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峻嶺」為林彪拍攝了《孜孜不倦》 >

「峻嶺」為林彪拍攝了《孜孜不倦》

隨著公開亮出「批陳整風」的旗號,廬山上的雲霧算是散去了一部分。

可是雲霧並未全部散去,林彪仍處於雲繞霧障之中。

毛澤東在廬山上說過:「這一回保護林副主席。」雖說他明知林彪是陳伯達的主子,還是給林彪留了「面子」。

毛澤東在《我的一點意見》中,把批判陳伯達說成是「我同林彪同志交換過意見,我們兩人一致認為」。如此這般,也就拉了林彪一把。

也正因為這樣,1970年9月6日發佈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公報上,彷彿廬山風平浪靜似的,聲稱:「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副主席在會上講了話。」公報還發出響亮的號召:「在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毛澤東講究「有理、有利、有節」。在廬山倘若跟林彪鬧翻,為時尚太早——中共九大結束才一年多,那寫在中共黨章上的關於林彪為接班人的一句墨跡未乾。然而,打倒了陳伯達,清楚地意味著林彪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隨著陳伯達的倒台,康生向前遞進,成了中共第四號人物。江青同樣向前遞進,成了中共第五號人物,即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康生、江青……

「批陳整風」運動一步步深入,觸及到了林彪手下的五員「大將」——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

林彪暗中磨刀。1971年3月18日至24日,林彪之子林立果在上海制訂了政變計劃,亦即《「571」工程紀要》。所謂「571」,亦即「武裝起義」的諧音。

中國的政局,劍拔弩張。一場政變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

就在這極不平常的時刻,發生了一樁極不平常的事情。那是1971年7月3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一條消息——《第七、八期〈人民畫報〉合刊和〈解放軍畫報〉合刊8月1日出版》。消息說:

兩本畫報都以單頁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照片。刊登了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林彪副主席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照片,這張照片把林副主席無限忠於毛主席的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了人們巨大的激勵和鼓舞。

那幅「林彪副主席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照片」是空前的,因為林彪通常總是戴著軍帽,這幅照片卻是免冠的,顯眼地暴露出那光光的禿頭。這表明攝影者絕非普通的攝影師,足以叫林彪取下那頂長年不離的帽子。

照片題名《孜孜不倦》,攝影者的名字卻是陌生的,曰「峻嶺」。

「峻嶺」何人?江青也!

■ 江青拍攝的林彪學《毛選》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江青在1971年6月9日親自為林彪拍攝的。

當時身在現場的江青秘書楊銀祿回憶說:

1971年6月初,江青叫謝富治給她在釣魚台17號樓精心佈置了一個照相室。

6月9日,江青特邀林彪、葉群到釣魚台照相。當時,我們看林彪並沒有照相的思想準備,連鬍子都沒有刮。江青為了給林彪照好,使他滿意,就把他帶到10號樓刮鬍子。

林彪說:「年齡大了,有鬍子沒有關係,我不想刮。」葉群忙勸說:「江青同志親自給你照相,不刮了不好,刮了顯得年輕,精神煥發。」

江青也勸說:「你是黨的副主席,解放軍的副統帥,照的相應有領袖氣派。」

兩個女人都在勸說,林彪也就勉強同意刮了。

林彪刮鬍子和通常人刮鬍子不一樣,既不用熱水濕一濕,也不用熱毛巾敷一敷,更不用香皂、肥皂和剃鬚膏,而是干刮(林彪刮鬍子用的是我的刮臉刀,我現在還保存著。「飛鷹牌」雙面刀架)。林彪刮完鬍子,在江青、葉群的陪同下,又回到17號樓的照相室。

江青一會擺弄照相機,一會搬弄著燈具,還對林彪吹捧說:「廣大黨員和廣大群眾都知道林副主席跟毛主席跟得最緊,對毛主席的著作學得最好,用得最活,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舉得最高。」

林彪端坐著,江青調整好了焦距和燈光,馬上就要按動照相機的快門了。

「請林副主席把帽子摘掉,我想給你照一張免冠相。」江青說。

林彪的頭頂光禿禿的,看樣子他很不想摘掉帽子,但是,在那種場合又不好說什麼,於是,不好意思地把帽子摘掉了,扔給他的工作人員。

江青等林彪摘掉帽子,第二次準備按動快門的時候,又說:「我覺得這樣照還是不夠理想,沒有林副主席的特點,林副主席最好是拿著一本《毛澤東選集》,兩手捧著,真的是在看書,因為你學習毛主席著作是孜孜不倦的。」

葉群稱讚說:「還是江青同志想得周到。」

江青叫我跑回10號樓把《毛澤東選集》四卷合訂本拿去,交給林彪(那本《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也是我自己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67年7月濟南第一次印刷,書號1001.750,定價每冊5.5元。這本書現在我也完好地保存著)。

林彪被幾個大燈烤得滿頭大汗,江青遞給他一條毛巾擦了擦,擺弄好姿勢以後,終於按動了快門。

《樣板戲出台內幕》一書則這樣記載:

攝影在唯精神至上的年代裡,是個非常讓人眼熱的「愛好」。林彪夫婦儘管出頭露面的機會很多,閃光燈亮個不停,但那都是大眾場合,完全是新聞照片。當時,中國絕大多數家庭還沒有這等高檔的消費,中央領導人裡面,有消閒時間照相的人也寥寥無幾。

1971年春(應為初夏——引者注),江青要在十七號樓(指釣魚台——引者注)小會議室裡為林彪照相,這又是她的一處興趣活動中心。她的那間頗有照相規模的會議室,平時可以休息,也可以會客,高興起來還能照幾張人物像。會議室裡不僅裝了固定攝影燈,還配有移動的燈具,照人物像時,光從幾個方面射來,照片出來有立體感,有層次。江青照相比較講究運用光線,喜歡用逆光、側光。她的所有的燈具都是從新影廠搞來的,江青這個人確實有點創造「才能」,她異想天開搞成的攝影室,竟然效果不錯,比中南海裡毛澤東的書房還強。為毛澤東攝影,用的都是記者手裡的攝影燈,直到1974年春天,通過江青推薦,才在毛澤東會見外賓的書房裡安裝了固定攝影燈。

江青叫衛士打電話給林彪辦公室,說她要為林彪照藝術照。

葉群接到電話後,也不管林彪願意不願意,就滿口答應了。

林彪和葉群第二天來到江青的水銀燈下,江青先照了幾張林彪側面照,覺得空洞洞的,沒有含意,太單調。江青站在林彪對面想了一會,覺得拍林彪就要有林彪的特色,不能指望像年輕人的臉龐那樣顯示出男人的英俊。

她對著鏡頭愣了愣,突然找到了感覺。她叫林彪手捧《毛澤東選集》,同時摘掉他幾乎永遠不離頭的綠軍帽,讓人深刻體會林彪的好學,即使工作繁忙,仍在孜孜不倦學習毛澤東著作。

林彪這時悶聲不響,成了任人擺佈的木偶。葉群在一邊,使勁說這樣好,林彪也不好說不好,更不能拉下臉子。

到了七八月,《解放軍畫報》的扉頁上出現了一張令人驚奇的照片,不是驚奇林彪學毛選,而是他半禿的油光大腦門和作者峻嶺的名字。江青也由此被人們發現原來還會攝影,這大概是第一次引起人們如此注意的照片。以後人們一見峻嶺,就知道是江青的作品。[9]

她要林彪捧起《毛澤東選集》,那紅色的封面、金色的大字,表明了他對毛澤東的虔誠——實際上,林彪正在暗中磨刀,要叛離毛澤東,哪有心思捧讀《毛澤東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