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地道戰 >

地道戰

6月3日,傷痕纍纍的189師從鐵原東面的戰場逐步後撤,進行調整,軍長傅崇碧下令189師轉入預備陣地,擔任戰鬥的預備隊。189師師長蔡長元帶領部隊從主陣地撤離時,這員鐵將忍不住熱淚盈眶——堂堂189師,此時只夠編成一個團了。

接替189師繼續堅守鐵原的,是開國少將張英輝的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88師,188師是張英輝的老部隊。張英輝和蔡長元兩位將軍,同屬於63軍的虎將,兩個人相交默契,但也是歡喜冤家。這兩位將軍從開始參加革命,到入朝作戰直至回到北京,一直爭鬥不斷,但是兩家又親睦如兄弟。這是因為188和189師都是63軍主力,如此一來,如何分個高下便成了兩位老人到了晚年依然不能釋懷的事情。

在鐵原,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兩位將軍體現出完全不同的作戰特點。事實上,兩個將軍性格也是不大相同的,蔡長元將軍雖然僅僅上過幾年私塾,卻是一副學者的模樣。他走在路上有一種文質彬彬的書生氣質。當他和美軍作戰的時候,他是以一種智謀的方式與美軍交手,阻止了美軍攻擊部隊銳利的鋒芒。

張英輝用怎樣的方式和美軍作戰呢?這不得不提到張英輝個人的性格和率領的部隊,他本人是江西人,這塊土地既保留了江南的靈秀,同時又沒有太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擾和污染,保持著中國傳統之中靈秀、正直而又富有豪氣的特點。他在抗日戰爭最輝煌的戰績是一戰平型關,二戰雁宿崖,三戰黃土嶺。張英輝所率領的188師,更是一支具有極為特色的部隊。它出身於抗戰冀中軍區第九分區,這支部隊在冀中軍區長期堅持與日軍的作戰,一直堅持到抗戰的勝利。這支長期蒞敵後平原與優勢日軍交戰的部隊,秉承八路軍在敵後戰場上獨特的戰法,第一個特點是地道戰,第二個特點則是麻雀戰,就是以狙擊手和隱蔽射擊為特點的對日軍的襲擾作戰。這支部隊走上了鐵原的戰場,是怎樣用這兩種戰術和美軍進行戰鬥的呢?蔡長元在當地擺了一個飛舞的鏈條,而張英輝在鐵原東南邊的高地擺出了一個橫八縱八的大型坑道陣地。

188師在鐵原挖出了一個大規模的地道戰的陣型,他們挖出若干條平行向前的塹壕,前面要堆上沙袋,他們掀開土往兩邊放,每前進3、4米左右,就轉向朝其它方向挖,也就是所謂一丈左右必須拐彎,叫做蛇形塹壕。每幾個拐彎地方要選擇一個點作為機槍工事。這種方式曾經用在與國民黨的戰鬥中,而這一次,作戰對象是美國軍隊。像鼴鼠一樣的張英輝的部下們在八橫八縱大規模的塹壕之中,與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捉起了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