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 > I 童年往事 >

I 童年往事

關鍵詞

●父親●地區小幫派●看電影●青春戀情●考入藝專●從場記開始●合作導演●編劇●成立「萬年青」

《戀戀風塵》工作照,侯導。

我高二被退學,去入黨,高三畢業就把國民黨的黨證燒了。

我一輩子都不會想做公務員,因為對這種體系,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反感。

在漫長的訪問過程中,侯孝賢提到第一次觀看旅美導演王穎的電影:「我說這導演一定是A型的血型,高高瘦瘦有點斯文,我沒見過這個人耶,後來見到了果然如我所料,意思就是電影就是人本身。什麼樣的人拍什麼樣的電影,一點都逃不掉。」也有人說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心靈史的一個章節。一個作者的身世與其作品的關係,是種又微妙又複雜的關係。訪談的過程我也經常有個感覺,我們的交談就是「借電影談人生,借人生談電影」。好像導演的人生足跡都可以在膠片裡找到似的。

同時我也不得不想到錢鍾書的那句名言:「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雖然錢先生的話有他的道理在,等到我跟侯孝賢導演第一天坐下來,展開我們這次錄音的訪談計劃時,我還是從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故事開始。當然關於侯孝賢導演的生平資料——客家人,1947年生於廣東省梅縣,1948年隨全家移居台灣,等等——都相當容易查到,但我展開這方面話題的主要目的,不在於侯導口述他的生平年表,而是要深談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那些難以磨滅的記憶,通過這樣的童年回憶來瞭解他日後的創作和人生道路。

觀看侯導的作品時不難發現,「看電影」一事是電影裡許多角色消遣的主要方式,從《養鴨人家》到《洛可兄弟》(Rocco and his Brothers),電影好像是青年的阿遠阿清等角色的重要精神食糧。那麼我也想通過訪問來瞭解:在少年孝賢的生活裡,電影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導演小時候看了什麼樣的電影?能否從導演的少年觀影回憶,尋找他日後建立自己獨立電影風格的一些線索?

從導演的人生歷程開始談的另一層意義,在於侯孝賢拍攝過數部自傳題材的作品。除了最有代表性的《童年往事》(題材來自侯孝賢自己的成長故事),其他幾部也見證了侯導對自傳或傳記題材電影的迷戀:《鼕鼕的假期》(朱天文的故事),《戀戀風塵》(吳念真的故事),《戲夢人生》(李天祿的故事),等等。我們就從這種「借電影談人生,借人生談電影」的視角,開始進入侯孝賢的電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