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在崇明打鳥、釣魚、捉蟹 >

在崇明打鳥、釣魚、捉蟹

混著,混著,一次意想不到的工作調動,使王洪文差一點氣炸了肺:

那是在1960年,我們年輕的共和國從「大躍進」的狂熱中,跌入了三年困難時期。棉花減產,原棉供應不足,上海國棉十七廠的生產萎縮了,人浮於事。

就在這個時候,為了擴大農業生產,上海組織了十萬圍墾大軍,奔赴崇明島。

崇明島是上海所轄的十個郊縣之一,稱崇明縣。對於上海來說,那是一個最遠僻的郊縣,上海的「西伯利亞」。

崇明島位於長江出口處,號稱中國第三大島、第一沙島。黃濁的長江挾帶著大量泥沙,不斷沉積在崇明島的東西兩端和北岸。寬闊的灘涂,舒平而肥沃,成了一大片待開墾的處女地。

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崇明島攔洪築壩,圍堤造田,從各單位抽調了共十萬人前往。上海國棉十七廠正面臨著生產淡季,開工不足,於是抽調一批幹部、工人,參加圍墾大軍。

在圍墾人員名單之中,有王洪文。

王洪文聞訊,火冒三丈。在他看來,那是廠黨委存心跟他過不去:如今,他連保全工都當不成,要到崇明去種田!

1960年10月5日,王洪文無奈地踏上駛往崇明島的輪船,離開了他的定海路小屋。

雖說剛到崇明的時候,他常常蒙頭睡悶覺,終日臉上無笑,扳著手指數著離回滬休假還有幾天。可是日子一久,他倒隨遇而安,在鬱鬱寡歡中找到了歡樂:那裡的河,有的是魚,是釣魚的好地方;那裡的海灘,有的是螃蟹,一趟抓個半鉛桶,用蟹下酒,美不勝收!

崇明蟹,又肥又大,向來是上海市場上的搶手貨。眼下,蘆葦叢裡,河邊灘涂,到處是這「橫行」的傢伙!

崇明的鳥叫聲,也喚起王洪文的喜悅。他從上海帶去了小口徑步槍,擺下了與鳥兒「宣戰」的架勢。

「幹活磨洋工,打鳥、釣魚、抓蟹是英雄。」人們用這樣的順口溜,勾畫當年王洪文的形象。

有一回,王洪文扛著鍬,跟大家一起去挖河泥。夕陽西下,收工的哨聲響了,卻不見王洪文的影子。

王洪文哪裡去了呢?帶隊的同志在蘆葦叢中找到了他。他彎著腰,低著頭,正在那裡跟螃蟹展開「運動戰」呢!

打牌、下棋、喝酒。一回上海就生「病」,「病」了好久才回崇明。他打發著時光,兩年多的時間就這麼混了過去。

既然王洪文無意於「技術飯」,想吃「政治飯」,領導便找他談話,要他在崇明留下來,當個農場幹部。

王洪文的臉頓時煞白,連聲說:「要我留下,我不幹,我逃也要逃回上海去!」

他終於「逃」回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