但也有11位已經去世。CBS的紀錄片中也真實展現了一位治療無效而去世患者。因此,現在還無法判斷到底有多少腦瘤患者能被「治癒」,或者至少從中獲益。

劑量控制:這個病毒最大的風險在於劑量控制。太少病毒可能沒用,太多病毒會引起太強的免疫反應,非常危險。由於該病毒激活免疫系統實在太有效,過量病毒會在大腦中形成不可控的嚴重炎症反應,甚至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存活的11位患者很多都是低劑量組,而去世的11位患者很多都是高劑量組。

免疫清除:病毒療法基本是一錘子買賣,只能治一次,無法重複給藥。原因是病毒第一次進入體內後,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並記住,下次再注射同樣病毒的話,身體免疫系統很快就會清除病毒,這是身體防止重複感染的保護機制,也是疫苗工作的原理。因此,如果病毒療法第一次效果不佳,一般無法再嘗試。

副作用:我們對這個病毒療法的可能副作用瞭解還不夠充分。雖然這個病毒喜歡殺死癌細胞,但其實它也是會感染很多正常細胞的。腦瘤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是局部腫瘤,病毒直接注射到腦子裡面一般不會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去,但如果在其他類型的腫瘤中應用這個病毒,比如胰腺癌、肝癌,或者肺癌,那就必須測試出病毒能擴散多遠,是否影響癌症周邊的正常器官。

應用推廣:理論上,這個病毒能夠感染很多不同種類癌症,能對很多癌症類型起效,但直到我們真正看到臨床患者數據之前,一切還是未知數。

菠蘿最後說

病毒療法本質上也是最近火爆的免疫療法的一種,免疫療法之所以讓人興奮,除了副作用小,效果好之外,更是因為它有可能真正的治癒患者,讓癌細胞徹底消失,而不只是縮小腫瘤,延長壽命。從CAR-T、PD-1/PD-L1,到現在的溶瘤病毒。

無論從科學理論上,還是目前有限的臨床結果來看,這類基因改造過的溶瘤病毒都有希望從根本上改變癌症治療的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