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亮相於延安舞台 >

亮相於延安舞台

對於江青來說,1937年11月通過黨籍審查,進入中共中央黨校第十二班學習,頓時感到無比輕鬆。這表明,她在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得到了組織上的承認,重新接上了組織關係。

對於江青來說,進入延安之後的第一次重要「亮相」,便是登台演出四幕大型話劇《血祭上海》。

那是在1938年1月28日,為紀念淞滬抗戰六週年,延安文藝界從抗大、陝北公學等單位集中六七十位文藝人才,排練演出話劇《血祭上海》。

話劇《血祭上海》由任白戈編劇,朱光和左明擔任導演。

話劇《血祭上海》在延安可謂「重磅出擊」,演出陣營非常強大,幾乎囊括了當時從上海、北平以及全國各地來到延安的文藝精英,主要演員有沙可夫、朱光、李伯釗、趙品三、徐以新、任白戈、左明、孫維世等。江青也是其中之一—她不再以在上海時的藝名「藍蘋」加入演出,而是使用江青這一新的名字。

《血祭上海》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海一個家財萬貫的資本家與情婦不和,這個女人愛上了司機。那司機是一個愛國者。他把一車運給日本人的彈藥開進了黃浦江,自己也犧牲了。江青扮演劇中的情婦—姨太太,16歲的孫維世扮演劇中資本家的女兒—大小姐。

在《血祭上海》上演之後,江青也就被戲稱為「二姨太」,而孫維世被稱之為「大小姐」。

話劇《血祭上海》從1938年1月28日起,在延安公演20天[55],觀眾上萬人,用「轟動延安」來形容並不為過。隨著這「轟動」,江青也在延安「轟動」起來。

中共中央的領導人,差不多都來觀看了話劇《血祭上海》。毛澤東也看了《血祭上海》。毛澤東稱讚戲演得好,給予《血祭上海》以充分的肯定。

1938年2月21日,邊區文協(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的簡稱)召開了一個座談會,討論《血祭上海》一劇。到會的有二十餘人,其中有周揚、艾思奇、沙可夫、呂驥等。有人對《血祭上海》提出批評。

周揚在座談會上發言說[56]:「批評不能單憑印象,印象不常常靠得住。應該客觀的從下面各方面來看才對:一、觀眾是否歡迎;二、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產生的;三、一般的傾向是否現實的。根據這三個條件應該給予這劇以較高的評價。一、這劇獲得廣大觀眾的極大歡迎;二、這劇是在極困難的技術條件下於短促的時間寫成與演出的;三、一般的傾向是現實的,不管是否能好好地把握住現實,但正因為這戲已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贊貶,批評就應當嚴格一點,找出成功與失敗的要素。這劇的缺點:一、『一·二八』各界民眾反日鬥爭,這個中心主題沒有把握牢,沒有正確地發展起來,戀愛的穿插佔了主要的地位,使主題模糊和多少走入岔路了。帶上半團圓主義和傳奇性。人物沒有活躍的個性,離典型也很遠。臉譜主義是相當存在的。」

《血祭上海》座談會結束之後,中共中央宣傳部設宴招待全體演出人員,江青也參加了宴會。那時候延安沒有像樣的飯店,宴會是在延安的機關合作社舉行。

宴會之後,《血祭上海》劇組就要解散。在這充滿惜別的宴會上,有人說,話劇《血祭上海》凝聚、彙集了延安的文藝人才,這個班子散掉很可惜,建議以這個班子為基礎,在延安建立一所藝術學院。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於是,當場組成了藝術學院籌委會,開始醞釀籌辦工作。

這一建議,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經過討論,這所藝術學院以魯迅的名字命名,叫作魯迅藝術學院。

就在宴會之後一周,由沙可夫主持起草的《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正式公佈,發起人為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七人。

《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指出[57]:

在抗戰時期中,我們不僅要為了抗日動員與利用一切現有的力量,而且應該去尋求和準備新的力量,這就是說:我們應注意抗戰急需的幹部培養問題。

藝術—戲劇、音樂、美術、文學是宣傳鼓動與組織群眾最有力的武器;藝術工作者—這是對於目前抗戰不可缺少的力量。

因此我們決定創立這所藝術學院,並且以已故的中國最大的文豪魯迅先生為名,這不僅是為了紀念我們這位偉大的導師、並且表示我們要向著他所開闢的道路大踏步前進。

經中共中央書記處討論通過的魯藝教學方針是:「以馬列主義的理論與立場,在中國新的文藝運動的歷史基礎上,建設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文藝理論與實際,訓練適合今天抗戰需要的大批藝術幹部,團結與培養新時代的藝術人才,使魯藝成為實現中共文藝政策的堡壘與核心。」

江青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之後,曾於1938年2月被分配到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工作。據當時曾與江青共事的鍾華女士在1992年6月來信告知筆者:

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原廳長徐特立調中央工作,新調來的廳長是陳正人。陳廳長到職不久,又來了一位女幹部,即是由藍蘋改名的江青。她來後不久,就到延安縣去視察教育工作。當時聽說她是個老黨員,她下鄉時陳廳長還照顧她給個毛驢騎。回來後她向陳廳長匯報工作時,受到表揚。我當時也認為她這麼個從大上海來的明星到延安後很快就下鄉,是值得佩服的。因為當時延安鄉下衛生條件很差,我下去時都發怵。這說明她剛到延安時還是可以的。沒多久她被調走,調走的原因是延安準備成立平劇團,江青會演平劇(京劇)。

其實,江青被調走,是調到新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江青作為話劇《血祭上海》主要演員之一,極想調往魯迅藝術學院工作。

江青曾經這樣談及自己是如何進入魯藝的:光有過去在表演藝術方面的經歷是不夠的。政治資格才是最重要的。當她在魯藝的官員們面前陳述她的情況的時候,當時的組織部負責人、中央委員之一陳雲會見了她。知道了他親自負責錄取工作時,她竭力地使他對自己渴望學習馬列主義的熱誠產生深刻的印象;她不容他有戲劇是她的唯一興趣這樣的想法。她告訴陳雲,她是帶著行裝來的,她是如此渴望進入魯藝。她的表白必定使他確信了她願意服從組織的決定,因為他直接錄取了她。陳雲實際上從不曾是她的戲迷。在他錄取她進入魯藝後不久,他去觀看她的表演,然而他又對她所演的戲不感興趣,使她很是失面子。

1938年3月14日,魯迅藝術學院首屆學員開始上課,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中央大禮堂舉行成立典禮,任命沙可夫為副院長,主持工作,院長人選暫時空缺。毛澤東出席了魯迅藝術學院成立典禮,並發表講話。

有些關於江青的傳記稱江青進延安後便入魯迅藝術學院,那是不確的。魯迅藝術學院是在1938年4月10日宣告成立,最初在延安城內二道街臨時借用房子。後來遷至延安北門外兩側半山坡。1939年8月3日,遷往延安東郊十餘里的橋兒溝天主教堂—那裡原是中共中央黨校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