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四章 書籍 三八章句之學 >

第四章 書籍 三八章句之學

「章」的本義就是樂曲的末段,引申之,則凡文字意義已經完足的,也可叫作章。「句」的原義就是在文字可停頓處,用鉤狀記號以作識別的意思。《說文》上有「」、「、」兩字,都是古人點句的符號。

所謂章句之學,最初當系指分段落、加標點的兩件事說的。但因古書相傳久了,不是單用符號所能指明,甚或在傳寫時把符號省掉了,應分行的,也因省地位而不分,就更弄不清楚了,於是又不得不附加說明,因此章句之學的內容,又類似傳注了。西漢時不獨經書有某家某家的章句,就是法律也有某家某家的章句。但當時章句之學,流於繁瑣附會,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故有章句鄙儒的稱號。因而章句與訓詁有分別,訓詁乃解古今語以通大義,不貴煩瑣。

古書因傳寫將章句弄錯的很多,如將前後間顛倒,遺漏,註釋混入正文等。作註解的也常常將章句弄錯,或將應屬下文的連在上文,或將應當讀斷的地方連讀下去。例如《論語》:「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夫字應屬上。《孟子》:「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焉字作「於是」解,應屬下。朱子注《大學》、《中庸》,稱「朱熹章句」,即因為他曾依自己的主張把段落句讀重新分過,沒有依漢儒的原本。

標點符號失傳以後的古書,行文上多能注意用文字代符號,如用「曰」字、「所謂」字代引號(兩人對話則省「曰」字),用「云云」代刪節號等。後世公文為求更加精密起見,用「令開」、「等因」當引號。但用文字總不如用標點的明顯、精密。今後整理古書的章句之學,必採用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