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希利爾講世界史 >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5) >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5)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5)

大約在查士丁尼的同一時代,法國的國王叫克洛維。克洛維是日耳曼部落中法蘭克部族的人,就是進入高盧地區並將其命名為法國的那個分支。和他這個民族的其他人一樣,克洛維信奉托爾神和沃登神。克洛維的妻子叫克洛蒂爾德,他非常寵愛她。克洛蒂爾德覺得,他們的人民似乎都很喜歡戰爭和其他殘酷的行為,這是非常錯誤的。她聽說基督教不提倡衝突和戰爭,就想要成為一名基督徒。於是,她受洗成了一名基督徒。然後,她又想方設法地勸說自己的丈夫克洛維也成為一名基督徒。

這個時候,克洛維正準備打仗呢——這是基督徒最反對的事情。不過,為了讓妻子高興,他答應她,如果打贏了這場戰爭,他就做基督徒。結果,他真的打贏了,於是他遵守諾言,接受了洗禮,還讓他的士兵們也一起受洗。克洛維把巴黎作為都城,而巴黎現在仍然是法國的首都。

也是在這個時期,統治英格蘭的國王叫亞瑟。有很多描述亞瑟王事跡的故事和詩歌,其中大部分都是神話或虛構的。雖然我們知道這些故事都不是歷史上的真事,但是它們卻很有價值而且非常有趣——就像那些講述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的故事一樣。

據說,有一把劍叫艾克斯蓋萊勒,又稱王者之劍。這把劍緊緊地卡在一塊石頭裡,傳說只有一個人能把它拔出來,這個人就是英格蘭未來的國王。所有的貴族都試圖拔出這把劍,但他們都失敗了。有一天,一個叫亞瑟的年輕男孩輕而易舉就把劍拔出來了。於是,他就順理成章地做了英格蘭的國王。

亞瑟王選了一些貴族同伴和他一起管理國家,由於他們經常坐在一個圓桌前面共同商討國事,這些貴族就被稱為圓桌騎士。一位著名的英國詩人丁尼生寫了一首押韻的長詩來描述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事跡,這首長詩就是《國王敘事詩》。這首詩你得以後自己去讀了,因為我們要接著講下一個故事了。

你認為什麼才是“善”?

日耳曼人覺得勇敢是善。

雅典人認為所有美麗的事物都是善。

斯多葛主義者主張盡自己的職責,並平靜地忍受苦難就是善。

伊壁鳩魯主義者聲稱,適宜的快樂是善。

殉道者認為,善就意味著為耶穌基督而遭受苦難乃至犧牲。

自從殉道風行一時後,一些基督徒想要做出更加突出的善行,於是他們就深入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一個人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他們想要遠離塵囂,這樣就可以將全部精力用於祈禱和思考神的旨意。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善。

這些人中有個人最奇怪,他叫聖西蒙·斯泰萊特。他想要離開人群,就為自己建了一個15米多高的柱子,柱子頂上就是他住的小房間,這裡只有坐的地方,根本沒法躺下來。他在那上面生活了很多年,度過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無論驕陽暴曬還是大雨傾盆,他都從未下來過。他的朋友們只有搭梯子才能到他那兒,去給他送食物吃。他覺得只有這樣高高在上、遠離人群,才能過一種最神聖的生活。這就是他對於善的觀念,但是我們會覺得這樣的人是瘋了。

不過,在這個時期,很多想要過神聖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已經不像最初那樣選擇離群索居,他們聚集在一起,建造共同的家園。這些男人叫做修道士,女人們叫修女或聖女,他們居住的房子叫修道院。修道院中修道士的領袖稱為修道院院長,他管理其他所有的修道士,就像父親管教他的孩子們一樣,給他們制定規範,必要的時候還要懲罰他們的過錯。女修道院院長也是這樣管理所有的修女。