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四章 書籍 三九 目錄之學 >

第四章 書籍 三九 目錄之學

目錄學原本是校讎學的一部分,以後才獨立起來。章實齋《校讎通義》認為目錄不過是校讎的結果,沒有獨立成為一科的價值,但圖書編目,包含書籍分類標準問題,次序排列問題,不是深通學術源流及修學程序的,便不能適當地解決以便利學者的參考,這類具有指導意義的目錄編製,自應成為一種專科。

我國目錄學的創始者是劉歆。劉歆將群書分成六類,每類作一說明,然後將書目排列,稱為一略,並於六略之外,另編提要一種,名叫《輯略》,總起來稱為《七略》。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以劉氏《七略》為藍本,也分成六類,每類作了一個說明,無異於一篇學術源流考。

這種於書名、卷數、著者的記載之外另加圖書內容說明或提要的體例,成了後來歷代編書目的模範。清代編纂《四庫全書》,即有書目提要二百卷,每部及每類有總說明,每書有提要。

《漢書·藝文志》對古籍作了系統的介紹,為研究國學者必須參考的書(因為國學精華全在周秦古籍裡面,後世陳陳相因,很少新的創作)。現有顧實講疏的單行本可讀。如果要略略知道漢以後的書,可翻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類的說明文字(另有《四庫簡明目錄》,冊數較少)。國學書太多,精彩的很少,我們沒有博覽群書的可能和必要,所以讀目錄提要,是最好的辦法。

清末張之洞著《書目答問》,就他所認為較重要的國學典籍,介紹了兩千餘種。胡適之、梁任公也曾各開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這都是給初學者用的。張氏所開的書太多,胡、梁兩氏所開的書雖不多,但胡氏偏於文學,梁氏偏於史書,亦不甚合適。近年來編這種書目的還有李笠、錢基博、丁福保諸氏以及浙江省立圖書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