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他鄉遇故知」—康生 >

「他鄉遇故知」—康生

就在江青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不久,1937年11月29日,延安上空忽地響起了飛機的轟鳴聲。那時的延安,除了蔣介石飛機前來轟炸之外,難得聽見飛機的引擎聲。

那是一架蘇式運輸機,徐徐降落在山腳下簡陋的機場上。中共中央的負責人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在那裡迎候。

這架飛機是從莫斯科飛來的,途中曾在迪化(烏魯木齊)、蘭州降落、加油。飛機是由蘇聯駕駛員駕駛的。

從飛機上下來三位要員,即王明、康生和陳雲。

王明離開中國已經六年了。他是在1931年10月18日和妻子孟慶樹一起從上海坐船赴蘇,11月7日到達莫斯科,在那裡擔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

■ 康生是江青的同鄉

康生比王明稍晚離開中國,到莫斯科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副團長。

陳雲則是在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奉中共中央之命,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此時,和王明、康生同機回國。

康生的突然出現,使陷於孤寂之中的江青,在中共高層找到了靠山。

江青和康生,在「文革」中一個是中央文革小組的第一副組長,一個是顧問。由此,人們追溯江、康之間的關係史,追到延安時期是恰如其分的。也有人追溯到山東諸城,似乎早年便有勾結,那就顯得牽強、過分了。具體原因第一章已詳加分析,此處不再贅言。

康生在17歲那年(1919年)在諸城和膠縣陳家莊大戶陳玉幀之女陳宣結婚,生一子一女。後來到上海,結識有夫之婦曹軼歐。康和曹,一個拋棄了妻子,一個拋棄了丈夫,結合在一起。

當江青從山東來到上海時,康生早已在莫斯科。

然而,事情卻是那麼的湊巧:當江青從上海進入延安三個月之際,康生從莫斯科飛來延安。江青正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而康生恰恰被中共中央派往中央黨校,接替李維漢,出任校長。

李維漢這麼回憶:「我離開中央黨校後,即由康生接任校長。一天夜裡,他把我找去,說:『你應該辦移交!』我說:我不知道是你來作校長,因期限已到先走了。要交現在就可以交,印章和文件在校長秘書羅青長手裡,教務處是王學文管的,管財務的有五人小組,每月開支由小組審查簽字,有問題再找我。康生沒有糾纏,說:『不必另辦移交了,你可以回去了!』我就回來了。這就是我在中央黨校最後的工作。以後聽說,康生一進學校就宣佈羅邁(即李維漢—引者注)是『半托洛茨基分子』,不能當黨校校長。」

一個是中央黨校的校長,一個是黨校的學員,這時同鄉之誼起作用了,江青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觸。江青正在中共高層尋找靠山,康生也就成了她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