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旗手」的登基典禮 >

「旗手」的登基典禮

1966年11月28日,對於江青來說,是永遠難忘的。

北京,人民大會堂裡人聲鼎沸,那「戰鬥」的歌聲此伏彼起,紅色塑料封面的《毛主席語錄》在人群中揮舞著。

兩萬多人把人民大會堂擠得水洩不通,內中有不少人特地從外地趕來。

「首都文藝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在這裡舉行。台下的濟濟人頭,是江青「統率」的「文藝大軍」。這次大會,是江青作為「文藝革命的旗手」的登基典禮。

在萬眾歡呼聲中,江青躊躇滿志地出現在主席台上。

大會由陳伯達主持。

陳伯達發表演說,稱頌江青的貢獻:

……給京劇、芭蕾舞劇、交響音樂等以新的生命,不但內容是全新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大的革新,面貌改變了。革命的現代劇,到處出現在我們的舞台上。這種無產階級新文藝空前地吸引了廣大群眾。但是,反動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他們卻咒罵它,恨死它。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種新文藝的作用,將大大加強我國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將大大加強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

我在這裡想說,堅持這種文藝革命的方針,而同反動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的同志中,江青同志是有特殊的貢獻的。

江青接著作長篇講話。她追述了自己如何在養病中發現《海瑞罷官》、《李慧娘》等「這樣嚴重的反動政治傾向的戲」,如何去「爭取到批評的權利」,然後「才想到要改」,即進行所謂「京劇革命」。

江青在首都文藝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上發言(孟昭瑞 攝)

「文革」時期江青宣傳畫

江青在談及北京京劇一團時,點了一連串的名:

至於你們團內某些負責人,他們貫徹執行了舊北京市委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同彭真、劉仁、鄭天翔、萬里、鄧拓、陳克寒、李琪、趙鼎新以及陸定一、周揚、林默涵等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相互勾結,陰一套,陽一套,軟一套,硬一套,抗拒毛主席的指示,破壞京劇改革,兩面三刀,進行了種種阻撓破壞活動,玩弄了許多惡劣的手段,打擊你們,也打擊我們。舊北京市委、舊中宣部、舊文化部互相勾結,對黨、對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須徹底揭發,徹底批判。……

在這裡,江青第一次把「舊北京市委、舊中宣部、舊文化部」聯繫在一起,稱之為「三舊」。在她的講話之後,一下子便在全國掀起批「三舊」的高潮。

江青聲稱:「緊跟一頭,那就是毛澤東思想;緊追另一頭,那就是革命小將的勇敢精神,無產階級的革命造反精神。」

江青在講話中提及:「大家知道,在三十多年前,魯迅曾經是領導文化革命的偉大旗手。」此言一出,她手下那班抬轎子、吹喇叭的人物,也就加以「延伸」,把她加封為「領導無產階級文藝革命的偉大旗手」——江青的「旗手」之冠,便是這麼來的。

在大會上,謝鏜忠宣佈:經中共中央軍委研究決定,江青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工作顧問」。

謝鏜忠還宣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的決定,將北京市京劇一團(包括北京戲劇專科學校參加國慶演出的紅衛兵演出隊)、中國京劇院(包括中國戲曲學校參加國慶演出的紅衛兵演出隊)、中央樂團、中央歌劇舞劇院的芭蕾舞劇團及其樂隊,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列入部隊序列。」

在這次大會之後,江青的「旗手」之譽「鵲起」。吹吹拍拍者,把「六十年代的江青」跟「三十年代的魯迅」相提並論。遍於中國大街小巷的宣傳畫,畫著江青高舉一面紅色大旗「闊步前進」,她的身後跟著手提紅燈的李玉和、手持駁殼槍的郭建光、穿著皮大衣的楊子榮、揮舞大刀的瓊花、穿著藍色工作服圍了白毛巾的方海珍……

[1]這封信的原文是寫給「紹萱、燕銘同志」的,此時卻被改成致延安平劇院。平劇,即京劇。延安平劇院在中共中央黨校俱樂部演出平劇《逼上梁山》,由楊紹萱、齊燕銘編劇。由於1965年4月7日,齊燕銘所任文化部副部長職務被免除,所以此信也主動刪去了他和楊紹萱的名字。另外,信中「郭沫若在歷史話劇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們則在舊劇方面做了此種工作」一句也被刪。刪改後的信曾發表於1967年5月25日《人民日報》。直至1982年5月23日《人民日報》重新發表此信,才根據毛澤東手稿恢復原貌。

[2]1990年7月22日,葉永烈在北京採訪原「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劉志堅將軍。

[3]1990年7月22日,葉永烈在北京採訪原「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劉志堅將軍。

[4]1990年7月22日,葉永烈在北京採訪原「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劉志堅將軍。

[5]《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頁。

[6]自1988年11月3日起,葉永烈曾多次訪問王力,請他回憶「文革」歷程。

[7]1988年3月3日,葉永烈在北京採訪關鋒。

[8]余汝信:《與戚本禹面對面》,《楓華園》第432期(2004年1月9日)。

[9]馬齊彬、陳文斌等編:《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頁。

[10]馬齊彬、陳文斌等編:《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273頁。

[11]1991年5月19日,葉永烈在成都採訪張耀祠。

[12]據金振林:《毛澤東隱蹤之謎》載:毛澤東對江青說:「你不要去,你去了,那裡不得安靜。那是我要去住的地方。」《花地》1989年5期。

[13]據趙景云:《靈秀聚鍾人莫識——韶山滴水洞印象》,1991年1月12日《文藝報》。

[14]《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71—75頁。

[15]以下戚本禹敘述據余汝信:《與戚本禹面對面》,《楓華園》第432期(2004年1月9日)。

[16]據《毛主席暢遊長江》,1966年7月25日《人民日報》。

[17]據《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版。

[18]據楊銀祿:《江青的親情世界》,《同舟共進》2010年第6—7期。

[19]據楊銀祿:《江青的親情世界》,《同舟共進》2010年第6—7期。

[20]據彬子編:《毛澤東的感情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1]1986年11月25日、12月17日及1990年7月15日,多次採訪劉松林。

[22]據楊銀祿:《江青的親情世界》,《同舟共進》2010年第6—7期。

[23]本書初版誤為14號樓,經原中央文革小組辦事組組長王廣宇指出之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