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莊子白話文 > 外篇二十八 13外物 >

外篇二十八 13外物

13外物

推測作者:莊周再傳弟子魏牟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一江一 ,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木與木相磨則燃,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和,心若懸於天地之間。蔚愍沉頓,利害相磨,生火甚多,眾人焚和。肉固不勝火,於是乎有頹然而道盡。

【今譯】

外境沒有必然性,所以龍逢被誅,比干被戮,箕子佯狂,惡來就死,桀紂滅亡。

君主無不希望臣僕盡忠,然而忠臣未必得到君主信任,所以伍員流一屍一於一江一 ,萇弘死於蜀地,蜀人收藏其血三年而後化為碧玉。

父母無不希望子女盡孝,然而孝子未必得到父母慈愛,所以孝己憂愁而曾參悲苦。

木與木磨擦就會燃燒,金與火靠近就會融化。陰陽元氣錯位逆行,天地就會大受驚駭,於是有了雷鳴有了電閃,雨水夾帶霹靂,從而焚燬大槐。

有人非常憂慮陷於天人一交一 戰而無處可逃,焦慮不能得到真德之和,德心如同懸於天地之間。心情鬱悶消沉,利害相刃相磨,產生很多虛火,眾人焚燬真德之和。肉身原本不勝烈火,於是眾人頹然而盡喪天道。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

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一江一 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今譯】

莊周家裡貧窮,所以去向監河侯借糧。

監河侯說:“行啊!我即將得到封邑的稅金,到時借你三百金。可以嗎?”

莊子忿然變色說:“我昨日來時,半道有聲音叫我。我回頭看見車轍之中,有一條鮒魚。我問它說:‘鮒魚過來!你在車轍之中幹什麼呢?’鮒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波浪之臣。賢君是否有升斗之水救活我呢?’我說:‘行啊。我正要南遊拜訪吳越之王,我將請他們引來西一江一 之水迎接你。可以嗎?’鮒魚忿然變色說:‘我失去了恆常與共的海水,我沒有了原本所在的正處。我得到升斗之水就能活命,賢君卻說這些,還不如趁早到干魚鋪找我!’”

任公子好釣巨魚,為大鉤巨綸,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鰭,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嚇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饜若魚者。

已而後世銓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趨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今譯】

任公子喜好垂釣大魚,做了巨鉤粗繩,以五十頭犍牛為釣餌,蹲在會稽山頂,投竿東海深處。天天垂釣,整年未得大魚。後來有條大魚吞食了魚餌,牽著巨鉤潛入水下,奔馳翻騰而狂擺魚鰭,白波如同高山,海水劇烈震盪,聲音如同鬼哭神號,驚嚇達於千里之外。任公子得到這條大魚,剖開做成魚乾。浙一江一 以東,蒼梧以北,沒有不飽餐這條大魚的人。

從此後世那些權衡才能、諷諭遊說君主之徒,全都驚奇此事而相互傳告。那些人舉著短竿細繩,趨赴灌井田溝,守候鯢鰍鮒魚,他們欲得大魚太難了。雕飾辨小之說以便謀求縣令之位,他們欲達大道也太遠了。因此從未見聞任公子的奇風異俗,他們不可與之談論經世之道,也相差太遠了。

儒以《詩》、《禮》發塚。

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大儒曰:“《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揭其鬢,壓其顪,爾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今譯】

儒生憑借《詩》、《禮》盜墓。

大儒傳語說:“東方已亮,事情進展如何?”

小儒說:“尚未解開衣褲,嘴裡有顆寶珠。”

大儒說:“《詩》早就有過記載:‘青青之麥,生於山麓。生前不肯佈施,死後為何含珠?’掀開他的鬢髮,撥開他的一胡一 須,你用銅椎撬開他的嘴巴,慢慢掰開他的牙齒。不要損壞口中寶珠!”

老萊子之弟子出取薪,遇仲尼,返以告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

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

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

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傲萬世之患,抑固陋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歡為,傲終身之丑。中民之行,易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非譽。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耳!”

【今譯】

老萊子的弟子出門取柴,遇見仲尼,返回報告說:“有人在門外求見,上身長而下身短,身佝僂而耳朵靠後,看來如若經營四海。不知他是誰家的兒子?”

老萊子說:“這是孔丘。叫他進來!”

仲尼進來。

老萊子說:“孔丘!去除你身形的矜持,還有你面容的知巧,那樣才是君子。”

孔丘作揖後退,不安地改變容色而問:“我的求道之業可以得到進步嗎?”

老萊子說:“你不忍心一世之人受到傷害,卻傲然不顧萬世之人受到禍患,究屬頑固淺陋呢?抑或謀略不及呢?用小惠博取歡心,卻傲然不顧終身之丑。投合民眾的行為,容易進入民眾之心;所以民眾競相稱引你以成名,相互結一黨一 隱諱你的淺陋。與其以堯為是而以桀為非,不如兩忘堯桀而關閉毀譽。堯桀貌似相反,無不傷害真道;堯桀有為而動,所行無不邪僻。聖人躊躇於有為興作,以此每每成功。你為何志在有為,自負經營四海?終究是自矜罷了!”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披髮窺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為清一江一 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

元君覺,使人佔之。

曰:“此神龜也。”

君曰:“漁者有餘且乎?”

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會朝!”

明日,余且朝。

君曰:“若漁何得?”

對曰:“且之網,得白龜,圓五尺。”

君曰:“獻若之龜!”

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

曰:“殺龜以卜,吉。”

乃刳龜以卜,七十二鑽而無遺策。

仲尼聞之曰:“神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無遺策,而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不周,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去小知而大知明,去自善而善矣。嬰兒生無所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今譯】

宋元君半夜夢見有人披散頭髮窺視於側門,說:“我從名叫宰路的水潭出發,為長一江一 之神出使黃河之神河伯之處,漁夫余且捕捉了我。”

元君驚覺,叫人占夢。

占夢者說:“這是神龜。”

元君問:“漁夫有叫余且的嗎?”

左右答:“有。”

元君說:“令余且上朝!”

第二天,余且上朝。

元君問:“你打漁捉到什麼?”

余且答:“我的漁網,捉到一頭白龜,龜身圓週五尺。”

元君說:“獻上你的白龜!”

白龜獻來,元君兩次想殺龜,兩次想放龜,心裡疑惑,叫人卜問。

占卜者說:“殺龜卜問政事,大吉。”

於是元君殺龜卜問政事,七十二次鑽燒而無不靈驗。

孔子聞知以後說:“白龜的心神能夠托夢給元君,卻不能躲避余且的漁網;心知能夠七十二次鑽燒而無不靈驗,卻不能躲避剖腹的禍患。由此可見,心知有所不周,心神有所不及。即便有人達於至知,難以預防萬人謀算。魚不怕網羅,卻怕鵜鶘。去除小知而後大知彰明,去除自善而後達於真善。嬰兒生下來無須拜師就能說話,是與能說話的人相處。”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側足而塹之至黃泉,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無用。”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今譯】

惠施對莊子說:“你的言論無用。”

莊子說:“知曉無用,而後始可與言至用。陸地豈非廣而且大?每人暫時所用,僅容其足罷了。然而把足外之地挖至黃泉,容足之地還有用嗎?

惠施說:“無用。”

莊子說:“那麼無用之為至用,也就彰明瞭。”

莊子曰:

“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

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歟?覆墜而不返,北馳而不顧。雖相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故至人不留行焉。

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羶,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抮,抮則眾害生。

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也,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

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大樊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也。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爭。柴生乎守官,事果乎眾宜。

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所以然也。靜默可以補病,揃搣可以休老,安寧可以止遽。

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聖人之所以駭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之所以駭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之所以駭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之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一黨一 人毀而死者半。

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負石自沉於廬水。紀他聞之,率弟子而踆於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筌者所以在魚也,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今譯】

莊子說:

“眾人若有能夠逍遙游的外境,怎會不欲逍遙游呢?眾人若無能夠逍遙游的外境,怎能逍遙游呢?

立志於自我流放逃遁,決絕地順應天道而行,唉,豈非唯有至知厚德之人方能勝任呢?天覆地墜而不返回,與世背馳而不顧慮。雖然今人相互隸屬為君臣,這是時代困境,改易時世即無貴賤之分,所以至人毫不留戀地逍遙獨行。

那些尊古而卑今者,僅是為學日益之流。若以狶韋氏之類至人的眼光觀照當今之世,誰會不自適於江湖波流?唯有至人方能遨遊世間而不僻處隱居,順隨他人而不失己德。拒絕接受偽道教化,虛承其意而不被黥劓。

目竅通徹是為明,耳竅通徹是為聰,鼻竅通徹是為羶,口竅通徹是為甘,心竅通徹是為知,知竅通徹是為德。凡是通道都不欲壅塞,壅塞就會哽阻,哽阻就會乖戾,乖戾就有眾多病害產生。

物類具有知覺的無不憑恃六竅的氣息,氣息若不殷厚,並非天道之罪。天道穿通六竅,日夜不會降減,眾人反而自塞六竅。

胎兒尚有活動空間,德心亦當神遊天道。居室沒有空間,婆媳就會爭吵。德心若不神遊天道,六竅就會擾攘壅塞。曠野丘山之所以有益於人,也是因為心神不勝攖擾。

真德外蕩成就聲名,聲名外溢成為凶器,計謀源於急難,心知出於爭鬥。柴塞產生於守土之官,政事結果於眾人之宜。

春雨按時而降,草木蓬勃生長,農夫於是開始修治鍬鋤,鍬鋤到達草木,作物種植過半,然而農夫不知天道如何驅使作物生長。因此靜默可以補救疾病,按摩可以延緩衰老,安寧可以制止躁進。

儘管如此,那些勞心之人的俗務,閒佚之人未曾加以過問。廟堂聖人用來驚駭天下的作為,江湖神人未曾加以過問;廟堂賢人用來驚駭世人的作為,江湖聖人未曾加以過問;廟堂君子用來驚駭國人的作為,江湖賢人未曾加以過問;世俗小人用來迎合時勢的作為,江湖君子未曾加以過問。

宋都東門有人死了親人,因為善於哀毀,廟堂授爵拜為官師。他的鄉鄰哀毀過度而死掉一半。

唐堯欲讓天下給許由,許由逃走。商湯欲讓天下給務光,務光大怒,背負石頭自沉於廬水。紀他聞知,帶領弟子徘徊於窾水,諸侯紛紛挽留。三年以後,申徒狄因此自沉於黃河。

魚籠用於捕魚,得魚而後忘籠;兔網用於捕兔,得兔而後忘網;言語用於達意,得意而後忘言。我如何找到忘言之人而後與之言語呢?”

【《外物》校勘】()內為衍文、訛文、誤倒之文,[]內為所補之文、正字。

補脫文33字:

1.任公子[好釣巨魚],為大鉤巨綸。

2.[大儒曰]:《詩》固有之曰。

3.老萊子之弟子出[取]薪。

4.中民之行,[易]進焉耳。

5.君曰:[若]漁何得?

6.乃刳龜[以卜],七十二鑽而無遺策。

7.仲尼[聞之]曰,神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無遺策,[而]不能避刳腸之患。

8.知有所[不]周,神有所不及。

9.天之穿之[也],日夜無降。

10.大樊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也]。

11.植者過半,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12.揃搣可以休老,[安]寧可以止遽。

13.賢人[之]所以駭世、君子[之]所以駭國、小人[之]所以合時。

14.務光怒之,[負石自沉於廬水]。

15.筌者所以在魚[也],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刪衍文8字:

1.(自)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饜若魚者。

2.(予)為清一江一 使河伯之所。

3.得白龜(焉)。

4.(其)圓五尺。

5.神(龜)能見夢於元君。

6.雖相(與)為君臣。

7.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8.(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

訂訛文18字:

1.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和]。

2.(月)[肉]固不勝火,於是乎有頹然而道盡。

3.任公子好釣巨魚,為大鉤巨(緇)[綸]。

4.牽巨鉤(錎)[陷]沒而下,(驚)[騖]揚而奮鰭。

5.(輇)[銓]才諷說之徒。

6.揭其鬢,(壓)[壓]其顪,(儒)[而=爾]以金椎控其頤。

7.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非]譽。

8.知有所不(困)[周],神有所不及。

9.去小知而大知明,去(而)[自]善而善矣。嬰兒生無(石、碩)[所]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10.(天)[夫]地非不廣且大也?

11.側足而(墊)[塹]之至黃泉,人尚有用乎?

12.覆墜而不返,(火)[北]馳而不顧。

13.大(林)[樊=樊]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也。

14.靜(然)[默]可以補病,(眥)[揃]搣可以休老。

更正誤倒3處:

1.君豈有(斗升)[升斗]之水而活我哉?

2.吾得(斗升)[升斗]之水然活耳。

3.去[自]善而(自)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