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她們的聲音……幾十種聲音……揭開了不同尋常的真相,深深重創了我。而這個真相,在我從小就熟悉的「我們是勝利者」的簡短定論中卻沒有立錐之地。現在,彷彿發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那些昂揚激情原來是一種最短命的物質,很快就消融於活躍而複雜的人類命運之中。命運卻往往又是深深隱藏在文字語言的背後。

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想聽到什麼?是曾經在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城下爆發的戰役原委?是對軍事行動的具體描述?是那些被人遺忘的大大小小高地的名稱?我難道是需要有關陣地和戰線移動的敘述、退敗和反攻的記事、游擊隊敵後襲擊和破壞火車的數量,和所有那些已經被寫過數千本書的東西嗎?不,我要尋找的是另類,我要搜集被稱為精神科學的東西,我在沿著心靈生活的足跡,去從事心靈的記錄。對我來說,人的心路歷程比他們經歷的事件更為重要,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並不重要或者並不那麼重要,更不是第一位的。令人激動和恐懼的是另一個問題:在戰場上人們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所看到並理解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普遍怎樣對待生與死?最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是在寫一部感情史和心靈故事……不是戰爭或國家的歷史,也不是英雄人物的生平傳記,而是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從平凡生活中被拋入史詩般深刻的宏大事件中的小人物的故事,他們被拋進了大歷史。

對於1941年的女孩子們……我首先想問的就是:她們都是來自何方?為什麼她們會有這麼多?她們如何敢與男人肩並肩地拿起武器?她們為什麼開槍射擊、佈雷爆破、駕機轟炸,為什麼殺人?

早在十九世紀,普希金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普希金在《現代人》雜誌上刊出了投入抵抗拿破侖戰爭的處女騎兵娜傑日達·杜洛娃的日記片斷,並在按語中寫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年輕少女,上流貴族的大家閨秀,離開溫暖的家庭,女扮男裝出現在戰場上,去承擔連男人們都畏懼的艱難責任呢?(對手是誰?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大軍!)有什麼事情刺激了她?是隱秘的心靈創傷、熾烈的幻想、桀驁不馴的天性,還是愛情的召喚?……」

這究竟是因為什麼?!百年之後,問題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