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四人幫」興亡 > 最初的愛侶黃敬 >

最初的愛侶黃敬

俞啟威成了江青最初的愛侶。他,也就是後來改名黃敬的中共高幹—1949年初當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時,他被任命為第一任天津市市長,兼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俞家乃名門望族。為了詳細瞭解俞家身世,筆者幾經周折,於1988年11月3日在北京訪問了俞珊的胞妹俞瑾。當時年近古稀的俞瑾,眉目清秀,個子瘦弱,戴一副老花眼鏡,穿一身老式的藍卡其衣服,獨居於一幢很普通的宿舍樓。步入她的住屋,牆上竟掛著從1985年起的一本本掛歷—過時了她也不取下。她說從未有人前來採訪。看罷我的介紹信,她陷入了回憶。她談吐緩慢而清晰,思維很有條理。面對我的錄音機,她談起了她的三哥俞啟威……

俞家是名門望族。原籍浙江紹興,魯迅的同鄉。

祖父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號觚庵,清朝翰林,晚清知名於詩界、教育界、政界。

俞明震曾隨台灣巡撫唐景崧赴台任職,適逢甲午戰爭,與日軍作戰,受傷返回內地,撰《台灣八日記》。因精通軍事,為清廷派往日本考察軍事教育,返國後任南京水師學堂督辦,亦即校長。1898年,18歲的魯迅進入該校,成為俞明震的學生。《魯迅日記》中多處提及的「恪士師」,就是俞明震。

■ 俞明震

魯迅在《朝花夕拾》一書中,這麼寫及他的老師、「新黨」俞明震:

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麼東西呀?……」

俞明震著有《觚庵詩存》四卷。俞明震還曾擔任厘捐總局局長,甘肅省學台、藩台等職。俞明震的許多學生成了社會名流。內中有一個做了大官的學生,曾在杭州買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稱「俞莊」。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產。

俞明震三兄弟,他是長兄。

他的小弟弟俞明熙曾任湖南陸軍小學堂(原武備學堂)總辦、清軍協統,熱心維新運動。

俞明熙之妻曾廣珊也是名門閨秀,乃曾國藩的孫女,曾紀澤之女,書香世家,擅詩文。

俞明熙的長子俞大維,也是名人。

筆者於2010年3月1日在金門訪問了「俞大維先生紀念館」。紀念館裡的《先生家世》,寫明俞大維是浙江紹興人,1896年12月2日出生。紹興俞家,是名門望族。《先生家世》中寫及俞大維之父俞明熙,清軍協統。俞大維之母曾廣珊,為曾國藩孫女。

其實,金門「俞大維先生紀念館」的《先生家世》把俞大維的出生日期寫錯了,俞大維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應為1897年12月25日。

俞大維18歲入復旦大學預科。19歲,考入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電機科。後因病輟學。兩年後,插班考入聖約翰大學,三年後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18年10月,至美國哈佛大學,專攻哲學數學。1920年,畢業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希爾頓旅行獎學金。

俞大維後來成為導彈專家。俞大維不是國民黨黨員,卻先後任台灣國民黨當局的「軍政部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

俞大維是蔣經國的兒女親家,即蔣經國女兒蔣孝章嫁給了俞大維的兒子。

97歲高齡之際,俞大維在台灣接受香港《新聞天地》社長卜少夫的採訪,思路非常清晰,還提及在南京四條巷的故居,提及當年堂侄女俞珊在南京演話劇《莎樂美》,導演是田漢……

1993年7月8日,俞大維在台去世,享年97歲。

俞大維之妹俞大彩,則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學校長。1950年1月起,任台灣大學校長。俞大維另一個妹妹是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嫁給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化學家曾昭掄。

俞明震的長子俞大純,即俞啟威之父。算起來,俞大維是俞啟威的堂叔,一個成了國民黨政府大官,一個成了共產黨高級幹部。

俞大純曾留學日本、德國,回國後任鐵道部技正、隴海鐵路局局長。據俞瑾回憶,俞大純在日本學化學,回國後在南京家中製造炸藥,不慎爆炸,幸未受傷。在當時,私制炸藥要判殺身之罪,俞大純趕緊躲往德國,直至幾年之後才悄然回來。

俞大純娶妻卞潔君,生下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性格各異,職業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長兄俞啟孝出生於北京,後來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天津當教授。

老二俞啟信在德國出生,專攻化學,在一家兵工廠工作,後來長期患病。

老三便是俞啟威,生於北京,幼年隨母住在南京,人稱「三少爺」。在兄弟姐妹之中,唯獨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政治活動。

老四俞啟忠,學農,20世紀50年代從美國回國,在北京當教授。

大姐俞珊其實是老大,小妹便是俞瑾,婦產科專家,博士生導師。她一生從醫,潔身自好,既不過問政治,也不愛好文藝。退休之後,獨自在家看看電視。她告訴筆者說,她看過印著姐姐劇照的畫報,也看過姐姐演的戲,覺得姐姐確實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演員。

俞瑾記得,她出生後,家裡還很闊綽。那時,俞宅在上海哈同路(今銅仁路),父親出入總坐小汽車,只消給霞飛汽車公司掛一個電話,轎車馬上便會應召而來。

在俞明震去世之後,俞大純依然花天酒地,家道日漸衰落。到了1930年前後,俞大純在擔任交通部隴海鐵路局局長時,得罪了山東新軍閥劉峙,丟了官,躲到上海家中賦閒,家境一落千丈。

■ 俞瑾教授

據俞瑾回憶,三哥黃敬(由於俞啟威後來以「黃敬」之名傳世,下文均以「黃敬」相稱)從小就與眾不同。他沒有少爺架子,跟傭人、轎夫們挺講得來。那時,有一個名叫小亭的傭人專門伺候他,三少爺待小亭如同手足。三少爺上大學之後,每逢假期,一回到家裡,傭人們就非常高興,跟他有說有笑。

俞瑾記得,俞家在北京先是住西單劈柴胡同1號,後來遷往阜內大街59號鄂家大院。那是一幢豪華住宅,院子裡種著海棠樹、杏樹、牡丹、芍葯。暑假裡,黃敬穿一身白綢衫,戴一頂白草帽,回家住幾天就出去了,不知道住到哪裡去了。家裡誰都不知道他參加了共產黨。後來,母親跟人搓麻將,在牌桌上聽人說起老三是共產黨,驚詫不已……

其實,黃敬加入共產黨,最初是受大姐俞珊的影響,雖說俞珊並不是中共黨員。他隨俞珊一起,也參加了南國社。

南國社是田漢創辦的。田漢,字壽昌,筆名陳瑜,湖南長沙人,1898年生。1912年入長沙師範學校,校長便是徐特立。1917年隨舅父去日本,最初學海軍,後來改學教育,熱心於戲劇,和郭沫若結為摯友。1922年田漢回國,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和妻易漱瑜創辦《南國月刊》,發表劇作。1925年,田漢創辦南國電影戲劇社,拍攝了由他編劇的電影《到民間去》。1927年,擴大為南國社,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南國社有著明顯的左翼文化團體色彩。

黃敬在南國社,結識了演員宗暉。他本名謝偉伯,中共地下黨員。在宗暉影響下,黃敬在上海靜安寺等處參加了散發革命傳單等活動,這位三少爺的思想逐漸左傾。

1930年初冬,由於姐夫趙太侔、姐姐俞珊在青島,黃敬進入青島大學作旁聽生。翌年暑假,他成為青島大學物理系學生。

在青島大學,黃敬和王弢(後來改名王林)同住一屋。這位王弢,便是中共青島大學地下支部書記。

雖說王弢已經注意到黃敬思想左傾,不過,並沒有馬上發展他加入中共,其原因是黃敬的家庭背景頗為複雜,需要對他進行考察。當時的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祖茂林(當時化名李春亭),向王弢說過這樣的意見。這樣,當江青初識黃敬時,黃敬尚不是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