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成為中央黨校第十二班學員 >

成為中央黨校第十二班學員

江青離開了延安的第三招待所,搬到了東郊橋兒溝。那裡一座法國神甫建造的天主教堂,成了中共中央黨校的所在地。中央黨校的學員,一律都是中共黨員。進入黨校學習,意味著江青的中共黨員身份得到了正式的認可。

中共中央黨校最初叫「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1933年3月13日,為紀念馬克思逝世(3月14日)50週年,在紅都瑞金成立。

首任校長是任弼時,副校長楊尚昆。不久,由張聞天任校長,董必武為副校長。到達陝北時,中共中央黨校最初以延安北面、瓦窯堡附近的安定鎮第二小學為校址,董必武為校長。

1937年1月,中共中央遷入延安。2月,中共中央黨校遷入延安橋兒溝天主教堂。5月,羅邁(李維漢)接替董必武,出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這年11月,江青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學員已多達四五百人。

據當時的校長李維漢回憶:

……學員不再按原工作性質編班,也不再分高級班和初級班,而是按他們的來源和文化程度高低編班,共編了十五班:一、二、三班主要是紅四方面軍幹部;四班是陝北幹部;五、六班主要是老幹部、高級幹部(也有少數新幹部);七班是少數民族班,先學漢語,再學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期限最長;八班是抗大四大隊轉來的黨員;九、十、十一班主要是白區學運幹部和一些失掉黨的組織關係的幹部;十二、十三班是從國民黨監獄中釋放出來的幹部;十四班是工農、文化水平較低的幹部;十五班我已記不清了。

課程比瑞金和初到陝北時期完整了,設有哲學、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主要講聯共黨史)、黨的建設、中國革命問題和游擊戰爭,並設有各個相應的研究室。黨中央也在這裡設了一個「黨與群眾工作研究室」,主任柯慶施,工作人員有王任重、王鶴壽、姜旭、李華生等。……[54]

江青被編在第十二班,亦即「從國民黨監獄中釋放出來的幹部」。

中共中央黨校設有俱樂部,開展文娛活動。江青到了黨校,很快成了活躍分子。俱樂部的主任是李劍白。當時,男「歌星」要算王任重,他唱《大刀進行曲》博得一陣陣喝彩;女「歌星」則是跟江青同班的許明,她唱《松花江上》,催人淚下,由此得了個綽號叫「松花江上」。

生活是艱難的。主糧是小米,很少能吃到米飯、白面。來了外國記者,招待吃飯,也只添幾個煮雞蛋罷了。學員們用的都是鉛筆,難得一兩個人能用上自來水筆。

江青畢竟是來自大上海的明星,能夠不畏艱苦,投奔山溝溝裡的延安,確實不容易。正因為這樣,著名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也為之感動。1938年8月2日,白求恩在加拿大報紙撰文介紹延安時,提到「來自上海的著名電影演員」江青:「幾個月以前,這個女子還是無數人的寵物,過著奢侈的生活……現在,她與其他學生同吃小米和胡蘿蔔,與其他八個女子同住一個窯洞,同睡一張硬炕……沒有口紅,沒有脂粉,沒有香水……她像其他所有學生一樣,一個月只有一元錢的生活費,用來買肥皂和牙膏。」文章最後問道,「她快樂嗎?」白求恩認為她一定非常快樂,因為「她像一隻松鼠一樣活潑淘氣」。

不過,據郭潛1976年8月16日在台北回憶:「江青的知識水準和政治水準都很低。內人曾在黨校教過江青。關於江青,她曾經說過:『江青在黨的會議上簡直不敢發言。理解淺陋,不能發言。偶爾發言,一開口就說:『我不大明白,請諸位指教。』惹人嗤笑。當時的女黨員,都看不起她。當時的女黨員很多是長征參加者,學歷高深者,黨歷或活動時期長久者,她們都看不起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