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張春橋的「成名作」《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 >

張春橋的「成名作」《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

《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一文,是張春橋苦苦奮鬥多年才終於一鳴驚人的「成名作」。這篇文章後來成為「張春橋思想」的核心。直至1975年張春橋發表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一文,又再一次重申了他的「成名作」的基本觀點。

欲知張春橋其人,不可不讀他的「成名作」。現把他的「成名作」摘錄於下:

凡是略為知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內部,從工農紅軍到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從井岡山根據地到後來的解放區,在那裡,從來就是以軍民平等、官兵平等、上下平等作為處理人民內部相互關係的根本原則的。這個原則,是在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毛澤東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創立起來的。……

在全國解放以後,這種以「供給制」為特點的一套軍事共產主義生活,還是很吃香的。提到「供給制」,如同說到老革命,說到艱苦奮鬥等等一樣,人們認為是光榮的。一些革命青年剛剛參加工作,也希望是「供給制」,表示自己像老同志一樣,是真心實意地來革命的。原來過慣了供給制生活的同志,也並不羨慕什麼薪金制,人們喜愛這種表現一種平等的相互關係的生活制度。但是,沒有多久,這種生活制度受到了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攻擊。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核心是等級制度。在堅持這種思想的人們看來,供給制的一套,實在毫無可取。他們輕蔑地說它是「農村作風」、「游擊習氣」。這種議論來自資產階級,本不足怪。可是,不久,在我們黨的幹部中,有不少人接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在他們中間,談論供給制的缺點的議論漸漸地多起來了,談論薪金制的優點的議論逐漸佔了上風了。到後來,供給制幾乎成了一個壞名稱。有人工作不積極,「幹不幹,二斤半!」這要記在供給制的賬上。有人用了公家一個信封,「公私不分,供給製作風!」又記在供給制的賬上。工廠、商店沒有經營好,賠了錢,「供給制思想!」又是記在供給制賬上。總之,共產主義的供給制,保證了中國革命勝利的供給制,被某些人攻擊得好像犯了大罪,非判處死刑不可。

人們攻擊供給制的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供給制不能刺激生產積極性。他們的理論根據就是經濟學家們所強調的「物質利益的原則」。據說,由於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還保存著不少舊的分工的殘餘,即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之間、工人勞動同農民勞動之間、熟練勞動同簡單勞動之間的差別,因此,「工作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結果和生產發展的原則」就被說得神乎其神。什麼「等級工資制」、「計件工資制」可以刺激工人「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表現最大的關心」呀,可以刺激「社會主義競賽的發展,因為勞動生產率高,工資也高」呀,這種制度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槓桿」呀,道理多極了。不過,說穿了,說得通俗一些,還是那句老話:「錢能通神」。只要用高工資「刺激」,就像花錢買糖果一樣,什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能夠立刻買到手的。……

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了對「供給制」、對「農村作風」、「游擊習氣」的攻擊,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為了保護不平等的資產階級的法權,為了打擊無產階級的革命傳統,而對正確處理勞動人民內部相互關係的共產主義原則的攻擊。一切剝削階級、壓迫階級都是保護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攻擊供給制不能刺激生產積極性的人們,實際上就是要用資產階級等級制度的禮、法來代替無產階級的平等關係。他們說這樣可以刺激生產積極性。是不是真是這樣呢?推行他們這一套的結果,我們黨的幹部中,原來生活水平相差不多的狀況改變了,有些早已對艱苦樸素的生活忍耐不住的人,迅速地學會了紳士派頭、高等華人派頭、趙太爺(魯迅《阿Q正傳》中的人物——引者注)派頭來了。有的幹部見面不稱什麼什麼「長」,就不舒服起來了。這確實起了刺激作用。但是,並不是刺激起了生產的積極性,而是刺激了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的積極性,刺激了鋪張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積極性,刺激了脫離群眾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積極性,有些最不堅定的分子就墮落為資產階級右派分子、貪污腐化分子。

張春橋的「成名作」《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1958年10月13日在《人民日報》刊發。

因為黨的傳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是在我們黨的幹部和人民群眾中紮下根的,它雖然遭受到某種破壞,恢復起來並不太困難。現在,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號召下,經過偉大的整風運動,又把它恢復過來。……既然大躍進的形勢迫切地要求我們在調整相互關係方面躍進、再躍進,一切忠實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同志們,一定能夠站在運動的前頭,把我們黨的這種光榮傳統,在新的條件下,徹底恢復和發揚起來,徹底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同群眾建立起平等的相互關係,上下左右完全打成一片,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工作,一致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鬥,這難道能有什麼懷疑嗎?

張春橋的這篇「成名作」是一篇奇文,集中地體現了他「凡事『左』三分」的座右銘。

本來,「各盡所能,按勞取酬」是社會主義社會階段馬克思所確立的分配原則。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是如此。張春橋偏要高呼「大鍋飯萬歲」。其實,1958年夏天,正是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氾濫之時。張春橋的文章,正是這股「左」的思潮的產物。

時隔17年,張春橋已經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在1975年5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舊事重提:「春橋的文章[39]是有理由的。因為1958年就寫了文章,那時我還不認識他,好像不認識。」

張春橋答道:「見過面[40]。」

毛澤東說:「沒有印象,那篇文章我寫了一個按語,《人民日報》登了。《人民日報》那時是鄧拓管的吧?」

張春橋答:「是吳冷西。」

毛澤東說:「只有兩篇文章是擁護的,其他的都是反對的,所以他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