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全民蠢萌的美國:其實是一本全面的美國文化觀察筆記 > 餐車[1]頌歌 >

餐車[1]頌歌

幾年前,我作為先遣部隊,肩負全家重任去找個合適的地方居家過日子,我去考察過馬薩諸塞州的亞當斯市,因為那地方的主街上有一家漂亮得不得了的老式餐車店。

不幸的是,後來我不得不將亞當斯市從備選名單上劃去,因為我想不出這地方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優勢,大概這裡真的沒有什麼特別。不過我還是相信當年如果在那裡安家也會很開心的,因為有了餐車店。

餐車店曾經風靡一時,不過就像那些曾經流行的事物一樣,如今也很難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它的黃金時期。由於實行禁酒令關閉了眾多的小酒館,人們需要有個吃午飯的地方。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餐車店這個主意非常吸引人:收購和日常運營的成本並不高,因為全套設備都是由工廠生產定制。有了一家餐車店,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它放在一片空地上,接通自來水和電力,然後就可以開張了。如果那裡生意不太好,你可以雇一輛平板大貨車,把餐車店運到別的地方碰碰運氣。到20世紀20年代末,全國有十幾家公司大規模生產餐車店,幾乎全是所謂「現代式」流線型裝飾派風格,不銹鋼外表閃閃發光,內部是拋光黑木飾板和更加光亮的金屬材料。

餐車店的擁躉都是有點過分執著的人。他們可以跟你大講某個餐車店到底是1947年庫爾曼藍色彗星式,還是1932年伍斯特半流線型式。他們欣賞餐車店上的設計細節,然後判斷這個餐車店到底是拉爾夫·穆齊的「星光」工廠出品,還是出自「歐馬漢尼」工廠的。他們還會開車不遠千里去參觀一座保存完好的「斯特靈」餐車,這種型號在1935年到1941年間只生產過73輛。

不過他們絕口不提餐車店供應的食物,因為餐車店的飯菜實在是隨處可見——也就是說乏善可陳吧。我太太和孩子們就因為這個理由都拒絕陪我去餐車店吃飯。他們所無法理解的是,去餐車店吃飯其實意不在吃,而在於保存一種重要的美國傳統文化。

我所生長的艾奧瓦州沒有餐車店,它們幾乎只在美國東海岸地區出現,正如奇形怪狀的餐館(狀如肥豬、甜甜圈和禮帽)也只是西海岸地區的特色一樣。我們那裡最類似餐車店的是浣熊河邊的厄尼燒烤店。那裡所有的東西都髒兮兮油膩膩的,包括店主厄尼,做的食物也難吃得要命,不過整個店舖還真有點餐車店的特色。餐車店裡通常有一條長長的櫃檯和轉椅,靠牆一溜火車座,裡面的食客看上去像是剛剛在森林裡殺死一頭大個兒的動物一樣,可能是用牙咬死的吧,還有就是店裡流行餐車店式的隱語。等你點好菜,女招待會用某種無法解開的密碼向廚房高喊:「一點上兩點——布萊油多點。滴在平底鍋上朝桶裡咳兩下。」或者別的什麼話,反正是讓人頓生警惕而又迷惑不解。

可是厄尼的餐館是一座四四方方蹲坐在那兒的無名磚房,完全沒有一流餐車店的那種流線型魅力。因此,幾十年後家人委託我在新英格蘭地區找個好地方安家的時候,我所列的條件清單上餐車店便位居前列。唉!要找到一家餐車店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我們最終選擇的漢諾威鎮有家歷史悠久的餐館,名為「盧氏」,去年才舉行過15週年店慶。這家餐館的裝修風格和表面的氣氛就非常像餐車店——它有火車座和長長的櫃檯,還有繁忙的感覺——不過這是家真正的餐館。他家的菜單上主打菜是蛋奶火腿蛋糕和墨西哥玉米餅,而且頗為自家新鮮水嫩的萵苣感到自豪。這裡的食客通常都是穿著考究的雅皮士,很難想像這些人的汽車前蓋上還綁著一隻鹿。

我們搬家到漢諾威大概六個月以後,有一次我沿著鄰近的白河結地區開車兜風,發現路邊有一片名叫「四英畝」的社區非常特別。我走進去一看,裡面居然有一家幾乎全新的二戰後早期生產的伍斯特式餐車店,你可以想像得出我的驚喜。那地方太棒了,連飯菜都口味一流,這讓我有點失望,不過我已經學會了承受失望。

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像那樣的餐車店至今還保存完好。可能還是定義的問題吧,餐車店就是供應食物並自稱餐車店的地方。按照最廣義的定義來看,美國至今還有2500家餐車店,可是真正在外營業的,也就是「經典」餐車店還不超過1000家,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最近加利福尼亞州最古老的餐車店「菲爾氏」關門謝幕了。這家店自從1926年開始就在洛杉磯營業,按照加州的標準來看,它簡直和英國的巨石陣一樣源遠流長,可是它的消失幾乎無人關注。

大部分餐車店都無法與大型快餐連鎖店競爭。傳統的餐車店都很小,只有大概8個火車座和差不多12個櫃檯餐位,有女招待服務以及按點單烹調食物,因此它們的營業成本相對較高。此外,大部分餐車店都很陳舊,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維護餐車店比更換餐車店費用更高。新澤西州的澤西市有位餐車迷買了一家舊餐車店,隨即他十分恐懼地發現,想要恢復餐車店舊貌大約需要花90萬美元——大概要二十年才賺得回來,還不如把餐車店給拆掉,然後把這塊地盤轉讓給塔可鍾或者麥當勞,這樣更有利可圖。

如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虛構主題」餐車店。上次我去芝加哥的時候,朋友帶我去一家名叫「埃得·德比維奇」的餐車店裡吃飯,那裡的女招待都戴著徽章,上面寫著她們的名字,諸如「泡泡」「金髮」之類,牆上掛滿了老闆埃得贏來的保齡球獎盃。可是埃得·德比維奇這個人根本不存在,他只是市場營銷人員策劃出來的虛構人物。沒關係,埃得在哼小曲呢。曾經,真實的餐車店遍佈大街小巷的時候,喜歡外出就餐的人對它們嗤之以鼻,如今卻排隊追捧這些假模假樣的東西。如果說所謂摩登生活有什麼東西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話,那麼就是對我們等不及要拋棄的東西,卻大肆追捧的衝動讓我困惑。

這種潮流在迪士尼樂園也有,人們蜂擁到樂園裡的主街上逛來逛去,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這種商業街就已經被人們大規模地拋棄。還有像弗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和康涅狄格州的米斯蒂克,這類恢復舊貌的殖民地時代風格的村莊也是一樣,開車到那裡去品味簡潔寧靜的氛圍,路途遙遠且價格不菲,這和很久以前人們紛紛逃進郊區住宅區尋找世外桃源一樣。對於這種風潮我始終無法理解,不過似乎如今在美國,我們真正想要的就是那些完全不真實的東西。

可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我現在就去「四英畝」,那裡還有機會,因為那裡雖然沒有名叫「泡泡」的女招待,可是那裡的保齡球獎盃卻如假包換。

[1] 造型類似車廂的小型活動餐館。

[2] 1920年—1933年美國第十八條修正案禁止生產和銷售烈性酒的實施期間。

[3] 城市中的年輕人,通常為高收入的專業人士。

[4] Stonehenge為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裡的直立石柱群,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具體功能和建造者仍未知。

[5] 塔可鐘,Taco Bell,經營墨西哥菜的連鎖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